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梗(薛定谔的猫是什么理论)

资料来源:Dute我们可以从一千年前吴在2021年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突围赛上的发言中,学到很多唐诗宋词。几千年后,人们打开微博的文选,只能看到“集美人”“yyds

资料来源:Dute

我们可以从一千年前吴在2021年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突围赛上的发言中,学到很多唐诗宋词。几千年后,人们打开微博的文选,只能看到“集美人”“yyds”之类的俚语词。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果不是中国飞船登陆火星,今天的网民可能都忘了,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前辈发明了一种火星语。他们今天只会在评论里刷下一行:中国航天yyds。

文化研究者对网络俚语提出了许多解释。在樊泉和樊凡文化大规模流行之前,基本上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解释的,语言建构了青年文化[1]。一篇写于2011年的学位论文《近十年网络词语发展变化研究》[2]从语言本身的变化规律、网络技术的发展、语言使用者、语言态度四个方面总结了那十年的网络词语。随着粉丝文化的兴起,对Fun Edge的解释逐渐占了上风,大多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Fun Edge社会的形成,语言成为区分圈子的壁垒,从而获得自己的认同[3]微博从左到右(2021-06-23,14:33)当这些词突破圈子后,有时会被主流文化吸收,有时会被排斥,甚至比他们更早被粉丝讨厌。用物理学大师普朗克的话来说,“一个新的科学真理不会靠说服它的对手,看到真理的光芒而获胜,而是靠这些对手最终死去,而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用网络俚语来说:“我15岁之前出现的一切都是旧的,我15岁到30岁之间出现的一切都将引领未来的潮流,我30岁之后出现的一切都是异端。”(这个俚语用到了克拉克的三大定律之一:“如果一个年老贤惠的杰出科学家说某件事是可能的,他可能是对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是不可能的,那么他可能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从亚文化的角度来看,语言成为了一种资源和力量,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输入法的发展和去中心化,形成了一种自我萌芽的生态然而,在这种视角下,其最根本的语言学视角却被遮蔽了。比如yyds是“永恒之神”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在一些网友看来,yyds写的“永恒之神降”就能体现其魅力,这来自于电竞主播对简自豪的评价。在口语化的直播中,“永恒的神降”显然是形神兼备的),但我们是按照英文字母表来读的。再比如cpf是“情侣粉”的英文缩写加上拼音的首字母,形成一种混合的趋势,就像cp粉本身就是英文和汉字的混合体一样。有研究者将网络用语的拼音缩写与汉字的拼音联系起来,试图将其纳入汉字拼音的框架内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汉字拼音,是企图用罗马(或其他西文)字符代替汉字,与今天汉语的拼音不是一回事。虽然两者关系很深,但后者只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主要用于教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拼音方案是汉语姓名、地名和汉语文献罗马字母拼写的统一标准,为汉字不便使用而使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将主要回顾汉字拼音化的历史,以资从古到今借鉴。。

YYDS背叛了汉语吗?——饭圈黑话背后的汉字拼音化历史[4]

[5]

[6]

[7]

清末以来的汉字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五类[8]。除简化字外,其余四类均与注音、注音有关,简述如下。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割汉字运动。被西方国家开放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知识分子一个接一个地睁开眼睛看世界,他们中的一些人自发地提出只有拼音才能救中国。例如,劳乃宣在《简化字记》中说:“今日欲救中国,必普及教育;要普及教育,就要有通俗易懂的文字;为了便于阅读的字符,你必须使用拼音。”又如鲁的《一目了然的第一步》,是汉字改革史上第一部关于汉字切割的专著。此方案由变体拉丁字母组成,包括55个音标和6个音标。

这一时期的讨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范围仍在其中。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汉字是否是简单的工具,是否对表达有影响。在截字运动中,很多人认为汉字太复杂,影响表达,这成为李约瑟难题的一个答案:汉字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比如汉学家威廉·汉纳斯(William C. Hannas)的《写在墙上:东亚正字法如何抑制创造力》[9]认为,西方人学习语言时习惯拆分语素,所以从小就习惯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而中国的方块字阻碍了中国人进一步的分析和创造。(2)汉字的简化,这也促进了后来的简化字改革。(3)语言和文字是否脱节,这也促进了后来的白话文运动。(4)普通话和方言的对立统一,这背后不仅有文化因素,也有政治因素。

二是音标,即民族口音的第一种音标形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法定音标方案。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政府主持了这一方案的修订。作为民族语言统一运动的一部分,音标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1912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教育会议通过采用音标案,12月,教育部颁布《语音统一会议章程》。1913年2月,语音统一会议正式召开,首要目的是审定国家语音标准,确立字母形状。5月通过《国家音标实施办法》,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1930年更名为表音字。

