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

她身上有很多标签:钱学森夫人、表哥金庸、表哥徐志摩,但她绝不是这些知名男人身边的花瓶。她是中国最杰出的声乐教育家,国际知名女高音,中国顶尖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声

她身上有很多标签:钱学森夫人、表哥金庸、表哥徐志摩,但她绝不是这些知名男人身边的花瓶。

她是中国最杰出的声乐教育家,国际知名女高音,中国顶尖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她是蒋英先生。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

蒋英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声乐教育的发展,从教45年,近半个人生。在她的精心培养下,许多学生成了著名的歌唱家,如李双江、赵、朱爱兰等。

这些以前的学生也成为了年轻一代的老师,继续着蒋英先生的事业。

2012年2月5日中午,这位92岁的老人在北京301医院静静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

蒋英

白菊翠柏环绕,《绿树成荫》轻声响起

2月10日上午10时,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西院的送别大厅里,放眼望去,全是红着眼睛沉默的人,大约有上千人,都是来送别蒋英先生的。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蒋英和钱学森的领导、同事和学生。有的是蒋英、钱学森的亲朋好友;许多不认识蒋英但钦佩蒋英的人也参加了送别。

送别大厅弥漫着百合和白菊花的幽香,一如蒋英优雅淡泊的性格。大厅里回荡着亨德尔的咏叹调《林荫道》,这是蒋英生前特别喜爱的曲子。纯净温柔的音乐似乎冲淡了一点悲伤的情绪。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2)

赵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含着泪,笑着深情地回忆说:

“他们选择了亨德尔的柔板(《林荫》),可见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树荫。树荫保护我们后人,带给我们清凉。”

“我觉得我们老师好像骑着这首歌的翅膀,慢慢飞向天空,和爱她的钱老在一起了。”

在告别大厅的中央,蒋英很安详,就像刚刚睡着一样。她穿着简单的灰色西装外套,盖着党旗,神情肃穆。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3)

赵登营

在告别大厅的后面,挂着一条横幅,上面用白底白字写着“深切悼念蒋英教授”。横幅下面是白色的菊花和淡淡清香的粉色百合。

鲜花中有一幅蒋英的画像:穿着一件带蝴蝶结的纯白衬衫,戴着陪伴她晚年的眼镜,露出慈祥的笑容。

虽然她的头发是灰色的,但她泛红的脸颊和淡淡的口红让蒋英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4)

遗像前是亲友敬献的花圈,前面是她和钱学森的子女钱永刚和钱永真敬献的花圈。在肖像的中央是一朵粉色和白色的花,渐渐地是黄菊花和白色的菊花。

大厅内外摆放着许多花圈和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军委委员、教育部长、中科院院长等。,当然还有国内很多大学的音乐系,相关机构,协会,社团等等。由此可见,蒋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爱戴。

蒋英的儿女们站在告别大厅的左侧。他们身着纯黑礼服,胸前佩戴一朵白色菊花。他们与参加告别仪式的人握手,并接受了鼓励和慰问。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5)

哀悼者一行七人从右侧进入灵堂,向蒋英的遗体三鞠躬,并绕场一周,向老蒋的遗体致敬。

在送别队伍中,有多位歌手是的老师:李双江、赵、朱爱兰、吴、、...

难忘恩师,一众学生深情回忆蒋英先生

一、一代歌王李双江送别昔日恩师。

第一个来到告别厅的李双江,也是当时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身着军装,面色凝重,跟在当时的王闯慈昭和书记郭淑兰后面。

送别队伍走向蒋英的遗体,向蒋英的遗体深深鞠躬三次,然后走向蒋英的家人,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表达哀思。

20世纪50年代,李双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蒋英。李双江回忆说,“蒋英先生的学术态度严谨、善良、谦虚。虽然老师不在了,但我会永远怀念她。”

如今,李双江在中国已经首屈一指,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歌手,如梦鸽、谭晶、韩红、陈思思等。

蒋英治丧委员会委员赵教授也早早来到告别厅,向他敬爱的老师告别。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6)

