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

一到高考季,总会有人想起曾经的“全省第二”的我,为我的孩子打听择校、选专业的事。而且因为我在北大光华学的是商科,所以父母会详细问“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商科”“毕业

一到高考季,总会有人想起曾经的“全省第二”的我,为我的孩子打听择校、选专业的事。而且因为我在北大光华学的是商科,所以父母会详细问“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商科”“毕业后能做什么”。

这个时候,我特别想说说我“误考顶尖商学院,在学习、社交、活动、求职中被四面碾压”的惨痛经历,让他们不会仅仅因为分数高而选择一个看起来很棒但并不适合的专业。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

我一直不敢说出这段艰难的经历,因为我一直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足,智商差。但是,最近看了一本叫《出身:精英的不平等选择与自我复制》的书,发现我苦苦留在顶尖商学院,可能不完全是我个人的原因。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根源:

与工薪家庭的孩子相比,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上更胜一筹的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被顶级商学院录取,更了解这里的游戏规则,毕业时更懂得如何获得顶级投行、咨询和律所的offer,收入是同龄人起薪的2-4倍。

而从小只有“应试”一技之长的工薪家庭的孩子,在求学和求职过程中,会不断地感到自己与同学格格不入,更容易陷入迷茫和恐惧。

归根结底,决定一个孩子是否适合读商学院的,是家庭的经济文化资源,以及入学时所具备的眼界、知识和软实力。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1)

△《出生:精英的不平等选择和自我复制》书皮

这个结论很残酷,但不是空想做假设,而是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商学院“卧底”2年,想出来的。虽然是讲美国的,但是很多细节和国内顶尖商学院有80%的相似。个人觉得很真实,很“内”。

也可以供普通人参考,至少可以学习如何在商学院更好的生活,取得更好的求职效果,所以有人把这本书称为“普通人突破阶层天花板的行动指南”。

接下来说说我的商学院生活,我会用《缘起》的内容做一些笔记。想看到商学院学习和求职全貌的朋友,记得看完整本书。

(声明,本文个人经历仅代表本人,不代表其他光华毕业生,更不要说光华不好。每个人的阅读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请随意作为个人感受来阅读。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2)

#01拿到全省第二名,我连“商学院”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成为了其中一员

作为一个小城市教师家庭的孩子,我人生的前十年极其简单直白,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学习。这是我和父母掌握的唯一一条“晋升之路”。

直到高考,这条路才被证明是OK的——不补课,不自招。高中三年,住校,努力学习,考了全省文科第二名。不到一个小时,我妈就接到了北大招生老师的电话。同一天,她决定去光华管理学院学习工商管理。

你可能不相信,我第一次听说“光华”是在临近高考的那个月。

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学的这个专业是什么,只是之前在新闻里听说过:“这是全国的首选院校,也是最难进的院校之一,就业最好的院校”。我爸妈也不知道。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这是所有高分学生都想进的专业。既然分数给了你足够的选择,那你一定要选择光华。

还有高考前我的专业是什么?是“汉语言文学”。

我喜欢写作,偷偷分享给我的高三语文老师,她很开心。所以我还记得当我告诉他“我最终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时候,他原本幸福的眼神里有一丝失落,我能猜到他心里的OS——“真的经不起名利的诱惑”(我承认当时真的被“光彩=天之骄子”的光环蒙蔽了双眼)。

没想到,在顶级商学院的入场券中,“分数”只是最基本的敲门砖。想要适应的又快又好,需要的东西还是很多的。那时的懵懂,在开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因为没有早点意识到这一点而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3)

#02和高我100分的同学上课,深深怀疑自己的智商有问题

东部省份的人都知道,要想考上光华,录取分数线不能再卷了,因为“工商管理”专业在各省的录取名额可能只有个位数。

虽然我是自己所在省份的“第二名”,但我来自西部教育资源落后的省份。我的高考分数其实比同学低很多,尤其是山东和河南,是卷子最多的省份。我同学的分数可能比我高100分…

这样一来,虽然进入大学后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只有学科知识和常识的广度和深度,才有可能打开一条“马里亚纳海沟”。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4)

