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播客什么意思(网易云播客和歌单区别)

编辑导语:沉寂许久的播客又火了。微信在马上做了一个“小宇宙”之后,很快又推出了“微信听书”。荔枝也是在线播客最多的,QQ音乐马上在单独的播客频道上线。这让播客迅

编辑导语:沉寂许久的播客又火了。微信在马上做了一个“小宇宙”之后,很快又推出了“微信听书”。荔枝也是在线播客最多的,QQ音乐马上在单独的播客频道上线。这让播客迅速成为热点,很多产品经理都在讨论,也在自己实践。播客,真的“播”的时候有“客”吗?

网易云播客什么意思(网易云播客和歌单区别)插图播客历史十几年,似乎又有出土的痕迹。随着网易云、QQ音乐等音乐产品的在线播客栏目,以及荔枝独立播出APP“荔枝播客”等音频行业,蜻蜓FM、喜马拉雅也在准备推出播客产品。似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在一夜之间看中了这条赛道。

在中国,播客不是主流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播客已经从最早的收音机和留声机发展到今天的软件平台。但是,“播客”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为什么沉寂了十几年的播客会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现在互联网逐渐滚滚而来,各个领域的流量也逐渐达到峰值。这个时候,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寻找新的方向。

过去几年,泛娱乐一直备受瞩目。在此基础上,音频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新的赛道正在加速拓宽。像喜马拉雅,蜻蜓,荔枝音频平台,这些音频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

随着音频行业的逐步细分,机会会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可能就是看到了这些新的流量池,所以开始押注新的赛道。

但是新赛道有个问题。所有的玩家都在试水。赛道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但依然挡不住选手们的热情。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小众群体的播客会被巨头们狂欢?

一、群媒体时代,播客应运而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模式被彻底颠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成为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每个人都是媒体,就像人是种子一样,媒体变成了土壤,播客在这样一种互补的情况下慢慢漏出了嫩芽。

大众传媒时代,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不再受传统媒体的限制,文化内容更加多元化。其次,当人人都是媒体的时候,内容变得越来越多。

播客作为继传统广播和网络广播之后的又一种广播形式,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将自身特点与大众传媒时代充分结合,发展出新的存在方式和新的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播客具有开放性、个性化、参与性、连接性和整合性五大特征。

1. 开放性

首先,媒体传播的核心要素是人,关系有内容和分享。传播过程也是多种互补因素的结果。播客作为音频的一个分支,有着复杂的传播过程,没有终点,没有边界。

在扁平化的网络组织结构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内容生产和创新,这使得原有的传统媒体变得开放。

2. 个性化

播客自诞生以来就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随着网民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符合个人爱好的针对性播客节目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有些人把播客当成自己的情感寄托,平台成了彼此分享、沟通、交流的渠道。

同时,播客的个性化表达和获取行为与用户的感知、体验和心情密切相关。正是这种个性化的特点,使得播客不断散发其独特的魅力,激发人们不断的创造力。

3. 参与性

在开放的基础上,促进了网民的积极性,播客从单向传播向多向传播转变。新时代,网民也愿意表达自己,呈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网民因为兴趣形成播客社区,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交流热情。

4. 连通性和融合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在数字时代,播客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的连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播客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播客领域发展迅速,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播客诞生于2004年,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起初,播客是作为传统广播的颠覆者和数字广播的领导者而出现的,被认为是继电子邮件、公告板系统(BBS)、即时通讯(IM)和博客之后网络传播的第五个里程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播客在早期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中国来说,播客从来都不是“大众化”的。显然不能称之为“复兴”。播客一直都是比较小众的东西。

数据显示,虽然中国的在线音频市场已经达到4.25亿用户,但中国的播客内容和用户仍然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根据播客搜索引擎Listen Notes的统计,截至2020年5月,中文播客超过1万个,与83万个英文播客的总数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是“播客”这一概念在内涵上似是而非,导致其认知和使用出现偏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各种媒体和应用的出现,播客的概念变得离散而模糊。“直播”、“短视频”、“视频博客”算播客吗?很少有人讨论,也没有什么舆论。

比如,很少有人把Tik Tok、Aauto等短视频应用的发布者更快地归类为播客,也很少有人把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音频平台称为播客。

除了网络新媒体在播客最初几年的热闹,播客在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不温不火,可见性“越来越模糊”。如果不被互联网巨头重新拾起,可能会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尽管有互联网巨头的加持,但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播客虽然是一片重新拾起的蓝海市场,但依然逃不过内容的同质化。

这个结果更多的是与中国播客现有的内容特点有关。在中国,大多数播客都是以UGC为基础的,即与其他用户分享个人原创内容,而UGC主要是由草根用户和电台爱好者制作的。纵观主流的音频FM平台,所有的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更新时间的顺序。