李双江

第二,赵的一个“关门弟子”,召回了先生。

赵是先生最后一个学生,90年代经人介绍来到。那时,赵每周六上午都在上课。

人人都说蒋英的艺术造诣高超,教学一流,但究竟有多伟大呢?赵这样描述它:

“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还记得第一节课的感觉。她话不多,也很少谈理论,但她坐在钢琴前。一有和弦出来,我就跟着出来。

以前大家都说我声音硬,没感觉,但是跟着姜老师学习后,第一节课我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感。她以精湛的艺术修养打开了我的心扉。"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7)

赵登营

由于的努力,不会说德语的赵成功地演出了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这是赵教授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也许你不知道《冬之旅》是德奥艺术歌曲领域最具代表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表演起来有多难。同时也是检验歌手技术功底和艺术疗养深度的试金石。

蒋英手把手地、一句一句地教他,用中国诗词的意境让他体会,鼓励他“唱得比德国人好”。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8)

而赵也没有让失望。1999年,为庆祝执教40周年,赵举办了声乐套曲《冬之旅》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有多成功?当时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梅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清晰准确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唱腔,令人动容。

此后,他在新加坡和全国各地的音乐学院和艺术学校演出《冬之旅》,继承了蒋英的希望,推动了声乐的发展。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9)

2007年,赵再次赴德演出《冬之旅》,获得巨大成功。一位老太太惊呼,“想不到中国人能把《冬之旅》唱得这么精彩!”

在赵的记忆中,是一位致力于声乐教育的好老师:

“即使她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她仍然关心她的学生,甚至是他们的学生。同学们唱得好,她比什么都开心。她的一生都与声乐教育联系在一起,这是许多老师学习的榜样。”

“江老师不仅教我们唱歌,还教我们做人。她给我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会让我一生受用。”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0)

三。“不打不成交”——朱爱兰和蒋英的点点滴滴

在蒋英最后的日子里,一名学生几乎每天都去病房探望她,并与她交谈。虽然最后,蒋英停止了说话,但这个学生仍然没有改变。在这个学生看来,“她的眼神告诉你,她在听。”

她被称为“小蒋英”朱爱兰。蒋英和朱爱兰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10年的师生恋早已让他们情同母女。

“当蒋英先生还能说话的时候,他说如果有一天她走了,不要难过,她会想我的。”朱爱兰抽泣着回忆道,“蒋英先生去世的那晚走进了我的梦里,仿佛在告诉我,她不会忘记我,会想起我。”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1)

十七岁时,朱爱兰来到北京求学。当时,幸运眷顾了这个年轻的女孩:她被分配到蒋英学习。带着一副不怕虎的初出茅庐的性子,朱爱兰只知道要跟着老师好好学习。

但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将与这位高贵美丽的老师紧紧联系在一起。

随着她对蒋英越来越熟悉,她逐渐意识到她的老师是多么优秀。无论什么时候,蒋英总是勤奋认真,把学生的每一步、每一点安排到位,提供她所能提供的一切。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2)

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不打不成交”的小故事。这件事发生在朱爱兰刚开始跟蒋英学习的时候。有一次上课,朱爱兰的做法达不到蒋英,蒋英再三要求朱爱兰重做。

现场还有其他老师来观摩蒋英的课堂。年轻的朱爱兰开始拉倒。当蒋英看到它时,他说今天的课结束了。然而,对朱爱兰的考验并没有结束,蒋英让她再次来到房间,了解未完成的训练。

回到琴房后,蒋英继续耐心指导朱爱兰,问她为什么做得不对,朱爱兰却不耐烦而固执地说:“我不知道。”长此以往,蒋英真的无法忍受他的脾气。他站起来盖上琴盖,让朱爱兰好好想想。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3)

朱兰

此时,朱爱兰还在气鼓鼓地转身离去,但回到宿舍后,她开始回忆老师的点点滴滴:

江老师对我那么照顾,在我身上花了那么多心思,一对一的教,全身心的投入。经常连吃饭都不在乎,讲课讲的这么详细。慢慢地,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太无知了。

