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童声(德国童声dj)

德国汉学家吴:我为什么要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我为什么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访德国汉学家吴莫婷中新社记者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100多年的历

德国汉学家吴:我为什么要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

德国童声(德国童声dj)插图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我为什么翻译中国现当代文学?

——访德国汉学家吴莫婷

中新社记者万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100多年的历史中,海外翻译和介绍从未停止过。1926年,法国文学杂志《欧罗巴》发表了鲁迅先生由《敬隐鱼》翻译的《阿q正传》,开启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海外的道路。

德国汉学家吴翻译了鲁迅、许地山、郁达夫、朱自清、冰心、巴金、钱钟书、王蒙、张洁、刘再复、贾平凹、余、韩少功、许、张炜、韩寒、棉棉等一大批中国作家的作品。吴教授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他为何热爱中国现当代文学。

采访记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除了德文版的《红楼梦》,您还翻译了大量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你为什么热爱中国现代文学?

吴:从世界文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学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水平。《红楼梦》和《阿q正传》就质量而言,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文学作品的杰作。

20世纪20年代,在世界文坛上,中国出现了许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原因之一是中国作家与其他国家的文学有着密切的交流。今天,仍然有一些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值得展示给世界。当文学作品的介绍多于翻译时,更是如此。

中国现代文学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是作品含有地方特色。比如贾平凹的作品,就包含了大量家乡特有的方言和地方传统。这些精彩的内容很难翻译成外文,但值得传播。我愿意翻译这样的中国乡土故事,带到外语世界。

中国现当代顶级文献极其丰富。鲁迅塑造了白话文。在国际名著中,虽然鲁迅当时拒绝被列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实际上他的作品甚至高于诺贝尔文学奖。他以《阿q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等作品写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文学。时至今日,用英文出版他的全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志向。我还翻译了他的散文集《危机》,华德的《燃烧的异同》、《遗忘的纪念》等。

王蒙为意识流文学的实验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翻译过王蒙的文集《中国的秘密》,短篇小说《硬粥》和他的一些散文。另外我很喜欢翻译韩少功的作品“空庭院里的月亮”和《凝视金刚》。

吴译王蒙选集《中国的秘密》。

中新社:中国现代文学的魅力在哪里?翻译现代文学如何加深你对中国的了解?

吴:中国现代文学是了解中国及其文化的最佳途径。作家可以让读者理解他们的想法,让读者参与到他们的想法中,从中国的角度看中国。

中国现代文学中可以看到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碰撞的火花。以鲁迅的作品《呐喊》为例,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深刻地剖析和批判了中国旧制度和陈腐的传统观念,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现代文化和时代特征的新视角。

与此同时,“80后”文学等新兴文学出现,成为新世纪初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现象。2000年后,以青春文学为主体的“80后”写作在文学市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韩寒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时代的不同理解。在了解他们的作品和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一步步了解中国。

中新社记者:有一种说法是,很多文学作品在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你是如何克服翻译中国现代文学的瓶颈的?

吴: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文学作品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不会失去原有的魅力。如果不做翻译,那么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就只有本土读者;如果你想让你的作品走出去,你至少要把它们翻译成英文。

每一部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独特的魅力。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对外国读者有吸引力,但国内读者不同意,那么我们把它翻译成外文是有意义的。

但是,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应该改变其原有的魅力,增加或减少一分,文学作品应该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欣赏。如果当地的翻译不能完全理解和欣赏,那么最好的翻译可以是在该国生活多年的外国翻译。通常,大多数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是由母语为目的语的译者翻译的。

马丁·沃斯勒和莱纳·施瓦兹翻译的《红楼梦》是第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德文译本。

中新社记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较多,对现当代文学的翻译和研究较少。有外国翻译家直言,“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的处境就像一片沙漠。”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吴:中国当代文学真的是一片沙漠。但实际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因为中国确实有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在德国,非德国文学占文学总量的12.5%,而中国文学仅占文学总量的0.3%。在我成为翻译之前,每年有11部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德语。在我的参与下,这个数字大概翻了一番。我在德国召集了一批年轻的汉学家,加入了一个翻译工作坊,平均每年从中文翻译10本左右的书到德文,大部分是文学作品。在过去的十年里,从中文翻译成德文的书籍数量翻了一番。

中国文学只有进入国际舞台才会流行,国家形象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要提高文化吸引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我的翻译能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展区。中新社记者彭大伟摄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被冷落”的现象在西方有所改变吗?哪些类型的作品对欧洲读者更有吸引力?

吴:中国文坛可以产生更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依然丰富。一些当代作家如莫言、刘、阎连科、苏童、余华等。已经在西方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更多的作家还是默默无闻。

从整体上看,中国文学在西方读者中尚未形成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形象。中国作家可以多读外国文学作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比如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鲁迅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和翻译。通过紧张的文化交流,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被翻译成法文,并得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支持。

在文学类别中,科幻、儿童文学和网络文学深受包括欧洲读者在内的西方读者欢迎。咨询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用户已经达到8000多万,对西方读者极具吸引力。

国家图书馆鲁迅手稿特展。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中新社记者:您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翻译功底,使您的作品在欧美汉学家中引起广泛关注。你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翻译能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什么贡献?

吴:要增进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应该团结人们。当人们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民时,他们往往会改变对这个国家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多的学校合作关系和城市合作关系。

同时,也可以用其他文化方式来吸引外国读者。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拍摄的大片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接受。《红高粱》、《菊豆》、《人生》都是改编成电影的文学作品。《喜宴》、《饮食男女》等电影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卧虎藏龙》介绍了中国武术。

除此之外,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现当代文学。作者可以引导读者进入他的思想,让他们参与到他的思想中,通过中国人的眼睛了解中国,打破偏见。如和罗在阐释《论语》时,试图从比较哲学的角度寻找出路,他们成功地将中国古代哲学传播到了英语世界。

中新社记者: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是怎样的?

吴: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力量是移居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留学生和华侨。西方传教士把中国古典文学介绍给西方。例如,理雅各翻译出版了中国的经典著作,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东方的文化、哲学和风土人情。朱生豪是中国最早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译者之一,其翻译质量和风格独具特色,得到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的认可。郭沫若是最早翻译歌德作品的人之一。

近代东西方文学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也丰富了世界文学。西方文学种类繁多,为国人阅读提供了更多选择。中国文学也会给西方带来不同的视角和体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读过大量外国经典。后来他写了很多本土作品,让西方读者真正感受到了中国。

文学交流日益增多。目前,德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正处于高峰期,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外文。然而,只有当市场本身需要中国书籍时,中国文学才会在世界范围内增加影响力。(完)

受访者简介:

吴出席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首届“国学与文化发展论坛”。中新社记者王骏摄

马丁·沃斯勒,男,1969年出生,德国著名汉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欧盟让·莫奈教授,德国维滕海德克大学汉学研究员。曾任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中文系系主任、罗马三世大学教授、美国塔加特大学副教授。2019年9月受聘于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红楼梦、比较文学、翻译、跨文化交际、中国现当代文学。他精通德语、汉语和英语,翻译了大量中国作家的作品。由他和莱纳·施瓦茨先生翻译的《红楼梦》是第一部完整的《红楼梦》德文译本。荣获2020年中国政府友谊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715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