△高考多少分能上光华?不是,我在知乎上找到了一个答案,来自于回答者刘鸿勋。最重要的不是具体分数,而是全省排名,你前面有多少人想去光华。有时候排名比较低,但是前面的人都想去别的专业,所以有可能考上。

尤其是数学和英语这两门我和同学差距最大的科目,不仅体现在分数上,还体现在基础能力和思维能力上。

比如光华一开学就要学高数。授课老师是几个学院的大牛,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唯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看不懂,对微积分一点都没涉猎(我是文科生)。

每当我听得云里雾里,偷偷看身边的同学,发现大家都很投入。从眼神到做笔记的动作,我一眼就能看出他们跟上了老师的思路。后来我才知道,有的同学高中大一数学已经学完了。

至于老师,因为是给光华学生上课,所以说“你们是全国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应该都学过了。”所以有些内容是自动跳过的,大家都会默认。

上课不懂,作业也要几个小时,还是做不好。不过同宿舍的大牛同学不一会儿就刷完了,没事了。

而且一周中间一般会有助教的自习课。助教做完题后,会让同学在黑板上做题。所以每周我都有两个流汗肚子疼的时刻:数学课交作业前,自习助理开始找人去黑板前。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5)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你不懂,为什么不去问老师、助教或者你的同学?

老实说:不敢。

a不敢,但是默认的老师和助教一定很忙,一定不屑于给我这个大三新生指点迷津;另一个不敢,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我考上了光华,外界会觉得我聪明优秀。如果我承认我连大一的高数都不知道,那我岂不是丢尽了脸?

还有英语。除了大学英语,光华的学生还要学习商务英语。大二大三的概率论和宏观经济学的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老师从头到尾一句中文都不说。学生必须用英语提问、回答问题和做笔记。当然教材也是国外原版教材(一学期几门课都是原版教材。这种书在二手书市场超级紧俏,基本很难找到。如果没有好的学长学姐给你,你还得原价买)。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6)

对于这些英语课程,考核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笔试占的分比较多,有的是需要小组陈述。大一的时候,我的英语基础是建立在几节公立学校的英语课上的,所以要应付高考。而商学院课程对英语口语、长篇读写、辩论技巧的要求和国外相差无几,但中间差别很大。

为了不拖慢小组陈述的进度,我曾经花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每天早起,踮着脚尖走出宿舍,打开走廊窗户,在复读机里读口语课文,以免打扰同学。有时候,冬天,北京冷空的气息让我的嘴都麻了。我还是坚持练习口语,直到能跟上音频里的原话语速,背熟课文。

再加上看美剧,强迫自己在课堂上大胆回答问题,我的英语水平逐渐提高。当我学习宏观经济学等课程时,我能理解并跟上进度,没有任何压力。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7)

#03北大商学院的大牛都在做什么?学术、社交、课外活动全是“卷王”,没有天花板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在课程方面只“赶上”了其他同学刚入学时的水平。还有光华的大牛同学都在干嘛?

在经济和管理协会中积累实践经验。

这种社团需要填写一份全英文的申请表,以显示其之前的相关经历,并且要经过几轮竞争才能被录取。以后还有商业比赛和项目要做,锻炼领导力,拓展知识面,和其他大学的同龄人竞争,积累人脉,增加社会人脉。

毫无疑问,这种课外活动非常适合高中时参加过模联或者各种比赛的同学。他们能很快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时他们做过商业案例,在暑假申请实习时也能提供丰富的材料。

在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中发光发热。

有些人从初中就喜欢爬山。进入北大后,他们加入了山鹰俱乐部,经常有很酷的户外活动。有些人从小就擅长唱歌跳舞乐器,每周都会参加嘻哈、戏剧和各种乐器社团,在学校举办“戏剧之星”、“十佳歌手大赛”这样的重磅活动时总能看到他们像明星一样耀眼。

打算早点出国实习,有节奏的争取。

我刚进大学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我只是想,如果我努力完成课程,获得学分,保持我的绩点,一切都会好的。