《2020年中国播客受众及消费调查》显示,在用户经常收听的所有节目中,81.4%的受访者收听“主播间多人聊天/谈话的播客”,77.6%的受访者收听“嘉宾专访/嘉宾访谈”。超过一个小时,

这种知识群体亲和力直接导致了媒介使用的等级碎片化。此外,在优质内容难以持续产生、变现模式不完善的恶性循环下,中国播客真正破局还为时过早。

相比国外,播客市场由PGC主导,背后有团队输出专业化内容,不仅质量过硬,形式也很多样化,包括叙事、虚构、真实犯罪、新闻调查等。

而中文播客的呈现形式通常是对话,内容多集中在泛文化领域,如能获得大量关注的新闻、叙事等。内容的不成熟直接导致商业盈利模式的缺失。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市场。根据IAB最新报告《美国播客广告收入调查》,2020年,美国播客广告收入将受到新冠肺炎的限制,预计仍将增长14.7%,有望突破10亿美元大关。据悉,2019年,美国播客广告收入为7.08亿美元,同比增长48%。

与美国播客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播客市场还在讨论如何实现商业盈利。

首先,国内消费者对内容付费还是有一些潜在的认知,认为内容是可以看或者看不到的东西。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获取内容的方式有很多种,用户不一定要在付费的背景下获取内容。

从人类行为的底层驱动力来看,“快感”和“恐惧”可以视为大多数行为的出发点。知识付费牢牢占据了“恐惧”的高地,而播客还在“快感”的外围打转。

不仅如此,由于对用户免费,大部分产品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

播客领域缺乏专业的垂直平台,也导致了中国播客的困局。如果播客真的想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它必须利用品牌广告——这意味着改变产品的本质。

然而,中国播客仍然以其优质的内容、反潮流的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充分显示出其商业潜力。

二、播客:先是“播”,后是“客”

虽然播客现在是小众播客,但是在我们看到美国市场的繁荣之后,播客市场在中国还是有无限可能的。

播客的本质是数字视听自媒体。让我们分开来看“播客”这个词:

1. 对于“播”

“广播”是播客概念最基本的语素,也是与视听媒体关系最密切的语素。在视听领域,广播是最基本的概念,是视听媒体存在和价值发展的基本形式。

“播”不仅意味着内容创作要多元化,还要情景化、场景化。视听媒体是一种多维全息媒体。内容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和听觉,同时给人一种以动作、色彩、声音的呈现能力。好的内容能让用户流连忘返,好的场景却能让用户“上瘾”。

从内容上看,播客涵盖了政治、商业、教育、社会、艺术、音乐、科技、影视、喜剧、游戏等各个方面,受众更加广泛多样。但是和国外的内容形式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内容语境化可以说是播客的一个难点。如何抓住听者的心理,给他们身临其境的感觉,让用户听完后有脑补的可能。其本质是向用户传递高质量、图文并茂的内容。

2. 对于“客”

在汉语中,“客”是被动的意思。“客”的本义是来拜访或被邀请接受招待的人,与“主人”相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比如黑客、博主、摄影师,这些黑客逐渐被赋予了活跃的行为。

而“客”既是内容的观看者也是内容的创造者,但是播客在面临内容匮乏的情况下,如何获得客呢?

从根本上说,文本和播客内容相对容易生成,但文本更容易传播和被发现;同时,最有效的播客是那些由品牌和个人魅力驱动的播客。

总的来说,播客更适合维护忠实听众,抓住用户需求。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用户的潜在需求,让用户从“我不喜欢”变成“听起来不错”,再变成“我恋爱了”。

如今,播客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播客的形式不断丰富,呈现出跨媒体、跨平台发展的趋势,播客的制作在国际市场上方兴未艾。

回到现实,播客如果要做一门生意,不仅仅是一个爱好,坚持久了完全行得通。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来看,中国市场的播客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像国外那样的老牌内容提供商,商业变现渠道单一。

但是,正是单一,让市场有了无限的可能。当马太效应还没有真正形成的时候,反而是最好的机会。这个过程需要播客人慢慢探索,充分呈现播客内容的价值,向用户传达更有价值的内容。

同时,在5G时代,也给播客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5G时代,数字信息传输速率更高,容量更大,延迟更低。

随着5G应用场景的技术不断成熟,终端设备变得更加多样化,随着车联网、智能家居等行业的快速布局,一个更加智能化、场景化的万物互联时代将会到来。可想而知,技术的飞跃给播客带来了更多的丰富性、自由性和可能性。

播客是一个缓慢的行业,就像龟兔赛跑一样。即使负重前行,坚持下去也一定会赢。

作者简介:翟,,知名互联网评论人、互联网分析师。

本文由@翟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复制。

来自Unsplash的图像,基于CC0协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940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