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文|开封快乐正在成为一种竞争力。衡量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不能只看经济、人口、产业、收入等宏观指标,也不能忽视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还要看生态、宜

文|开封

快乐正在成为一种竞争力。

衡量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不能只看经济、人口、产业、收入等宏观指标,也不能忽视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还要看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等软指标的权重。

那么,中国最幸福最有竞争力的城市是谁?

01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但也有客观衡量。

关于幸福城市的评选,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最幸福城市的调查评选。

这份榜单,不仅有GDP,还有城市知名度,涵盖就业、居民收入、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市吸引力、公共安全、教育、医疗、交通等九大领域,涵盖上百项指标。

以最近10年为观察期,哪些城市的幸福指数最高?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可以看到,从2012年到2021年,连续10年的TOP10幸福城市只有3个:成都、杭州、长沙。

其中,成都和杭州已跻身前3,杭州连续两年排名第一,成都连续八年排名第一。

根据2007年首次发布的榜单,成都以14次上榜位列前茅。

二三线城市成为幸福城市的常客。一线城市中,广州仅上榜3次,北京和上海各2次,深圳更少。原因是什么?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虽然幸福感与经济实力正相关,但GDP越高越幸福。毕竟面对高房价,极限通勤一小时,局促的城市空,无处不在的生存压力,幸福总是有点奢侈。

相比较而言,所有连续入选的城市,既有一线城市共有的“发达”成分,也有一线城市所缺乏的独特优势。

这些城市不仅GDP最高,人均收入领先,就业面广空,人口持续涌入,而且在教育、医疗、文化、交通资源的丰富程度上也不逊于一线城市,而在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则较为逊色。

可以说,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

02

为什么成都连续10年蝉联榜首?

说起成都,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天府之国”,然后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话:

一个来了又不想走的城市。

有的城市可以给你事业,有的城市可以给你生活。成都是少数几个可以鱼与熊掌兼得的地方之一。

论经济,由成都和重庆组成的成渝双城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城市群、综合交通“第四极”。

作为一个经济城市,在过去的10年里,成都实现了从二线省会到新一线龙头的伟大跨越。

经济排名从2011年的前十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七位,GDP增速171.3%,居各大城市之首。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城市能级上,成都是Beta+级的世界城市(世界前二),也是具有商业魅力的新一线城市领跑者。

据权威机构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登记册》显示,成都近年来展开了“三级跳”:2016年连续4级晋升Beta2018年再次跃升两级至Beta+;2020年,之前的第71位上升到第59位。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论人口吸引力,成都作为全国第四大城市,人口增长位居中西部第一。

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119.2万人,比上年增加24.5万人,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武汉,这得益于后疫情时代人口回流。

以10年为周期,成都人口增长居中西部第一。

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增加581.9万人,仅次于深圳的713万人和广州的598万人,居中西部首位。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产业方面,成都不再是几十年前只能从“三个半烟囱”起家的工业城市,而是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生物医药、航空空航天、能源环保等百亿级产业的机遇之城。,创造无数新经济和新场景。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增长,成都成为一流企业的“重仓”之地。

10年前,不仅世界500强企业在成都倒闭,中国顶尖企业也不多。如今,世界500强企业3家,中国500强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近8000家,总体规模位居中国前列。(见最新中国500强榜单!谁是第一强省?》)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论创业机遇,成都连续多年获得“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国际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等称号。

在这方面,企业数量的增长是最有说服力的。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成都实际市场主体总数已达331.9万户,超过上海和重庆,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二。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背后,是成都连续四年保持超50万户、连续两年超60万户的高水平运营和增长。

大型企业欣欣向荣,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这是城市快速发展的最好见证。

论生态环境,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花中的幸福成都,正在成为成都的新名片。

成都平原,有青藏高原的臂膀向东延伸,有岷江的滋润,自古就是富饶之地。古诗词中的意象,如窗西陵,花锦官,如今正在成都变成现实。

成都是中国第一个公园城市示范区。绿水青山,宜居舒适,不是口号,而是嵌入了“公园城市”的定位。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今天的成都,不仅是“强省联”崛起的范例,更是宜居宜业的标杆,是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典范。

03

幸福的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的最大褒奖,也是一个城市区域的主要竞争优势。

成都在幸福城市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很多地方城区连续多年名列其中。

近日,“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成都市温江区、成都市双流区入围。

这是温江区第四次出现在其中。

2019-2021年,温江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丽宜居城市、活力创新城市、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地区等称号。今年温江又获殊荣,大有希望。

从宜居到创新再到企业家幸福,温江的“幸福城市”丰富多样,背后是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人才环境、创新驱动、营商环境齐头并进。

一首《黄金河》足以道出关键。

全国2700多个区县,却很少有以“金”字命名的。“金色温江”的“金”在哪里?

