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区(中国地震区有哪几个)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孙自法)俗称中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06-2015》区划图,今年6月1日迎来4周年。中国地震局

中新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孙自法)俗称中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06-2015》区划图,今年6月1日迎来4周年。中国地震局表示,四年来,我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第六代国家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已形成初步方案。

到目前为止,它已经经历了五代的发展。

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部介绍,地震区划是根据不同的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将陆地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表示地震风险等级的不同。广泛应用于各类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建设工程选址、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农村安全农房建设、城市老旧危房改造、城市重大地震风险源调查和地震灾害应急准备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地震区划图经历了五代发展:

1957年,第一代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标注了未来全国各地区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值。

1977年第二代《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标注了未来百年内全国各地区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值。

1990年,第三代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标注了50年内地震烈度值超过10%的概率。

2001年,第四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注了50年内概率超过10%的地震动参数,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2015年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在第四代的基础上,增加了四级地震作用及其不同场地的具体参数,给出了全国4万多个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地震动参数。

把中国的地震安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防震减灾中心副主任吴健表示,中国现行的第五代地震区划图自2016年6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有4年时间。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通过有机融合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大发展、一系列科技创新和地震监测探测获得的基础数据,成为地震科技创新和防震减灾业务系统建设的集大成者,使我国地震安全迈上新台阶。

他说,中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有四个特点。一是以抵御大地震为重点,提高建筑物抗倒塌和应对极端事件的能力;二是关注中强地震,彻底消除不设防地区;第三;它覆盖整个场地,完全支持各种场地条件的应用。四是数据到乡镇,推进城乡抗震设防一体化。

其中,以抗震为重点,科学提高建筑抗倒塌设计中使用的罕遇地震作用(相当于2500年周期)对应参数的可靠性,同时给出罕遇地震作用(相当于10000年周期)对应参数,以促进新建建筑抗震抗倒塌能力的合理提高,避免“大震巨灾”。首次提出的极端罕见地震行动概念也为风险管理中考虑极端事件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支持了极端地震事件的应急准备。

第六代地震区划图已形成初步方案。

吴健指出,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地震区划图编制的实际情况,一般每10年左右更新一次。第六代全国地震区划图的编制已经形成初步方案,并被确定为防震减灾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

中国第六代地震区划图将突出三个方面:一是以风险防控为重点,全面拓展地震区划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加强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地震区划的科学化水平;三是推进地震危险源系统化探测,不断夯实地震区划数据基础。

他透露,“十四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将实施第六代地震风险区划工程、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瞄准国家战略重点实施区域,开展华北平原震源调查、长三角和大湾区近海活动构造探测、华北平原和长三角深部沉积构造探测、 西部地区重点盆地构造勘探,国家房屋设施地震易损性模型库建设。

同时,系统收集、整理和建设全国场地条件钻探数据库、地震活动断层数据库和房屋设施抗震设防数据库,并结合地震、地球物理场、地壳形变等基础资料,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连续获得,以共同支持我国下一代国家地震参数区划图和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的编制。(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2215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