我的同学不一样。一入学,就有人准备申请出国读大四。他们规划到底,学习托福、雅思GRE,或者积极帮助教授做科研,积累学术经验。有些人决心毕业找工作。他们从大一寒假就开始准备申请暑期实习,刷各种面试经验,积极向学长学姐求教,丰富简历,从小公司实习一步步走下来。大三暑假,他们已经拿到了某知名外资银行的暑期offer。

这些都不是光华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个时间表,对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做了详细的计划。所以你会看到光华的每个人都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就连宿舍的人也不知道。直到有人得到了一个很棒的offer才恍然大悟。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8)

当然,在我做“大池子里的虾”的四年里,也有过一点令人欣慰的“高光时刻”:

在经济学老师的鼓励下,作为课代表,考试得了高分;

作为一个艺术小白,我在图书馆刷了几十本500人的艺术史通识课书,拿着满分卷子拿到了免试资格;

他还勇敢突破自我,在投资界主导了一场活动,帮助一些创业者成功对接投资人。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9)

然而,这些微小的“幸运”经历,并没有完全抵消无力感,也没有回答我心中酝酿了4年的问题:

为什么别人总是走在我前面n步?

为什么他们兴趣如此广泛,样样精通,玩一玩学一学就能给自己的简历添上辉煌的一笔?

为什么他们总是看起来很大胆很大胆?当他们遇到不懂的事情,会在课堂上当着几百人的面问老师。就算他们觉得自己的分数已经“正态分布”(也就是被打趴下了),也会去找老师争论,我连问都不敢问?

为什么顶尖的投行、外企、咨询公司总是穿上笔挺得体的正装,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一样,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能与招聘人员侃侃就专业问题展开对话,抓住各种各样的人脉机会,获得对方的认可和宝贵的offer,而我在这些场合却总是局促、呆滞,甚至不知道说什么好?

……

这些“为什么”在我读大学的时候都没有得到答案。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10)

#04毕业后我才明白,最适合商学院的,绝不是只会学习的人

那时候,我总是责怪自己有问题——

没有智商,不够努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胆小怕事,不敢向老师求助,碍于面子不敢向同学学习,甚至没有什么好的兴趣爱好,永远只能在台下为别人鼓掌。

即使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北大和光华这个“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我也只能向上迈一小步。甚至在我无限迷茫焦虑的时候,跟风学托福雅思,给不感兴趣的公司投简历,在商协会工作,在中科院科研项目打酱油……

这些似乎是一个典型的「光华」必须做的事,但他们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实现什么目标?为哪一步做铺垫?我根本没想清楚。

直到最近几年,我看了很多经济学相关的教育书籍,尤其是看了《出生》这本书,专门讲商学院求职的,我才明白:

在一所顶级商学院,你拥有怎样的“出身”几乎决定了你将度过多少个四年,以及你最终能否获得一份顶级的工作邀请。

这个“出身”并不是大众认知中的“家庭中的金钱和地位”。用《出身》一书中严格的“学术概念”来说,就是一个人长期从家庭中培养出来的“硬+软”的禀赋和资本。

以美国顶尖商学院的录取逻辑和就业市场为例。(国内顶尖商学院的区别在于录取靠更公平的高考和自招,“可操作性”没有美国强,而国内外顶尖商学院在就业市场上非常相似)。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11)

经济:投入教育的“钱”已经转化为真正的大学和工作机会。

富裕家庭的父母有更多的可支配财富,这可以让他们的孩子获得教育优势。从择校方面来说,他们有能力住在房价最高、公立学校资源最好的学区,或者不管学区,去昂贵而优秀的私立学校。在美国的一些主要城市地区,一些私立学校从学前班开始每年收费4万美元。

这样的学校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人均费用,更强的师资力量,更前沿丰富的学习资源。在高中阶段,准备申请时,这些学校有大量的荣誉奖项,高级课程,体育,艺术,音乐,戏剧项目,以及训练有素的大学辅导办公室提供最新的信息。学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交能力,还可以打造学术和课外活动的竞争性简历,这在申请大学时非常有用。

这些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高度相关的成就,需要一整套精密而昂贵的机制来支撑。父母要有钱,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要见多识广,这是很多优秀的平民子弟根本做不到的。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12)

文化之都:你每年会花几个月在家门口划船或者踢足球进行课外活动吗?

