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

司马迁大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称‘长人’。”孔子有多高?如果按照现代长度单位的标准,十寸等于一尺,三尺等于一米,那么孔子就是3.2米高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

司马迁大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称‘长人’。”孔子有多高?如果按照现代长度单位的标准,十寸等于一尺,三尺等于一米,那么孔子就是3.2米高。

以现代的标准来看,古代的“七尺男儿”得是姚明加人均(人均2.33米)的水平。这似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齐国宰相晏子“不足六尺长”——身高不足2米的他被楚灵王打开的狗洞羞辱了一番。

等等,战国时期的狗有2米长?

用常识想想就知道这个数据有问题。问题不在于司马迁的记载,而在于换算过程中古今度量衡的差异。中国古代每个朝代说“一尺”长短几乎不一样,这是困扰历史学家多年的问题。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1)

战国时期一尺长为23.1厘米,据此可算出孔子身高约为2.22米战国时期一尺的长度为23.1厘米,由此可以推算出孔子的身高约为2.22米。

在现代社会,我们使用非常简单的度量衡转换系统。长度为1m =10分米= 100cm = 1000mm,常用的计量单位和换算规则一目了然,方便好记。容量和重量的计算是相同的,使用非常精确和规则的设置。

但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准确统一的度量衡(如尺子)很难大量生产。由于交通不便,即使生产出来,也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普及。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频繁,来自不同地区的新统治者可能会带来全新的衡量标准。测量工具的不准确,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偏差,朝代更替带来的变化,都造成了中国古代度量衡的混乱。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2)

古籍《乐律全书》中关于夏商周时期一尺长度差异的记载古籍《乐律全书》对夏商周一尺之差的记载

度量衡二字可以分开理解:“度”度量长度,“量”代表体积,“秤”对应重量。在这三个要素中,“长度”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制定标准的。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先民们不得不建造房屋、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等。两边门框怎么对齐,床有多大,矛有多长才方便,都是很重要的制作经验。只有明确了长度的定义,才能把这些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那么在最早的古代,先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制定计量标准的呢?答案就在古语的记载中。孔子家言中记载,先民“以指知寸,以手知足,以肘知搜”,也就是说,古人以一指之长为寸,一手之长为足,张开双臂之长为搜。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和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名言联系起来(π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961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3)

英语中的各种身体部位词汇,很多同时也表示一个单位长度英语中很多各种身体部位的单词也表示一个单位长度。

先人不仅以身体部位的长度为度量标准,有些度量单位还是与人体相关的运动数据。比如《荀子·劝学》中我们熟悉的一句话“不积跬步,不发千里”,其中有两个计量单位:步和步。严格来说,一只脚向前移动一次的距离是“健”,而每只脚向前移动一次的总长度是“步”。

前人常用的计量单位,很多都藏在代代相传的文字里。比如“近地平线”的“之”,指的是成年女子手掌的长度,约为八寸。“夫”字中的“张”来源于夏商代成年男子的身高:商代一尺约16 ~ 17cm,十尺为一张,即165cm。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4)

一把出土的汉尺 长度为23.1cm出土的汉尺长23.1厘米。

一些传统的人体测量方法甚至被用于现代。比如我们常说的“一尺”,就是拇指和中指同时张开时两个指尖的长度。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案例。最常见的是英文中的“foot”,既有“脚”的意思,也有“足”的意思。

但如果你遇到过这种测量表达式,你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小时候,你的“一只脚”连你父亲“一只脚”的一半都不到。所以这种测量方法虽然很实用,但是也有很大的误差问题。

然后,出现了另一种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测量方法——乐器测量法。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5)

中国古代十二律对应的乐管长度对比中国古代十二律对应乐器长度的比较

这就涉及到声学物理的一个基本原理:音高是由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当我们拿一个固定的物体来设定音高时,它越长,声音就会越低。在中国古代,十二律是指古人用12根长短不一的竹筒吹出12个高低不一的标准音高。

第一声叫“黄中”,据《鲁静易》记载:“有长九寸者,九寸之长,今黄帝命凌伦始制律之尺。”这个别出心裁的想法是不是黄帝首创的,现在无从考证,但以不同音高的乐器长度作为衡量标准是真的。

在周朝,九寸是黄钟的长度,两倍于黄钟的乐器是尺八。唐朝传入日本的乐器尺八在中国几乎完全失传。它的名字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传统尺八管都是一英尺八英寸长。

在古代,用不同节距的竹筒来制定计量标准的想法非常巧妙,某种程度上让度量衡有了真正的“标准”。但在当时,乐器毕竟是皇宫之上的玩物。普通人怎么会有闲情逸致去了解这些事情?人们需要更适合自己的测量方法。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6)

李永乐老师用装水高度不同的瓶子“吹奏”出不同音高的名场面李永乐老师在不同水高度的瓶子里用不同的音高“演奏”著名的场景。

民间发展出来的测量方法叫做“累粟法”。小米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北方的谷物。顾名思义,累小米法是以小米为基准计量单位来设定计量的。

《刘唐电商书户部》记载:

“每度分十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脚,十尺为丈。凡小米量为一千两(岳),二(岳),十(十),十(十)斗,三(三)斗,十(十)斗者,皆欢迎。每一次权衡都以100两小米的重量为铢,24两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凡积粟为度、量、衡,用以调法,量景,合汤、药、冠。”

由此可见,被官方规范后,方法的动作体系是全面的,非常实用。一粒中等大小的小米的长度是“分”,十粒在末端连起来是“寸”,一百粒是“尺”,一百二十粒是“大脚”,一千粒小米连起来是一尺。
更重要的是,它脱离了长度的“初级测量水平”,开始挑战体积和重量的定义。“五”、“和”、“盛”、“斗”、“豪”的体积规定都出自累黍法,再有就是铢、二斤、斤等重量单位的规定。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7)

成熟的黍子成熟的小米

虽然在历史上,统治阶级一直制造标准的测量工具,如骨尺、牙尺、铜尺,甚至秦始皇时期著名的商鞅方胜。但是,如上所述,对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古代中国来说,彻底统一测量确实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外,历代尺度偏差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知识分子自身的因循守旧。有人试图树立新的统一标准,但更多的人倾向于“溯古制”。他们想不到的是,所谓的“古制”是一种根本不准确的身体基准测量方法。研究了一辈子却被坑了几千年。

从这个角度来说,借鉴古代度量衡的飘忽不定的刻度,是很发人深省的:到了要前进的时候,就要下决心抛弃迂腐陈旧的成见。说到“清大小”,我们确实比“古制”先进很多。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8)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9)

赵晓君,《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5月。

计算机网通讯员,黄忠,米勒与中国古代计量标准,中国计量控制网,2012年11月8日。

邱光明、孔子、关羽、鲁和姚明谁更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14年6月。

一尺多少公分(27公分等于多少尺)插图(1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3501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