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今日发布公告,决定于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外国使领

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插图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今日发布公告,决定于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在此期间,全国和外国使领馆降半旗致哀,全国各地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轮船纷纷鸣笛,反对空的警报响起。”

这段话中“丧”字用得对吗?

《现代汉语词典》对“丧”的解释是:“以某种方式表示哀悼。默哀,降半旗致哀。”

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插图(1)

这份公告中提到的“中外使领馆降半旗志哀”、“汽车、火车、轮船鸣笛防止空警报拉响”,意思是“以某种方式表示哀悼”。所以这里用“丧”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除了“丧”字之外,还有另一个谐音“丧”,很多人经常混淆这两个字。

比如下面是关于这条新闻的评论。

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插图(2)

"哀悼"一词被用在新闻标题"降半旗哀悼死者,这个清明节将被永远记住"。那么,这个“丧”字是不是用错了,该不该用“丧”呢?

那我们再来看《仙汉》对“丧”字的解释。

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插图(3)

哀悼:对死者和烈士表示哀悼。

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纸的新闻评论标题用“丧”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应该用“丧”和“丧”,还是这两个词可以随便互换,通用?

比如下面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用“丧”代替“丧”吗?

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插图(4)

到底行不行?仅仅看《仙汉》“丧”“丧”两个字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对这两个词进行更具体的分析。这两个词的共同语素是“丧”,不同语素是“志”和“志”。这两个词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一定是在不同的语素上。

先看“丧”的“志”字。用网络参考书《汉典》查“之”字。

直,追溯这个词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形声字。发自内心,学者的声音。战国文字,发自内心,亦声。做你想做的。本义:野心,意志:内心的意志,未表现出来的长远而宏大的计划)。

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插图(5)

【注】截图自网络参考书《汉典》。

但“之”字下的所有含义,不仅仅是本义,还有后来的引申含义,都与“丧”无关。有什么问题?原来秘密就在这里。

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插图(6)

【注】截图自网络参考书《汉典》。

这就是汉字简化带来的问题。简化汉字与原始汉字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理发”和“发家致富”在简体中文中都写成“发”,但实际对应的是两个古字,前者是“气”,后者是“发”。

这个“志”也有同样的问题。当“致爱”一词形成时,与“致”的含义相对应的古字就是致。

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插图(7)

【注】截图自网络参考书《汉典》。

“志”的本义是记住、记住。比如《念念不忘》。这就引申到了录音、录像等。,可以做动词:比如《聊斋志异》这部小说,也可以做名词:比如《三国志》、《东周实录》等。然后引申为人们能记住的“标记”或“记号”,如“找到你的方向,让你的意志无处不在。”(桃花源)

回到“丧”这个词,在强调以某种方式表达哀悼的时候,还有一个意思需要牢记。而且这种表达往往带有很强的集体性。

例如:

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插图(8)

悼念死在江南的人

周恩来

千古难忘,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急什么?

“悼念江南国难死难者”在这里的意思是所有的人都要牢牢记住,永远不要忘记。

看“丧”中的“志”字。

至,寄诣之也。——说文

志字组词(和志字相组的字)插图(9)

【注】截图自网络参考书《国学大师》。

这个“到”的本义是交付。左边的“之”字像一支到达地面的箭,表示到达,右边的“吉”(pū)字其实是变形的。甲骨文是汉字的偏旁部首之一,形似棍子或鞭子击打。所以,上图中“之”的右半部分像“足”恐怕不是真的。在使用参考书和查阅资料时,也要相互比较,选择好的。

但无论如何,“要”是“要交付”的意思,“悼念”是“为逝者哀悼”的意思,强调的是表达,也就是用文字把自己对某件事的悲伤传达给别人。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记在心里。比如参加追悼会的时候,为逝者哀悼,此时不能用“丧”,必须是“丧”。

综上所述,由于“志”与“奉献”的侧重点不同,“丧”与“丧”的侧重点也不同。前者侧重于强行以某种方式记忆,后者侧重于表达对已故对象的哀思。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务院的公告,还是论文的评论,“丧”、“丧”的使用完全符合特定语境下词语的使用规范。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明天的国丧活动,人们下半旗致哀,汽笛鸣响时,应该用“丧”还是“哀”?我觉得两者都有可能。如果要强调方式,用“丧”。如果要强调表达对某个特定对象的悲痛,用“丧”。但如果是去特定的家庭,表达对他们家遇难者的哀思,用“丧”代替“哀”更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4298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