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杜甫其二(绝句杜甫其二江碧鸟逾白)

作者:许(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编辑评论/注释著名学者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尤其是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陆游。在对名家的研究和接受过程中,他们的主要

作者:许(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编辑评论/注释

著名学者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尤其是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陆游。在对名家的研究和接受过程中,他们的主要特征往往日益凸显,陶渊明的平淡、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陆游的悲愤,成为他们的标签。虽然很多学术同行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很难纠正他们的简单化倾向。因此,对名家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细致考察和立体研究,一直是学界学者追求的目标,试图接近真相,丰富名家的“骨肉”,改变其单一的认知。此次发表的三篇文章,在著名学者的研究中独树一帜。通过细读杜甫咏山水、花鸟的诗,《风花飞高》揭示了他日常对景物的欣赏及其婉约的风格,使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充满生命和魅力的杜甫。唐人经典中的陶渊明形象,从经典选编条目中探究唐人对陶渊明的认知。鲁世勇眼中的李白诗歌,通过鲁世勇对明代李白诗歌的选评,强化了人们对李白延续《诗经》雅正精神的认识。这三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文学名人研究的细化。

(胡传志)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七十回,借用宝玉对《桃花》诗的赏析,说杜甫也有“红梅”“水草引风,绿花生”的谄媚之词。通常,人们注意到杜甫创作了许多内容忠君爱国、风格“沉郁顿挫”的诗歌。事实上,他还有相当多的歌颂山水、花鸟的自然诗,表现了他对日常景物的热爱,优美的风格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目前,人们对它的表现和诗史价值还不够重视。

杜甫此类自然诗多写于其左帖及在川期间。在这两个阶段,诗人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心境相对平和稳定。因此,他们经常通过享受自然来享受自然。比如《寒食记》诗中说:“江村路寒食记,风花飞高。闫婷灯冉冉,竹网惠惠。如果父亲想去,邻居会问的。一见如故,忘了鸡犬。”风景幽静,人情纯真,这里的诗人很快乐。再如“两绝句”,“晚天山河美,春风花草香。泥飞燕,沙暖鸳鸯眠”,写下一派春意融融的景象。罗京的《鹤林尤鲁》评论这首诗说:“在最后两句话里,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生意。第二句话,一切都不舒服。在这里游来游去,认了认,还不足以感受内心的喜悦。”如《夔州歌》其他十首绝句,其中五首写于夔州早春,充满了趣味和自然的欢乐;《寄情二首》之二,用温柔的轻笔写出了清夜之美;《满城一》和《长吟》都是诗人恣意发挥、忘却人生经历后的佳作。但对杜甫来说,快乐是短暂的,“醉了便忧国”才是常态(黄庭坚《题浣花与醉归图》)。山川之美掩盖了他深入骨髓的愁苦,诗人的欣赏是“负重中的欣赏”(叶嘉莹《杜甫秋兴诗八首》)。比如四川写的《狂人》:“万里桥西有草堂,百花潭水滔滔。冉冉的风是绿色的,明亮的,雨是红色的,芬芳的。故人之书断,常饥之子凄凉。你要填沟壑,就只有任其发展,还会嘲笑你的疯老公,变得更疯。”这时,杜甫的老朋友已经丢了书,年幼的儿子也总是饿肚子。所谓的“释怀”、“越来越老越来越疯狂”,不过是“含泪而笑”。九绝句是一组饱含深情的咏春色彩的佳作。诗人想以风景自娱,却难掩忧虑。杜预评价:“‘客愁’二字是九首诗的纲领。我不忍,故借当前风光使之。”再如“赏李都督早春功”,《杜预》云:“词来作诗,为早春愁,我却越加越多。陪一个客人,总是带着他,把他一个人留在身边,特别难过。而你为什么要在早春难过?这桃嫩柳青时,其景也美。然而四海依旧乱,我也没回老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听到诗歌就更难过。”“解忧宜酒,不宜诗”是他很多山水诗的精神注脚。诗人借酒消愁,以诗自娱。他们的山水诗,表面清幽,实则饱含着深深的哀愁。

杜甫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窃粟而约”、“穷年忧李渊”是他爱君忧国的精神写照。但“潇洒地送日月”到江湖的念头,会在赞叹自然的同时不经意间流淌出来。如《夜宴左氏庄》云:“风照明月,衣装静照。暗水花径,春星带草堂。一本书点燃的蜡烛短,但一把剑导致一杯长。诗闻吴用,舟不忘。”清幽雅致的环境,让诗人有一种“舟”的感觉。又如他的《送意二首》中的第一首:“黄鸟近,白鸥轻。野花一路落,孤村春。岁月的腐朽让小米生长,细雨让橘子生长。我渐渐喜欢交朋友,隐居不需要名字。”春天的草堂景色是那么的闲适,酿黍搬橘是那么的惬意,所以诗人才有了在这里超脱尘世的想法。而杜甫所谓的回归思考,不过是人生失意,理想无望时的暂时逃避。比如他的《江亭》里云:“腹暖江暖,吟久。如果心不竞争,云关心它都太晚了。寂静的春天会迟到,一切都是自私的。故林未得之,烦之,迫以切诗。”张九成子韶曰:“陶渊明曰:‘云不为示出路,而鸟不知飞倦。’杜子美说,‘水之心不争,云之心不及。如果圆明和子美在语言上不同,那么知者会说子美不如圆明。云若无心,鸟若倦,可以知其本意。至于水之流,惟心不争,且云现而意迟,与物无断,气更乱,难轻论。”(引自邱《杜诗详注》)论者认为此足可与陶渊明相提并论,评价不算太高。但观察其后两句,“故诗人故里难忘,忧国忧民也”。