温江的黄金不仅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更是良好的人文生态。不仅仅是经济产业的发展,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突出。

温江作为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地处成都平原腹地,是都江堰精英灌区之首。这里雪山温暖,故名“温江”。

区内内河网密布,土地丰饶肥沃,“人不知饿不饿”。金马河、江安河流域孕育了千年的天府农耕文化和秀美的田园景观,文学的鱼凫寺是具有鲜明历史文脉的文化地标。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成都各区县分布图来源:成都2035国土空总规(征求意见稿)

时至今日,尽管高楼林立,高科技产业崛起,温江依然是中心城区不可多得的生态城市。

去过温江的人都深有感触:走出程楠的工业园区,抬头就能看到雪山,随处可见公园绿地。两岸各种文化创意场景层出不穷,整个城市的烟火、现代、生态之美融为一体。毫不夸张地说,温江是最近的公园城市。

无论是“幸福温江,美丽城市”的定位,还是“南城、北林、两江、一心”的区域布局,都可以看出温江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高度重视。

除了宜居,温江最近还获得了“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城市(区)”的称号。与温江一同崛起的还有广州黄埔区、深圳南山区、佛山南海区等多个经济强区。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如果说市民的幸福感来自方方面面,那么企业家的幸福感则与一个城市区域的核心产业集群、人才密度、营商环境密切相关。

总之,企业家的幸福感考验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

这些上榜城区经济实力都不弱,都以创新驱动为特色,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赛道的支柱产业,也不乏“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的荣誉。

广州黄埔擅长汽车、电子、能源,深圳南山以电子信息、互联网为支撑,温江是中国西部重镇,也是成都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主阵地。

目前,温江聚集了药明康德、博奥生物等520多家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合作企业。,1422种医疗器械正在研究中。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五大保险公司的高端健康养老项目在温江集聚,医疗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连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一个以高端医疗、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为核心的“三医加”主导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成都医药城,位于温江

无论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还是生物医药,都需要高端人才作为支撑。

温江的优势在于高校众多,培养了大量本地高科技人才,形成了全省人才汇聚的局面。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第二批双一流大学名单。四川8所高校入围,其中温江3所。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四川八所一流大学

这些高校的存在,为温江赢得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R&D中心、192个省级以上R&D平台、42个公共技术平台,以及无数的高学历人才储备。

数据显示,2021年温江区人才总量已达32.7万人,全区常住人口仅在100万出头。

其中,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205人。如此庞大的人才库,如此多的高层次人才,无疑将为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营商环境方面,温江、黄浦、南山等区各有所长。

广州黄埔“中小企业可以办大事”被人津津乐道,深圳南山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上走在前列。

在温江,营商环境始终被视为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撬动新一轮发展的支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发展。

近年来,通过集聚主动服务、减负服务、增值服务等方式探索的“一窗受理”改革、提醒服务改革、“全科”助理代理等,被很多地方借鉴。

其中,“提醒服务”改革被省发改委选为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第五批),转发全省。纳入成都营商环境5.0版改革措施,温江“提醒服务”改革经验在全市复制推广。

这个模式的核心是,认可是减法,服务是加法。政府不是简单的管理者角色,而是同理心下的“乙方”,千方百计为企业着想。

当地官方的话更加生动深刻:

“部门的‘不适’换来企业的舒适,干部的‘委屈’换来市民和企业家的舒适。”

温江区首创的“提醒服务”改革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近年来,温江梳理了44个部门的641项提醒服务事项,制定了企业、市民、部门三个“提醒服务事项清单”,涵盖许可到期、风险预警、节点服务、协同管理等领域,让企业和市民知道找谁、做什么。

“提醒服务”的改革,或许只是改善营商环境的一小步,但其背后,展现的是城市、市民、企业共存共荣的真诚态度,也是营商环境改革的核心。

于是,以生态为根本,以“人城产融合”为方向,以美好生活为终极追求,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版“金文江”呼之欲出。

04

在各大经济排名中叱咤风云的一线城市,在一次又一次的幸福城市评选中,也难逃落败的命运。

这种情况的出现,意味着厌倦了996和里面的体量的新一代年轻人开始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相对于一条腿走路的一线城市和诸多短板的中小城市,蓬勃发展的二线省会城市成为普遍选择。

以前二线城市主要承接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能带动劳动力回流。

现在很多“大厂”,包括互联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都在二线城市布局,高学历人群开始涌入。

在这些二线城市中,产业发达、交通便利、生态宜居、治理优势突出的城区成为首选。换句话说,能“向你承诺美好未来”的地方,才是人们的首选之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以成都高新区、温江区、重庆两江新区、武汉东湖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为代表的新城区,正在成为人口流入的主要承载地。

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温江区常住人口增幅高达112%。其中,户籍人口净迁移率达到40.22%;全区人才总量增长超过200%。

幸福感城市排名(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当落户放宽甚至取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劳动力甚至高学历人才的“用脚投票”就是一个地方吸引力的最好写照。

当快乐成为一种竞争力,就意味着城市竞争格局又变了。

区域之争将从单纯的GDP之争转变为涉及经济、产业、公共服务、生态、营商环境、宜居性的全方位竞争。

届时,既能让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又能让市民感到幸福、有获得感的地方,才是最后的赢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8530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