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发现(股票一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

中证网讯(记者云)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6月10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回应了市场对充分发挥商品期货功能、对冲价格风险的热切关注。他指出,去年四季度

中证网讯(记者云)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6月10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回应了市场对充分发挥商品期货功能、对冲价格风险的热切关注。他指出,去年四季度以来,部分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相关商品期货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同时,他呼吁相关国际机构建立更加严谨、科学的指数编制机制,提高报价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共同提高商品价格发现效率,从而更好地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近期,国内部分工业企业积极运用期货期权工具,有效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了良好的稳定作用。同时,近期相关部门围绕保供应、稳物价工作密集出台措施,此轮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趋于分化。此外,专家建议,应加快我国商品指数和商品指数期货期权的研发和上市,提高商品价格发现效率。

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发挥良好。

易会满指出,去年四季度以来,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经济复苏不平衡、供需缺口扩大等多种因素推动下,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易会满指出,总体来看,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同向,但期货价格的涨幅小于现货价格。同时,相关商品期货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业内专家表示,近期,国内多家工业企业积极利用原油、棉花等品种的期货期权工具,有效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以油脂行业为例,有专家告诉记者,在油脂期货上市之前,国内企业在美国低价获得大豆货权后,需要承担海运过程中以及在香港销售前的所有价格波动风险。目前,基础定价法已成为油脂行业的主要定价方法。国内大型榨油企业90%以上的豆油、80%以上的豆粕采用“期货价格+升水”的基差定价模式。“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深度介入期货市场,逐步稳定压榨利润和现货价格,有效增加国内市场成品供应。”这位专家说。

原油也在促进本土企业丰富原料来源,增强风险控制能力。记者了解到,华北某大型石化集团企业A是原油的直接下游参与者。去年8月,上海原油期货较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有较大贴水。企业A采用“上海原油期货+升水”的定价方式购买期货仓单。A公司表示,这种定价方式明显低于同期布伦特原油的采购成本,人民币定价以及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对交割货物质量和流程的综合保障能力也更有利于公司的风险控制。

此外,一些粮油企业在储备轮换过程中利用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既按时完成储备轮换任务,又兼顾企业业务发展。记者获悉,2020年第二季度,某粮油企业需要按计划轮换2万吨植物油。2020年春节后,由于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植物油价格降至近年来的低位。4月份以后,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油脂市场产销环境逐步好转。企业认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渠道补库需求更加强烈,植物油消费需求有望改善,提价可能性较大。因此决定利用植物油期货进行储备轮换,同时将储备油出库销售,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防范涨价风险。当储备油轮被购买时,它将被出售给期货头寸进行清算。这一操作既规避了储备轮换的价格波动风险,又使企业获得了90元/吨的额外利润。

建立更加严谨科学的指数编制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定价基准也主要取决于国际现货指数和场外报价。在此,我们呼吁相关国际机构建立更加严谨、科学的指数编制机制,提高报价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共同提高商品价格发现效率,更好地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易会满特别提到了商品定价基准的问题。

专家指出,应加快中国商品指数和商品指数期货期权的研发和上市。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指数定价主要采用浮动定价机制,一部分参考期货市场定价,而更大一部分标准是基于平均指数定价。到目前为止,中国还缺乏国际公认的权威商品指数,因此迫切需要推出国际公认的中国商品指数,参与并掌握国际定价权。当然,在编制指数的过程中,应更大程度地根据商品的现货和经济供给需求的变化进行定价,以避免商品指数过度金融化的问题。”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告诉记者。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近日表示,将加快商品指数和商品指数期货期权的研发和上市,支持相关机构开发更多商品指数基金、商品指数ETF等投资产品。

备受关注的是,3月31日,中证商品指数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开业。中证商品指数公司的成立,期货指数业务资源的整合,商品指数的统一编制和发布,有利于我国指数产品供给的高质量增加,服务资本市场产品体系建设和资产管理。

价格走势趋于分化。

5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点名“大宗商品”,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鉴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部分交易所已多次发布市场风险提示公告。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证监会密切关注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期货市场运行情况。不断强化市场风险监测和应对机制,有效防范市场风险,抑制过度投机。坚决查处期货市场的各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主动加强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配合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做好大宗商品宏观调控工作。

多位专家认为,在政府部门多次明确表示将加强对商品市场运行的监管后,很多商品的价格已经“回落”,最新走势趋于分化。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吴歌指出,随着三季度前后全球需求放缓,大宗价格上涨的动能可能减弱。

“在海外央行放水、国际市场预期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维持温和上涨的态势。”田认为,面对不断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中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供应、稳定物价,有能力平抑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预测,大宗商品价格将在今年年底迎来拐点。目前全球疫情逐渐好转,供需双方都不支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最终还是要回归基本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103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