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是什么(用药三史是什么)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深化中华文明史研究,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深化中华文明史研究,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化中华文明研究,必须清晰揭示中华文明的特征,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华文明,重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探源」冯时:中华文明之三要三本

石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

厘清中国传统的文明观,需要回到自身文明的概念体系,才能准确理解古代先贤对“文明”二字的深刻阐释。文明的概念为什么会产生?它的基本思想是区分文明和野蛮。那么什么是文明呢?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当然,这与中国传统文明观的精髓直接相关。其实古代圣贤所理解的文明首先是人类文明,并不仅仅着眼于技术进步。《尚书·顺典》说虞舜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明确指文明是一种圣人的品德,而《干一文言》中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则确立了天文是文明之源的历史事实。显然,由于天文学的起源和文明的起源大致在同一时期,天文计时不仅导致了原始农业的出现,而且为传统的时间空、政治、宗教、祭祀、服饰制度、哲学和科学等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意味着中国文明史实际上比拥有世界的国家要古老得多。

中国的传统文明观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它以道德体系、知识体系、礼仪体系为其三大要义,而道德是立人之本,知识是立人之本,礼仪是治天下之本,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三大典籍。古人注重以文明修身,最终确立了区分人兽的标准。很明显,人怎么会和动物不一样,人类社会怎么会和动物世界不一样?这一基本思想促成了中国传统文明观的形成。所以中华文明作为成人后摆脱野蛮的一种方式,实际上已经成为衡量人之所以为人的唯一规则。《礼记·曲礼上》云:“鹦鹉能言,不离鸟。猩猩会说话,但绝不会离开动物。今天的人很粗鲁,虽然会说话,但不如一个动物的心。唯夫与兽无礼,故父子相聚。所以是圣人所为,教人以礼,使人以礼,知其异于禽兽。”是对这一思想的精辟诠释。中国传统文明观以德育人,旨在成就君子;用知识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礼乐治天下,建立和谐社会秩序。这种对文明的形而上理解,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文明的普遍认同。

人类文明史由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组成。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文明所展示的技术进步,其实是由政治和宗教决定的。相比较而言,早期圣贤创造的道德体系、知识体系、礼仪体系,才是真正体现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伊犹大训》云:“其德浑厚而文明,应照天而行。”它明确指出文明的核心是道德,同时阐明文明的形成基础是观察图像和给予时间。而一格勋和项的论述使这一思想具体化、清晰化。荀说:“你是过去一天中的第一个人,但你相信它。就文明而言,大亨们是对的。......天地转化为四季。”它表达了人的修养和信仰的态度,成就了文明。文德的气节内涵在这里表达得很清楚。而《象》说“君子治历,报时”,也是强调守象守时是文明或道德的源头。由此可见,先民的文明观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这种优秀的文明观显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特征。

事实上,诚信所体现的文明理念具有普遍意义。无论是作为国家大事的政治、宗教、祭祀、刑罚制度,还是体现各种社会关系的雇佣、商业、贸易等活动,其核心精神都在于诚信,成为古今社会任何信仰都无法立足的普遍共识。这就意味着以德修身其实是有操作性内容的,具体表现就是守信,失信当然是失德。孔子认为“人不信,不知所能”(《论语》)。诚信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礼和德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德是内化的礼,礼是外化的礼,强调人的自我约束,起到同样的防止闲暇的作用。道德礼仪的养成属于人们的自觉行为,需要用刑罚来惩罚,这就使刑罚具有了辅助道德的功能,从而形成了中华文明特有的刑事道德观。

中华文明的知识论包括两个方面,即独特的认识论和仁智论。中国传统认识论,一句话,就是“知物”,意思是“知物”,“知物”是指自己身体以外的客观世界。所以“知物”所体现的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说明古人知识体系的形成并不是空在他们头脑中发明的,而是先贤们对客观物质世界观察分析的结果。这种唯物主义认识论使得中华文明实际上是一种求真的文明,其尊重自然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传统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和中和之义哲学的诞生。

中国传统认识论不是泛认识论。求知首先需要受到德礼的制约,其哲学思想体现在仁与智的关系上。先贤早就知道,追求知识不仅要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如果不能克制对知识的渴望,其危害会比人们的物质追求大得多。我们只需要对人类发展有益的知识,摒弃有害甚至反人类的知识。孔子说“知其所不可守,得其所失”(《论语·卫灵公》),老子也主张“天地不仁,万物为草狗”(《道德经》第五章),都表达了对智力危害的深刻思考。没有道德伦理约束的知性欲望,就像没有刹车的汽车,会毁人,结果会死人。显然,中国传统知识论的这些优秀思想不仅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且对今天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中华文明的目的,不是让人陶醉于先贤创造的辉煌历史,而是从过去懂得如何走,才能知道未来的路。这不仅是中国文明研究的真正价值,也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石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067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