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为什么不长寿)

100年前的今天,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出家。他的法定名字是“弘毅”,他的名字是“银燕”。此前,在浙江第一师范大学任教的李叔同将一直被视为珍宝

100年前的今天,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虎跑定慧寺出家。他的法定名字是“弘毅”,他的名字是“银燕”。此前,在浙江第一师范大学任教的李叔同将一直被视为珍宝的书籍、字画、折扇、衣服分发给朋友和学生。收集到的石头被封在西湖西泠印社的石壁上,与最亲密的弟子丰子恺、刘质平合影,结束了他的教书生涯。至此,这位20世纪初的著名艺术家,中国现代艺术启蒙教育的开创者,断绝了世俗之爱,从此披上了一件披风空。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为什么不长寿)弘毅大师出家时与刘质平(左)和丰子恺(右)合影。

李叔同擅长广泛的艺术活动,他的许多艺术领域都充满了时代精神。他是集诗歌、音乐、戏剧、书法、篆刻等艺术成就于一身的“惊海二十条”的集大成者。他为中国近代的艺术、教育、文化、宗教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李叔同在他传奇的一生中创造了许多“第一”:他是第一个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期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演出了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蝴蝶梦》,其中《茶花女》是中国人演出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回国后,编著了中国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杂志》,是中国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人。李叔同还是中国油画的开山鼻祖,中国引进西方绘画知识的第一人,中国聘请裸体模特教学的第一人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为什么不长寿)弘毅大师书法

正如丰子恺在《园园堂随笔》中所说:“在欧化东渐之际,李叔同先生是第一个到国外学习油画、西方音乐和戏剧的人。李叔同先生是第一个把油画、西方音乐和戏剧介绍到中国的人。”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各方面都达到巅峰的现代艺术家,却在五四前夕闯进了空大门。

对此,柳亚子评论说:“列为境外南社人者,……逃佛归儒的舒曼,逃佛归儒的弘毅。”苏的“脱佛归儒”,成为一个不出家也出家的“革命和尚”,世所罕见。李叔同的“脱儒归佛”华丽至极,却平淡无奇,从艺海入潮,终以绗缝收场。

谈一场浪漫的撤退,令人震惊,至今深感遗憾。然而,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心态的变化总是耐人寻味,值得仔细研究。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经历前所未有的动荡时的彷徨和苦闷。以及外来文化进入后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而产生的冲突。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为什么不长寿)在日本的时候拍照。

事实上,李叔同与佛教的关系可以说是从他的童年时代就开始了。从小,他就受到信奉佛教的父母的影响。后来,他跟随年轻的寡居侄女来到尼姑庵,学习背诵一些经文。尤其是他的父亲李临终前,请僧人念诵《金刚经》,在禅定等念经声中安详辞世。打坐期间,每天都有僧人念经。童年时代周围的佛教氛围和父亲去世前的种种事情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为他成年后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奠定了感性基础。

在谈到自己出家的动机时,李叔同曾说:“当你七八岁的时候,你觉得无常,苦,空,每个奶妈都教你,那不适合童年。......母亲去世后,焦毅的四大非我,苦不堪言。之后出家,离家出走,一直待在那里。”可见,从小,他就接触到了。在他护士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他已经感到了生老病死,人生无常。亲生母亲去世后,他内心感到孤独。这无疑对他长大后出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出家那天(农历七月十三)也是菩萨的生日。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为什么不长寿)同时,从李叔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生活在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已经处于所谓“噬鲸吞鱼,此事已见诸报端,分豆切碎,此事目前确实值得考虑”的状态。甲午战争在空之前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外国政治、军事、文化的巨大冲击下,其社会震动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险恶的社会环境使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新知识分子觉醒,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政治改革。在这种文化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李叔同的社会文化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此时内忧外患的环境为佛教的复兴提供了契机。新知识分子为了寻求解决社会政治危机的办法,纷纷转向佛教,佛教一度兴盛。很多学者,包括当时的改革派,都大力提倡佛教。梁启超在《佛教与集团治理的关系》一文中也说:“吾师与友,当多待佛教。”李叔同曾刻下“南海康君为我师”的印章所以,自然,他对梁启超倡导的佛学也应该是很有用的。谭嗣同也说:“善学佛者,不抖不勇。”李叔同也非常欣赏他。在这种环境下,佛教在李叔同的思想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在辛亥革命的浪潮退去之后,正如鲁迅在《南厢记·向北动员》中所说:“看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似乎看了就不得不疑神疑鬼,所以失望沮丧。”许多知识分子对这场革命能够改变中国的命运寄予厚望。然而,他们的理想幻灭后,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思想和心理危机。他们需要借佛教给自己的心灵以寄托。这只是隐居的权宜之计,他们永远不会真正出家。因此,当李叔同最终做出出家的选择时,不仅要着眼于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还要考虑他的气质、性格等因素。