这是一套混合系统,以北京音为主,包括入声、尖团音和“微、疑、娘”三个现代北京音不使用的浊声母。国调以定位和调音为标志;拼音字母39个(其中声母24个,中间3个,韵母12个;1920年增加到40个,1930年修订为37个),采用音、引、韵三拼制。特别是因为它的定位不是文字而是音标,所以没有用西文字母,而是章太炎写的原始古文字。

第三,言情运动,国语。五四运动后,主张革命一词与白话文运动相结合,提出采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方案,代表人物有钱、等人。1925年,成立了中国浪漫拼音研究委员会,研究制作中国浪漫的方案。1926年9月,研制出汉语浪漫拼音法语,尝试与音标并列使用,故称第二音标。但由于这个机构不是政府部门,没有法律效力,加上时局动荡等原因社会影响不大,只在打电话人周围的小圈子里流传。1934年后,随着拉丁运动的兴起,它沉寂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种音标形式在中国台湾省使用已久。1986年,在浪漫主义运动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种音标形式的修订版,正式颁布并与第一种形式并列使用。mainland China的拼音方案也从普通话和罗马字的运动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这一时期,赵元任写的三部谐音作品《史记》《史记》《史记》《史记》最为人所熟知,尤其是《史记》《史记》《史记》:

狮子爱好者石狮石狮发誓要吃掉十只狮子。时不时地,石总是在市场上看到狮子。十点钟,十头狮子适合赶集。是的,它适合石的市场。石视之为十狮,恃矢势,使十狮死。石的是十狮之尸,适合石室。石室湿了,石室石擦拭石室。施施施拭,施施先试食十只狮子尸。吃饭的时候,第一个知道的是十头狮尸,真正的十头狮尸。解读是一件事。

早年,有些人误以为这是用来说明汉字拼音不可行的一个例子,但这与赵的本意相去甚远。近年来,这个问题逐渐得到了澄清。作为一个官话罗马字的将军,他是不可能鼓吹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东西的。事实上,赵元任明确指出了当时现存媒体对他观点的误解。王开阳[10]对此有非常明确和系统的论述。当然,也有学者[11]指出,赵元任想表达的意思和实际达到的效果可能会有偏差,就像薛定谔提出薛定谔一样。

YYDS背叛了汉语吗?——饭圈黑话背后的汉字拼音化历史来自王佐中友微博(2021-06-23,14:33),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对赵元任伊伊的恶搞。

罗马字在普通话中的移动,本身就是用罗马字代替汉字。虽然其影响相对较小,但指出的或遗留的问题值得思考。所以,有必要说说他们。这里仍然以赵元任的谐音为例。王凯阳的研究回答了以下问题:

(1)的谐音文字想说明什么问题:赵原意是说明文言文大量使用单音词,能听懂但不能听懂。所以文言文不能和死语言交流,需要改革。真正好的文笔,既可以理解,又可以理解。

(2)同音字能否证明上述结论:文言文虽然存在严重问题,但历史上基本没有这种同音字,所以蔡照需要刻意发明捏造。所以案例论证的逻辑并不严密。

(3)赵元任本人非常推崇拼音文字:他和他的同事们推广的汉语罗马字有三个要素。“普通话”是指记录的对象——现代汉族的共同语(北京音),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方言;“罗马”指的是采用的字母表——即拉丁字母,不同于民族字母或斯拉夫字母或个人自创字母;“子”指的是它自身的属性——表明它是记录汉语的注音书写方案,而不是汉字注音的工具。为了区分同音字,提倡普通话罗马字的先行者们提出用“词类链接”(20世纪50年代后称为“分词链接”)来克服同音字的混淆。

(4)汉语拼音能否被理解:赵元任自己打了个比方。如果电话能听懂,读拼音就没有问题,因为电话是听声音的,怎么可能听不懂拼音呢?至于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石室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你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你会说他是一个很好的朋友 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除此之外,拼音还可以加上音标等辅助符号。

(5)实施汉字拼音有什么困难?赵元任认为一个原因是文言文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另一个原因是心理或大众情绪的影响。拼音汉字的实施经常遇到民族主义者的诘问。

第四,拉丁化的新字运动,不同于注音切字运动和音标。拉丁化运动主张废除方块字,全面采用拉丁字母代替汉字。这主要是受苏联扫盲经验的影响。瞿秋白等人认为留在苏联后可以在中国推广。1929年2月,瞿秋白等人制定了第一部中国拉丁纲领,编纂了中国拉丁字母表,在识字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这一方案与推广罗马字符,即国家语言,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有冲突。