后来,朱爱兰真诚地向蒋英道歉。她对蒋英说,“姜先生,实在对不起。我发脾气了。我做得不好。你能继续教我吗,我们可以继续昨天的那个?”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4)

出乎意料的是,蒋英也没有生气。她说:“没关系。就像我女儿一样,你爱发脾气。没关系,不打不成交。”直到多年以后,朱爱兰仍然清晰地记得整个细节。

朱爱兰已经跟随蒋英在北京学习了10年。但是当时的老百姓不太喜欢西洋音乐,给朱爱兰的演出很少。因此,朱爱兰不时地向蒋英透露各种新鲜的想法。

蒋英也理解朱爱兰的想法,只是支持和鼓励她出国深造。祝艾兰喜出望外,开心地答应了!后来,蒋英还为她联系了美国的学校,安排好一切,把她心爱的学生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5)

临走前,蒋英把朱爱兰送到机场,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我把你扔进了海里。你可以自己游,看能不能游出去。”

朱爱兰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接连在各种国际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985年获帕瓦罗蒂国际声乐比赛冠军奖;1986年,他在纽约的里德-科朗兹国际歌剧比赛中再次获得冠军。1987年,他在纽约举行的Chitaqua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05年被授予哈特音乐学院杰出校友奖。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6)

此后的很多年,朱爱兰在音乐和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她是国际歌剧舞台上最活跃、表演时间最长、最频繁的中国女高音之一。她表演过《蝴蝶夫人》、《卡门》、《茶花女》等著名歌曲。

直到多年以后,一次提起朱爱兰的功绩,朱爱兰谦虚地说:这都是蒋英打下的基础。没有江,就没有朱爱兰的今天。

蒋英先生去世后,朱爱兰非常难过。她说:“这几天,我一直在帮忙料理姜老师的后事。偶尔静下心来,会有挫败感。我过去常在周末去看她,但现在不去了。首页& # 34;背。”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7)

四。天鹅绒和吴雁泽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在网上撰文悼念蒋英先生。他与蒋英的缘分也很深。他是1959年蒋英声乐课老师的第一个学生。多年以后,他仍然清楚地记得他与蒋英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现在虽然我们面前是君子,是学生,但首先是朋友,应该是好朋友。在好朋友面前不要害羞。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我们的教学是研究型的,我绝不是唯一要听的人。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对方。这是我的理想教学。”

蒋英的话让非常紧张、有许多思想顾虑的吴雁泽放松了下来。要知道,那时候,吴雁泽还只是一个刚从农村来到北京的“土包子”。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一位著名的教授感到非常紧张和不安。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8)

吴雁泽

在许多学生的口中,蒋英是一位非常善于启发学生的大师,而吴雁泽也有过这样的幸福时刻。

刚到音乐学院的吴雁泽很不习惯,因为他从小就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唱歌,而他能唱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天生的好嗓子。

但是怎样才能把这种金嗓子发挥到极致呢?吴雁泽被卡住了,他知道他会感到刺耳和不舒服。不管蒋英先生用了多少方法,吴雁泽仍然很难理解它们。

于是,有一次,蒋英想到了一个方法。她对吴雁泽说:“今天,我们不练声,也不唱歌。我陪你去找感觉。摸摸我的麂皮大衣,看看是什么感觉?”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19)

吴雁泽疑惑地抚摸着蒋英的外套,他的指尖充满了柔软的触感。他如实告诉了蒋英。

蒋英又引导他:“请再仔细感受一下。除了柔软,还有没有一种‘站’的感觉?”