那一代知识分子普遍经历了这样一个从希望到幻灭的思想转变过程。辛亥革命成功时,李叔同非常激动,写下了《一个人蒋洪:民国造一个人蒋洪智甘》:娇娇昆仑山,山顶上,有人尖叫。看囊底,宝刀如雪,几多恩仇。双手劈松鼠胆,一寸金铸民权脑。这辈子,我是个有头脑的人。荆轲墓,咸阳路。聂政已经死了,他的遗体充满了暴力。河之不归,其余的情形仍在身边。灵魂化作一只鸟,鲜血溅成一片心草。看,从现在开始,一座好的山河将由一个英雄来建造。

在后期,痛苦、沮丧和犹豫的感觉笼罩着李叔同的心。“天涯海角,知心朋友半散;一杯混浊的葡萄酒会使你快乐,所以今晚不要离开梦寒。”他深情地唱出了时代的悲哀和遗憾。是当年亡国威胁带来的痛苦,但毕竟还是有历史条件决定的明确目标。现在是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的苦闷,是革命后走投无路的愤懑。在这样的时刻,他只能寻求某种新的生活。

但是,从文化人格的角度来看,李叔同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启蒙教育的先驱,皈依佛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他对现实的逃避,还应从他独特的艺术人格来探讨。当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境界中追求人性的时候,他会发现人性的完美表达会使他的艺术创作充满乌托邦想象,产生无限的冲动,这一点在李叔同的歌曲中体现得很明显:如《天风》、《朝阳》、《落花》、《月亮》、《晚钟》等作品。都与宗教的无限性有关。正是从艺术到宗教,李叔同“委身于佛教”。对佛教徒李叔同来说,这是一种精神荷尔蒙,它趋向崇高,升华灵魂。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为什么不长寿)李叔同临终时说“悲喜交集”

出家的弘毅大师,手握李叔同的戒律精神和全部浪漫气息,是他人生的两极,呈现出他人生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他的艺术造诣之高,后人难以企及。同时,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教育,人脉也很好。他一生达到的世俗和非凡的境界无人能及。李叔同去世前给夏丏尊和其他老朋友写了一封亲笔信:“君子之交淡如水。追求形象差之千里。问余和时,库尔死了。华春已满,心满明月。”体现了大师极高的境界,“悲喜”四个字蕴含着他对人生难以言说的感悟。谁能看懂?

参考资料:

1.孙瑜。李叔同[J]逃进了空之门。新国家书目,2009,(05): 18-20

2.张玉芳·李叔同的出家之谜[J]。《文史要义》,1995,(10): 43-46

3.徐悦。论李叔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04): 86-96

4.袁伯承。李叔同为什么要出家[J]。固原师范学院学报,1998,(05): 38-46

5.朱良。论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8-34

6.高苏与的神秘人生[J].《文史要义》,2003,(04): 61-66

7.弘毅大师。弘毅大师全集(十卷)[M]。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大家都在看这些。

癌症儿童:崩溃与奇迹

买二手,升级还是降级?

董卿:除了努力,我不会用其他方法去获得机会。

桑德拉:在剧中看世界。

为什么打车难?

达芬奇:同性恋、私生子、左撇子的天才。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面的封面图片。

一键下单“与时俱进”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李叔同为什么不长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8656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