这些东西都是想象出来的,但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孩子的气质,人生观,世界观。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说,从童年开始,一个人就开始学习该阶层独特的品味、价值观、互动方式(如礼仪和谈话风格)、自我呈现模式(如着装、说话和肢体语言)和行为。

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不需要担心生存问题,所以他们喜欢比较“虚拟”的、不直接有用的实践活动(比如去第三世界盖房子、去北极圈拍环保纪录片、去非洲解决饮水问题)。

他们在选择体育活动时,不选择经济门槛低、规则简单的游戏,如游泳、足球,而更喜欢需要大量训练/昂贵器材或服装的游戏。这类运动只能在规则复杂的专门场地进行,如赛艇、马术、壁球、马球、冰球等。

而这样的课外活动和运动体验,那些顶级投行和咨询公司在招聘的时候特别喜欢——

比起成绩,他们更看重“高端”的课外活动,不能只去品味。而是应该从小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展示自己“爱的”活动。例如,那些是大学队成员的人更喜欢招募全国冠军和奥运冠军;作为爱好,你应该参加过世界乐团的巡回演出,而不是在学校乐队;爱好,是想爬重要的山,还是只有休闲徒步?

只有这样的课外活动才被认为是证明一个人“真正的成就”。侧面证明了这个人性格不错,时间管理能力强,能和同样是精英的同事一起玩,适应能力强。

可悲的是,工薪家庭的孩子总是认为学习成绩是找工作的关键,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而不是课外活动上,这对找工作有负面作用。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13)

社会:父母行走江湖的社会秘密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孩子。

父母的社交网络可以为孩子提供重要的机会、信息和资源。如果你接触得当,你可以很容易地把你的孩子联系到一个好的实习岗位。

同时,通过从小观察父母如何社交,孩子会从小内化熟练而强大的社交能力,知道如何从前辈那里获得帮助,知道如何巧妙地与大人打交道。这进一步帮助他们加入大学俱乐部,与老师和招聘人员打交道。更重要的是,拥有经济特权的儿童从小就学习强调独立、自我表达、主动性和赋权的互动方式。

社会学家的研究还发现,这样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更容易主动寻求帮助,甚至在没有遇到困难时也会主动寻求提示。他还非常善于在课堂上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并获得成功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

而工薪阶层的孩子往往因为害怕暴露弱点或者中断上课而不愿意求助。

因此,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受到老师的关注较少,被认为比富裕家庭的孩子更缺乏动力和积极参与课堂思考。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他们往往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就强化了老师对他们的看法,即“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不如有钱人家的孩子聪明”。

这样,沐浴着父母强大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长大的孩子,在本身就代表着“精英教育”的商学院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当他们毕业时,他们获得了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工资,从而真正实现了“精英的再生产”。

过来人求职商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插图(14)

“写在后面的话”

我做了几年《爸爸很棒》的总编剧,这是我第一次大胆承认“我是北大的渣渣”,但是我释然了。就像李雪芹自嘲“我就是个废物”一样,我相信自己绝对经历过自我破碎后的痛苦重建。

如果你现在问我,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挑战国内外顶尖的商学院,有可能拿到顶尖的毕业offer?

我的回答是:

从小就和父母谈论社会经济现象,对金钱和市场有洞察力和自己的思考;视野开阔、见识广博;从小有坚持的课外活动,充满热情,愿意吃苦,时间管理能力强;对学业事业人生规划非常有想法,不轻易随大流盲从别人;英语数学底子好,表达能力强;勇于展现自我,不惧挑战权威,对成功有强烈进取心,哪怕有点aggressive也无妨;享受与各种各样的人沟通,不惧怕social的场合,善于与他人建立联系,因为校友是未来非常关键的社交资源……

如果你没有以上,但和我一样,只有一张“高考成绩”作为准考证。其实也无所谓。

每个在高考独木桥上“杀”到前排的人,内心都有一种不甘平庸的感觉。只要他不躺平,不搞砸,你会用一颗在“大神”堆里锤炼出来的心,找到自己的路。

勇敢的走下去,哪怕是一个“孤胆英雄”,又有什么坏处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366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