吴雁泽又用心感受了一遍,开始觉得蒋英说的柔中有“立”“立”了。

蒋英开始激励他:“延泽,你是一个抒情男高音。你的嗓音条件不错,但是音色不够美。你的声音里一定有什么,就像你手里抚摸的那件麂皮大衣。一是柔,柔中有‘立’,即柔中有‘立’,立中有柔。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20)

抒情男高音的音色要像天鹅绒一样,轻松地从你的脑海中飘出空,让人在听觉上既有穿透力又有优雅感——这是你以后唱歌的追求。"

通过指尖的质感,吴雁泽开始一步步了解、领悟、追求蒋英所说的“丝绒般美妙的歌声”的感觉,他也真的做到了。

多年以后,吴雁泽被誉为“歌唱诗人”、“美妙的歌声”、“典型的中国美声唱法”等。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些名声的背后,蒋英的启发和鼓舞是不可或缺的。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21)

5.学生群体形象: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领袖。

在女高音江永的记忆中,蒋英“不仅是一位严厉的老师,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处处为人师”。

江永毕业后不久,他希望继续跟着蒋英学习,所以他向蒋英征求意见。但是蒋英问她:& # 34;如果我每节课收你5块钱太少,我每节课收你10块钱你怎么活?"

江勇沉默了。那时,她每月工资只有49元。蒋英把她关在外面了吗?当然不是。深爱着她的学生的蒋英只是开了江勇一个玩笑。后来她继续给蒋勇做家教,没有收过她的钱。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22)

蒋勇

即使蒋英躺在病床上,她仍然想着学生们的学生们——江永老师的学生们。她是这样说的:& # 34;等我出院后,给你的学生打电话,让我听听。我喜欢听他们唱歌。我们的声乐有接班人!"

在国外二十多年的歌手吴,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来告别老师,走近老师。她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的感情,哭得眼睛红肿。

在她的记忆中,蒋英一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也一直希望他们能不断进步。“她经常说,你不要怪我当老师,因为你是我的学生。我不会多夸你,只是指出你的缺点,让你不觉得骄傲。”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23)

在蒋英的学生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学生,他就是傅海静,他将来会经常和帕瓦罗蒂同台演出。

傅海静非常聪明,他可以一下子掌握和学习许多曲调,所以当他大二和大三的时候,他开始有点松散。蒋英知道他的想法,就让他学习困难的歌曲。

事实证明,骨刺能擦出更美的火花,没有任何音乐能迷惑傅海静。

正因为蒋英先生本人有很大的实力和天赋,他才能带领所有学生更上一层楼。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没有蒋英的培养,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24)

傅海静

蒋英去世多年后,学生们仍然怀念他们的老师,继承和发展这一高雅艺术。2019年9月,一场重大活动“纪念蒋英教授诞辰100周年音乐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

这场音乐会吸引了700多名音乐爱好者。这个观众数量足以看出:这朵艺术之花开始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慢慢绽放。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25)

神仙伴侣,学生眼中的钱学森与蒋英

相信你看过很多关于钱学森和蒋英的故事,但是在学生眼里,他们真的像别人说的那么有爱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赵回忆说,“两年多前,钱老的离开,对江老师打击很大。后来聊了很久,我们都沉浸在回忆中。恩爱多年的夫妻一下子就走了,姜老师内心悲痛万分。”

在朱爱兰的记忆中,“和钱老一样,她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们的眼睛是那么纯净,他们的笑容是那么开朗。”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26)

在朱爱兰面前,钱老和蒋先生的对话并不多,但细心的她发现,他们夫妻经常相视而笑,房间里总是暖暖的,软软的。

钱老去世后,蒋英的健康状况与以前大不相同。他不时念叨着,“我应该去陪陪我的妻子。”当学生们安慰她时,蒋英会问他们:“我都做完了。还有什么?”

只有跟随他们时间最长的朱爱兰知道怎么劝蒋英:“钱老百岁诞辰纪念活动你总要参加,有关钱老的电影、戏曲都需要你。”

蒋英与李双江照片(蒋英39岁时的照片)插图(27)

结语

送你千里,你必须说再见。仪式结束后,蒋英教授的遗体被送往八宝山殡仪馆火化,传奇的一生慢慢结束。

人们相信,蒋英先生一定是在天堂遇到了她心爱的丈夫钱老,又唱起了儿时的歌曲《燕双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1518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