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登高》中为什么用落木不用落叶)

杜甫著名的诗《登高》,对联的第一句是“树叶像瀑布的浪花一样往下掉”。有人说“无边落木”就是“无边落叶”的意思。既然如此,杜甫为什么不直接写《落叶归根》?《登高》

杜甫著名的诗《登高》,对联的第一句是“树叶像瀑布的浪花一样往下掉”。有人说“无边落木”就是“无边落叶”的意思。既然如此,杜甫为什么不直接写《落叶归根》?

《登高》这首诗被称为古今七律之首。杜甫是否为了严格达到平的标准,故意将“叶”字改为“木”?但是,“木,叶”这几个字都是音节。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林庚的《说木叶》,追溯了“倒木”一词的来源。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知道“落木”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秋风袅袅,洞庭中浪在木叶下。”

无边落木(《登高》中为什么用落木不用落叶)插图

说明“落木”不是杜甫杜撰的词汇,但他还是没有说清楚杜甫为什么要用“落木”。分析了一些文章,我得出一个结论:杜甫之所以不用《落叶归根》,是由登高的悲壮基调决定的。

落叶还在,倒下的树已经枯萎。树枝被大风吹断,有枯叶,簌簌落下,象征着杜甫本人也是旧病缠身,奄奄一息,凸显了一种绝望而寒冷的气氛。

况且“落木”的意象已经包含了“落叶”和“毁枝”,是一个相对最优的选择。

一、杜甫《登高》的悲壮基调

爬阳台

风又急又高,猿猴叫得很伤心,鸟儿在白沙的白沙里打转。

一望无际的树簌簌落下树叶,长江不可预料地在奔腾翻滚。

悲凉秋景里的李,常年游子,在疾病缠身的今天独自生活在高台上。

历尽艰辛,苦尽仇恨,白发满发,酒杯杯残损悬。

在这首诗的第一句,杜甫描绘了一幅天的风在召唤,悲伤而悲壮的画面。“风快”和“天高”是空之间的竖式描写,表示作者视线由低到高,向上看。

所以明代的胡应麟称赞它“海底珊瑚,薄而难名”却“深不可测”。用笔给人一种一切都因为秋天的到来而陷入恐慌的错觉,从而为整篇文章奠定了悲壮的基调。

无边落木(《登高》中为什么用落木不用落叶)插图(1)

接下来,第二句,“朱庆·沙白”是空之间的横向描写。杜甫直视前方。滚滚江水袭来之前,江中小岛原本风平浪静。然而,由于“强风”,沙鸥人已经提前得到警告,并开始“飞回来”,这意味着回到他们的巢穴。

所以,在对联中,杜甫本来打算写下面的“而我看长河总是滚滚向前”,但他决定先写“树叶像瀑布的浪花一样往下掉”,因为前面写的是“季枫”。

如果在这里用“落叶”而不是“倒下的木头”,形象会很狭隘。而且《落叶》给人轻盈的感觉,更适合描写婉约细腻的小场景和秋天淡淡的惆怅。不适合表达山崩地裂,河水滚滚的悲壮情景。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五十六岁了。他虚度半生,穷困潦倒。我去成都投靠我的朋友严武,但后来严武死了。他年老多病,一事无成。可以说他已经山穷水尽了。

“世上从未有过风景,世人不解。”杜甫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但很少有人欣赏他,所以他当时的心情极其沉重。

无边落木(《登高》中为什么用落木不用落叶)插图(2)

杜甫有一个特点。他很少写诗,自怨自艾。他总是习惯性地推己及人。所以他个人在生命尽头的悲伤,也变成了整个世界山川的变色,这是《登高》前半段的基调。

二、对于“落木”的几种看法

关于杜甫用“落木”,网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是“构图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杜甫写的是长江滚滚而来,河水横流,所以才要写一个“落木簌簌而下”,为画面做那么多笔画。

然后,这群人也举了例子。比如王维写的“大漠孤烟直”,烟是向上的直线。然后在下一句写下“长河落日圆”,在诗中加了一个圈。杜甫自己有一句“星辰自空地俯下”,其中星辰垂落,原野是“平”的水平延伸。

这一说法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称赞。但这种说法只能证明杜甫在后一句中有意用向下坠落的东西对抗长江。不能证明为什么一定是“倒下的木头”而不是“落叶”,因为“落叶”也是落下的。

无边落木(《登高》中为什么用落木不用落叶)插图(3)

第二种观点是“传统”理论。这句话出自前面提到的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本文对《洛木》一词的词源进行了探讨,该词出自屈原的《九歌》。

众所周知,《诗经》和《离骚》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屈原是全世界诗人的终极偶像。他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也是杜甫一生的座右铭。

因此,有人认为杜甫创作《登高》时,只是习惯性地用悲秋意象接了一个熟悉的词,并没有太多深刻的含义。

但是,持这种观点的朋友对杜甫的认识严重不足。杜甫写诗最大的特点是喜欢练字,爱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那么他会不会随便找个词凑合一下?不可能的。

第三种说法更有意思,是一个住在夔州的人的说法。因为夔州是奉节,奉节有大量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木、茶花、玉兰、榕树都生长在这里,秋天不落叶。于是杜甫描绘了这些树的树枝被大风吹断的画面。

无边落木(《登高》中为什么用落木不用落叶)插图(4)

但强风折断“树枝”的现象不可能同时大规模发生。活树的树皮有弹性,不像死树的树皮。即使树枝被大风吹断,也很可能挂在树顶上,很难营造出“沙沙”的壮观景象。

第四种说法是“无边落木”指的不是树叶和树枝,而是一种古老的河流运输方式。

在中国古代,木材的运输方式是将树木砍伐后捆成木筏,然后放入长江,利用水力向下游运输。这种操作模式至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重庆长江沿岸就能看到。

这种说法也是大多数人不认可的,因为《登高》以一个场景开始,通过反复渲染秋景,突出了千古愁和秋的沉重主题。描写木材运输达不到渲染气氛的目的。

所以杜甫写《落木》显然不是基于上述考虑。“章法论”其实已经接近答案了,但杜甫并不是单纯的想要一个平衡的章法,而是想突出一种“死亡”的氛围,用下面这句“而我看长河总是滚滚向前”来达到平衡。

结语

一棵树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一棵普通的树,秋天会落叶,但来年春天又会吐出新芽。所以“落叶”的悲伤是不痛不痒的悲伤,它只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无边落木(《登高》中为什么用落木不用落叶)插图(5)

树叶落了,树还活着。但是,“落木”会给人更多的联想。什么是“落木”?这是大风吹落的树叶和枯枝的混合物。

前面几段我提到过,活树的树皮比较坚韧,树枝即使被吹掉也很难“沙沙”作响。断枝只会有一种情况会“沙沙”作响,那就是枯树或老树的“枯枝”。

如果一棵树的树枝很容易被吹断,这意味着这棵树要么死了,要么病得很重,就像56岁的傅自己一样。

“落木”形象丰富,给人一种绝望感。只有《落木》带来的“死”的意象的沉重,才有可能赶上《长江滚滚流》的悲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740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