山水诗是唐诗中的一大景观,好句子层出不穷。杜甫的山水诗有一种独特的婉约之态。第一,大部分场景都是眼前的真实场景,很少有虚拟的地方。杜甫作品中的场景多为现实生活场景,其描写范围触及生活中的每一件微小的事情。我们在生活中所能看到的一切,都被诗人吟诵出来,被赋予了生命的魅力。如“沙夜风低,天高云淡,蝶儿欢浴”(《江亭送梅别驾上》),秋评论,“风与蝶儿共浴,全景式写,意不赘述。”(杜氏详注)“白浪中鸥轻,青天中雁乐”(倚棒)。秋评论说:“海鸥和大雁都在寻找商人。”(杜甫诗详注)王思英评价六绝句说:“公已奔久,初回草堂,所见所触所感,皆是诗,犹满欢喜。”(王思远《杜池》)可见,平凡真实的东西一旦被诗人触及,就有了自己的味道和感觉。这就好比张洁的理论:“李义山的诗只知道金玉龙凤,杜牧的诗只知道再续前缘的粉,李昌济的诗只知道花、蜂、蝶,却不知世间万物都是诗。然而,杜子美的情况并非如此。在山林里,在走廊里,在寺庙里,遇到一个巧合,就遇到一个愚拙,遇到一个古怪,遇到一个庸俗,就放下或接受,新的或旧的。一切,一切,一切,一切,一切都不过是诗人。”二是描写巧妙,细而深。杜甫的山水诗,无论工笔还是轻描淡写,都是生动传神!在评论“细雨中鱼出,清风中燕倾”(《水槛情二首》)时,叶梦得说:“诗不太灵动,却自有自然美。如老杜的‘细雨中鱼出,清风中燕斜’,这个十字几乎是空的。水面的毛毛雨让鱼儿游了起来,鱼儿也经常会浮上来游。如果下大雨,就不出来了。颜身轻斜,风猛。但微风受潮流影响,故有‘轻燕被风斜’之势。”(《石林诗》)再比如它的上牛头庙。“花浓春寺静,竹细野池幽。秋说:“鸣鸟叫的地方,动也不停歇。”“花竹之下,寺中有幽潭,感觉莺声啼得太多。形容起来真的很巧妙。”(《杜甫诗话详解》)是“雨洗娟娟净,风吹细香”(《阎正府咏竹》)。杨慎评论道:“竹子也有香味,鲜为人知。杜甫的诗‘雨洗隽隽净,风吹细香’,李贺的诗‘竹香满无声,粉花涂绿’都是擅长实物的。”(《盛安诗话》卷三)其晨雨,“晨光微雨,初闻于叶上。雾只洒地,风随云曲折。一时柴火色,轻沾鸟兽。半山麝香,中午亭未满。”赵霸评论道,“雾起时才能洒在地上,风破时立即随云而去,很细。这类似于‘烟增彩,风引更似丝’,所以要把题目盖住。暂时的,轻的,都说其小。从早到晚,全诗写得井井有条,作品精细。”(引自邱《杜诗详注》)黄曰:“读‘雨雨不滑’一章,以为难写一点雨,故多从题写,读此诗。我居然每个字都能写一点雨,真的像化学杰作。”(引自邱《杜诗详注》)第三,风格优美。杜甫的山水诗,如自然画卷,韵味悠长,诗意隽永,美而不迷于朦胧,博大精深,可谓婉约优美。中唐元稹较早指出杜甫诗歌有“流丽”的一面,认为是受南北朝徐陵、庾信的影响。他对说,“至于这孩子的美,所谓上层的风骚,下层的沈和宋,古代的苏和李,曹和刘,,谢高,徐和郁的飘逸之美,应有尽有。(元稹《唐代检校外交大臣杜君之墓》)宋章万也说:“杜甫的诗无所不在,后世皆因其近而名。雨槛与风床相连,秦淮河美不胜收,而有‘雨作凶险香,风作美景’之说……还有淮海云:‘多情牡丹有春泪,蔷薇无力卧晚枝’也与纤维有关。”(引自邱《杜诗详注》)整句“雨槛与风床相连”是“雨槛卧花,风床显书”(《水格朝纪韵明赋》)。风景清丽雅致,作品婉约。它的美是优雅的,深情的,深刻的,专家很多。万章强调杜甫的“雅”,指出秦少游的雅不如他的模仿,很有见地。

杜甫诗歌的“婉约”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代王思远评价他的诗“风雨中见花落船前为绝句”,说“太美了,所以是后世歌词的鼻祖。”(杜迟)认为杜甫“清丽”的风格打开了宋词的风气。只有张说:“公诗有六派:孟郊之骄,之朴,姚合之雅,贾岛之奇,杜牧薛之大,陆龟蒙之阔。公虽奇,尚乃名门。”(引自元稹《读杜工部诗序》)据认为,中唐诗人张继继承了杜甫清丽的诗风,自成一家。明·胡应麟曾说,“然而唐朝以法兴,多了些精力和骨气,却少了一点风韵。只有‘风和林好月落,衣静琴清’和‘花有影,宫有暗,鸟有啼为栖’特别出色,是唐代最好的。”(引自邱《杜诗详注》)阳刚之美的壮美山水与阴柔之美的风、竹、花月相得益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充满生命魅力的杜甫,让“诗圣”杜甫更具人性魅力,让唐诗比“灵骨”更具风雅。

光明日报(2020年07月27日13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5247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