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山(杨中山 呼兰大侠资料)

三十年的梦想和一生的追求——还记得我市树皮画家杨中山吗■河流声“晓连星辰,夜随太阳挂。这是因为开矿的遗留问题,翻了自保的日子。”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吟咏红柿子的诗

三十年的梦想和一生的追求

——还记得我市树皮画家杨中山吗

■河流声

“晓连星辰,夜随太阳挂。这是因为开矿的遗留问题,翻了自保的日子。”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吟咏红柿子的诗句。原意是太阳和月亮的精华——红柿子,有保持天空超越自身形象的作用,或者说从外表看不出来。我市画家杨钟山,立志三十三年,以人不看不起的粗柿子皮作墨,以木板作宣纸。不用任何色彩修饰,他就能惟妙惟肖地演绎山水人物。山峦起伏,气势磅礴;古树挺立,静谧而淡然;小桥流水,其乐融融,画像栩栩如生。人们自然会感受到穿越人生蛹径的斑驳粗糙、细腻与再生的艺术魅力。不变的梦想,不懈的追求,不断的磨砺,成就了杨中山的“黄土艺术展览馆”,演绎了树皮画的“水墨画”传奇。

杨中山,60岁,出生于汾河与黄河交汇处的西湖朝村。后来因为洪水,他搬到村里,定居在小亭村。他在蒲剧团待过,当过海员,干过司法官,退一步学过树皮画。第一届全国书协培训中心毕业班学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民间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山西省一级民间美术家,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河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他的树皮画别具一格,远看似水墨,立体感强,经久不衰,趣味盎然。不仅是书画艺术,树皮艺术,还有手工艺术,让人充满遐想,回味无穷。

把自然带回家。

说起树皮画的研究和创作,杨中山振振有词。俄罗斯、埃及、墨西哥等国都有树皮画,但用小块树皮创作的不多。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等省也有树皮画。大部分都是桦树皮做的,艺术性较差。一个冬日,他带着一个图片夹,带着孩子去田野里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扫视一片荒凉景象后,他瞄准了身旁的一棵柿子树。树皮的块状结构和自然纹路让他发现了树皮的立体美。回到家后,他阅读和学习了大量的中外艺术史料,然后考察了黄土高原上的各种树皮,最终确定柿树皮最能经得起造型艺术的考验。1981年,他试图以他所在村庄的一位农民为原型创作一幅《河东老农》的树皮画。邻居们争相观看,评价很高。求知若渴、善于学习的杨中山失败了。当他看到树皮的时候,他会把它当宝贝带回家。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眼里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根据树皮颜色、纹路、层次的不同,创作了《宁静的郭家沟》、《黄土》、《黄土小风景》、《十里黄土》等作品。经过裁剪、搭配、粘贴,“山”被装饰得纵横交错、凹凸不平,仿佛回归了自然。

把绝活送到千家万户

“千年松柏问顾淮,顾淮说有我老柿哥”。柿子树是河津种植最多的树种之一。它抗旱、防风、抗风沙,能在恶劣条件下自然生长。它的皮特别硬,核烂了,皮却没烂。杨钟山借鉴了日本先锋派的板式、糊式、漆胶式、框式绘画,吸收了传统甲骨文、石鼓文、钟鼎文、瓦当的艺术精华,结合了皮影、陶艺、泥塑、剪纸等雕刻艺术的巨大成就。树皮画的创意由此诞生[/k0/]。怎样才能用厚实凹凸的树皮表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体现人或动物的真实感?杨钟山日夜苦思冥想,反复实验,精心琢磨,在树皮画技法上有所突破,制作技术日趋完善。山水、人物、鸟兽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用天然树皮雕刻书画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没有。已故著名画家董寿平评价说,他的树皮画是最具黄土特色的。全国书协研究部主任王景芬曾两次写信称赞杨钟山的树皮画具有艺术趣味和发展前途。他们都称赞杨钟山把大自然搬回家,让人们在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纯朴和古拙的淳朴。

弘扬历史文化

《龙门八景》树皮画弥补了空白无图的色彩,极具收藏潜力。河津龙门是中华文明和中华先民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论余对《齐天》的贡献:以及龙门峡的雄伟气势;黄河“咆哮千里,触摸龙门”的壮观景象;龙门的神奇传说吸引了无数英雄泼墨,留下了数百个不朽的篇章。明代薛瑄的诗《龙门八景》,历史上没有画。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杨中山多次阅读和研究李白、李道元等多位历史名人赞美龙门的诗文,反复研究《龙门八景》诗。如何让每一幅作品都符合古人的诗意,在画面中生动地展现“龙门八景”的诗意?除了满足艺术形式美的要求,还要尊重历史事实。他多次到禹门口采风,蹲在古人所称的“八景”中,沉思默想。我还拜访了龙门村的几位长老,和长老们讨论了他的想法。同时查阅了龙门的历史图片以及龙门村的相关书画照片。两年后,古代“龙门八景”的诗词牢牢固定在艺术造型基础的构图上,主景明亮,气势磅礴。举世闻名的“龙门八景”从此告别了有文字无绘画的历史,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了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之林。

绘画与生活相一致。已故著名画家徐悲鸿说:“我会把我所有的爱给你,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杨中山说:“树皮画家一停,我的生命就意味着结束。”一花独非春,满园缤纷春。杨中山目前正在创作一系列树皮画,名为“找回逝去的岁月”。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人亲近自然,了解、认识、传承树皮画,让树皮画早日发展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题材,向中国展示黄土风貌,让世界领略中国风土人情。

(编辑:冯永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188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