建国后提出“文字要走世界通用的注音道路”,但最终并没有彻底落实。1955年10月15日,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采用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在会上作报告说:“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汉语拼音文字。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注释汉字和拼写普通话,以帮助识字、统一发音和教授普通话。目的是方便人民群众学习和使用汉字,促进汉语的进一步统一,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12]可以说,从小学开始的拼音对汉语识字、汉语学习和国际交流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的后见之明让我们可以稍微反思一下这些改革:

(1)汉字对表达有影响吗?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在国家被迫打开国门的时候提出来的。是以西方科技为中心的问题。因为西方的科技是先进的,他们的一切都是好的,他们的文字和他们的科技文化是兼容的。今天,随着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背离和对殖民主义的反思,伴随着人类学和语言学的发展,这个问题早已被学术界所抛弃。今天的学者更关心不同文化中的语言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如何表达这种文化的概念,如何塑造这种文化的特征。

(2)汉字的简化。

今天在网上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复古主义者,推崇繁体字,说当爱变成了爱,就没有了心,简体字已经失去了汉字灵魂的精髓。其实汉字的简化从古至今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作家马伯庸在篆书之战中用秦代古篆书讽刺今人。

(3)语言是否与文字脱节。

这和(2)类似。大量复古现代派认为白话文不如文言文优雅,却不知语言是生动的。人们会自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词语并传递下去。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4)方言。

这确实是今天的一个实际问题。随着普通话的推行,地方方言日益消失,文化多样性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很多方言无法用现代汉字书写,只能用谐音法书写。

(5)今天是否有必要拼音汉字。

拼音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对于汉字拼音,我个人认为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除了从文化角度看不需要,从技术角度看,早期电报的编码都是靠音标和官话罗马字。计算机诞生后,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解决汉字输入的问题。随着中文输入法的日益便利,这种迫切需求变得不那么迫切了。我们前面提到yyds,一种网络俚语,本质上是技术赋能。这个技术当然是汉字输入法,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指尖的滑动和点击传播了个人在互联网中的话语权。当然,未来的世界局势和社会结构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像科幻小说里写的那样,可能会诞生新的语言和文字(比如《三体》奇幻系列中混合汉字和字母的表达,与今天的网络俚语非常接近),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当我们有了这些历史知识,再回头看看今天的网络俚语,就不用紧张了。像yyds这样的词所面临的问题,在汉字是拼音的情况下,前人已经讨论过了。这些词只能作为网上交流的书面语,不创造新的读音和意义(用英文读可能是一种创新),只能作为网上书面交流的符号。除了一些试图跟上潮流的综艺节目,在英语口语中很少见到。既然连拼音都不是,那就只能作为某种密码,也就是从粉丝文化的角度来说。

YYDS背叛了汉语吗?——饭圈黑话背后的汉字拼音化历史脱口秀会议上的Yyds梗

但是,粉丝的审美和喜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谁还记得十年前的网络梗?今天喊yyds的人,看火星的时候还是一副傻样。时间会为我们做出选择和抉择。经过不断的冲刷,留下来的会相对固定,剩下的只会是当事人的青春。吴担心的吐槽根本不会发生,因为那些网络俚语永远不会流传下来成为唐诗宋词那样的经典。本质上变成了不同代人之间话语权的争夺,而老一辈总是喜欢以一个有经验的人的角度来告诫年轻一代:你喜欢的就是离经叛道的。这个时候,我一直记得我跟00后同学说火星文是和繁体字、英文、片假名等排列组合在一起的。,他们开了口:哇,你们好酷,好有教养。世界年轻的时候真好。

参考资料:

[1]宗金莲。浅析网络语言与青年文化建设[J].《青年研究》(山东团校学报),2007,62(6): 15-18。

[2]陈·。近十年网络词语发展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

[3]马若楠。粉丝网络用语的语言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赵实秋。粉丝群网络常用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5]倪姚橹。00后网络“黑话”传播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6]孙·。文化隔离与技术赋权:关于青年网络中缩略语使用的研究[J].东南通信,2020,186(2): 88-90。

[7]杨玉静。论网络语言拼音的缩写[J]。新闻研究指南,2020,11(12): 50-51。

[8]清末至新中国成立的汉字改革史(1892-1949) [D]。河北师范大学,2013。

[9]Hannas W . C .墙上的文字:亚洲正字法如何抑制创造力[M].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王开阳。赵元任三个同音字“文琪”的语言学解读——纪念赵元任先生120周年诞辰[J]。现代汉语(语言研究版),2013,492(1): 4-11,163。

[11]冯守忠。赵元任的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施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你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你会说他是一个很好的朋友

[12]吴·。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1958年2月3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58年2月14日第2版。

(原标题《YYDS背叛中国人了吗?——樊泉俚语背后的汉字拼音史》)

本文来自【阅读特稿】,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25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