研发中心管理制度(研发管理制度)

中新社香港8月31日电题:香港建设国际创新中心需要哪些帮助?中新社记者韩兴通近年来,推动创新发展一直是香港特区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

中新社香港8月31日电题:香港建设国际创新中心需要哪些帮助?

中新社记者韩兴通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研发管理制度)插图近年来,推动创新发展一直是香港特区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香港期间,专程来到香港科学园。

为什么「现在是香港历史上发展科技最好的时代」?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校长、院士联盟理事会副主席滕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梳理香港科技创新发展的优劣势,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融入国家科技发展的建议。

采访记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今年7月1日恰逢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发表了重要演讲,并专程视察了香港科学园。在你看来,目前香港创客发展的机遇和优势是什么?

滕:习主席非常重视香港科技创新的发展。代表中央政府对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提出期望,这是未来香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香港科技发展的主要优势在于基础科研人才储备雄厚。香港有几所大学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做得很好。香港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地方。在机制上与国际接轨,与其他国家交流更方便。所以吸引海外人才相对容易。

未来香港创新发展的最大机会应该在北部都市圈。从规划上看,北部都市区从土地释放到人才政策、与大湾区的融合,都将为港创新发展提供诸多机遇。

中新社: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要发展科技,应该做些什么?

滕: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虽然有各种优势,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香港并没有发展出一个蓬勃的科技产业。原因是创新产业链条很长,从基础研究到转化研究,再到产品化,其中转化研究和产品化很重要,而香港有短板。在某些领域,香港有足够大的市场和能力发展其创意产业,如智慧城市或老龄服务。但其他领域,如微电子、人工智能等,涉及产业基础、产业链、土地供应、人力资源等。,而这些领域在香港的发展受到限制。

香港要发展科技产业,首先要优化土地和人才政策,释放更多土地。有了土地,才能有工业用地。要吸引人才来港,必须解决他们的住屋问题,这也涉及土地问题。

香港需要加强与大湾区和内地其他城市的合作,因为香港本身在某些领域的市场很小。香港的科技研发成果需要与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市场结合,制造业也需要与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产业链结合。比如理大培养的一家独角兽公司,海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仓库机器人,在香港的仓库数量不多,市场也不够大,但是在深圳做得很好。

大湾区等内地城市可以弥补香港产业链和市场的不足。没有产业链和市场,R&D技术和应用很难成功。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研发管理制度)插图(1)2022年7月12日,香港首家由产学研跨界合作,致力于服务创意人才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香港创意教育中心揭牌仪式在香港科学园举行。中新社记者李志华摄

中新社记者:很多创意科技领域的人士用“黄金时代”来形容目前香港创意科技的发展前景。你同意吗?

滕:现在香港的经济发展确实到了一个阶段。全社会已经意识到,在原有的经济活动包括金融、房地产的基础上,有必要发展一些新的经济活动,而且应该扩展到科技产业。同时,国家也需要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规划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将香港定位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香港有基础研究人才、国际环境、金融体系先进等优势。过去几年,特区政府做了很多工作,投资超过1,500亿港元推动科技发展。上届特区政府还推出“创新香港R&D平台”,支持本地大学和世界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在香港科学园设立联合实验室从事研发

因此,我认为现在是香港发展科技产业的历史最好时期。

中新社记者:正如你所说,特区政府近年投入大量资源发展科技。你觉得目前够用吗?你期望特区政府将来在哪些方面支持你?

滕:目前的资源投入已经很好了,但未来肯定还会继续投入。香港基础研究能力强,人才多,但基础研究经费仍然不足。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8所大学中,由特区政府直接资助的博士生只有5000多名。当然,学校也会用其他资金来招收博士生。我们需要更多政府资助的博士名额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香港特区研究资助局拨款予本地大学学者进行基础研究项目(GRF项目)。在过去的20多年里,每个项目的资助实际上一直没有变化。很多学者呼吁改进。此外,特区政府还需要加大对应用和转化研究的投入,让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研发管理制度)插图(2)「全港大学生机器人比赛」在香港科学园举行。中新社记者谢光磊摄

中新社记者:这些年来,香港在创客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滕:在过去的20年里,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成绩,就是把几所地方大学建设成了世界一流大学。2020年,香港做了一个研究评估,结论是香港8所大学的科研工作有70%左右达到世界领先或国际卓越水平。这与20多年前大不相同。

此外,香港在各个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例如香港科学园和数码港的落成和启用。香港准备与深圳合作,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建设港深创新科技园。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辖下的创新及科技基金也资助了不少项目,一些应用R&D中心也相继成立,这些都为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新社记者:香港有背靠祖国、与世界接轨的独特优势。你去过国外,在香港教过书,有国际学术背景。能否从自身经历谈谈中西方在营造科技和产业氛围方面的异同?香港应该如何发挥优势,建设成为国际创新中心?

滕:就学术研究和产业技术发展的氛围而言,中西方的观点都比较笼统。一般来说,所谓西方是指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最先发展起来的中国不同。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一些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仍然需要发展和学习。我们也有很多优势,比如举国体制,使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高铁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香港应该更好地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以自己的优势为国家的需求做贡献。如果国家需要,香港可以做好。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例如,理大参与嫦娥五号任务,为国家首次在月球表面采样并将样本带回地球作出了贡献,即发挥了它的长处。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研发管理制度)插图(3)嫦娥五号探测器用于采集月球表面样本的“台式取样执行装置”由香港理工大学研制。图为R&D基地。中新社记者李志华摄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香港逐渐开始参与更多的国家科研项目。你认为香港的科研优势如何帮助国家科技发展?

滕:香港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它们本身就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地方高校也可以通过深圳研究院参与或承担国家、政府或企业在各内陆城市的科研项目。

我认为,未来特区政府应该与中央政府有更紧密的科研合作计划,让更多有能力的港科学家参与国家规划的R&D重点项目,资金可以得到双方的支持。这也是将香港科研力量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途径。

就理大而言,我们希望疫情过后,能鼓励更多教师到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城市交流。如果城市有需要,并且认同我们的科研能力,可以探索成立转化技术研究院,提供R&D 空的房间和经费,理大提供技术和专业指导,把理大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各地。这也将增加我们的研究力量和资源,为国家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研发管理制度)插图(4)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小行星“四川”的三维模型,协助国家未来的小行星探测任务。中新社记者李志华摄

中新社记者: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去年成立。作为联盟理事会的副主席和联合发起人,您认为联盟对香港创客的发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起到什么作用?

滕: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成员。目前,他主要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大湾区工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都是国家科技咨询集团,经常为国家科技发展政策出谋划策。两院院士还将就香港科技发展及如何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格局给出政策建议,并提交给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助于香港科技发展更好地融入国家科技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完)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研发管理制度)插图(5)2022年8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在港科学园举办了首届“大湾区国际科技峰会”。中新社记者李志华摄

受访者简介:

研发中心管理制度(研发管理制度)插图(6)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及院士联盟副主席滕先生。中新社记者陈永诺摄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院士联盟副主席及创办人之一。在执掌理大之前,滕曾任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滕广金撰写了专著,并在SCI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广泛引用,多项科研成果被中国、美国、欧洲、英国、澳大利亚的设计标准和导则采用。2017年获得中国科技界最高学术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他于2015年当选为爱丁堡皇家学会通讯院士,并于2013年当选为香港工程院院士。滕多年来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148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