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ger com(bloggers)

IT之家(www.ithome.com):曾经高大上的谷歌智能硬件,如今处境尴尬。还记得谷歌眼镜吗?谷歌在2012年推出的这款智能硬件直接引发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

IT之家(www.ithome.com):曾经高大上的谷歌智能硬件,如今处境尴尬。

还记得谷歌眼镜吗?谷歌在2012年推出的这款智能硬件直接引发了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新浪潮。这个售价一万多元的“土豪玩具”,虽然已经不是当年的概念原型产品,已经开始在市面上销售,但只能被谷歌藏起来,无人问津。

blogger com(bloggers)插图谷歌眼镜,谷歌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开创性项目,现在还只是土豪的玩具。

谷歌工程师在“20%空闲时间”创造的精彩产品,远不止谷歌眼镜这样异想天开的实验产品。2011年以125亿美元天价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次年以29.1亿美元折价卖给联想;除了制造智能眼镜和手机,它还提供生物技术、军用机器人、量子计算机、高空气球基站、无人驾驶汽车、海底千兆光纤和全球地图服务等服务。

有人说,谷歌的系列智能硬件是不是想逆天?另一方面,谷歌硬件项目的市场表现却冷若冰霜:2011年,它冲进了手机制造业,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公司,使其承担了数十亿美元的亏损,不得不转卖这个“烫手山芋”。

惨淡的不仅仅是谷歌硬件项目带来的财务损失,更大的问题是:一直在软件、搜索、广告等领域扮演“高大上”形象的谷歌,为什么一直不接地气?

是不是谷歌注定缺少某种硬件基因?

blogger com(bloggers)插图(1)2010年,谷歌和脸书之间的社交战争以谷歌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谷歌的硬件计划如此激进?-谷歌的危机

近年来,谷歌为何如此积极地推行其一系列智能硬件计划?这家成立于1998年的高科技公司是否也在经历它的“中年危机”?

没错。这几年布林和佩奇兄弟有点烦。成立近20年,面貌无限的谷歌,就像一个年近半百的中老年人。它的体态变得臃肿,毛发越来越稀疏,开始有无穷无尽的烦恼。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快20岁的谷歌真的太老了。早在2010年,谷歌CEO施密特就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他对谷歌未来的期待:“最终,搜索将不仅仅是搜索网页,而是个人邮件、音乐和关注话题等信息,成为专属的个人搜索。”然而,在从信息互联网到人类互联网,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变中,包括施密特在内的谷歌高管们尝到了现实的甜头。

还记得四年前2010年秋天那场没有硝烟的激战吗?当谷歌面对当时刚刚诞生的互联网新星脸书(当时活跃用户超过5亿),面对“爬虫”这种谷歌触角伸向社交领域的机器,扎克男孩坚决说“不”,拒绝谷歌通过搜索引擎获取脸书的个人用户信息。

“社交战”之战以谷歌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2009年,继Wave等谷歌首批社交产品接连失败后,负责Google+的副总裁维克·冈多特拉在经历了公司在社交领域的“八年抗战”后,于2013年离职。直到今天,谷歌向“人的互联网”的转型只能算是一个“半拉子工程”。

在社交转型彻底失败后,谷歌移动战略的另一次转型也是屡战屡败。2010年,谷歌推出的首款“Google Phone”手机产品NexusOne胎死腹中。此外,2011年全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失败,但谷歌的移动战争伤痕累累。

更可怕的是,谷歌的前对手脸书已经不在移动领域了,输给了照片分享服务Instagram这样的新兴移动互联网明星。作为“爷爷”的“爷爷”,谷歌东张西望,甚至找不到目标。比“信息孤岛”更无情的是彻头彻尾的“牙冷”。

Google的工程师们在百分之二十的空闲时间里,匆匆忙忙地转向Google这样的“舶来品”,不管芝麻西瓜是大是小,掉了墙角,收获了桑葚和榆树,在Google为未来做的各种储备中,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安慰。

blogger com(bloggers)插图(2)Google的高空气球基站,最逆天!

谷歌范围经济的边界在哪里?

自2000年谷歌超越雅虎成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并推出AdWords广告系统以来,谷歌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身范围经济的有效边界——本质上,它只是一家媒体公司,尽管获得广告收入的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

范围经济的本质是服务提供商向其核心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由于这些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支持,可以帮助厂商锁定用户,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体验,同时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总成本,产生服务价值的溢出效应。

大约从2003年开始,谷歌开始通过大量收购来规避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业务的风险,其进入的第一个领域就是准媒体业务。其中,博客技术工具Blogger.com于2003年被收购;2004年收购了照片管理软件Picasa和数字地图和卫星图像公司Keyhole当时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2005年被16.5亿美元收购;在线广告服务公司Doubleclick于2007年以31亿美元被收购。Chrome,2010年推出的浏览器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例子,尤其是后两大收购,进一步巩固了谷歌“搜索+媒体”的王者地位。

除了上游媒体业务,谷歌还在2010年开始切入网络通信等底层基础设施。2012年,谷歌开始在堪萨斯州和密苏里州这两个被称为堪萨斯城的城市之间铺设千兆光纤宽带网络。谷歌深知,用户基于网络的流畅在线体验服务也离不开快速便捷的宽带。据说这种速度高达1Gbps的超高速光纤铺设后,用户的下载速度将比普通家庭用户目前的高速连接下载速度快100倍左右!在美国,超过1100个城市向谷歌申请参与其千兆“社区光纤”项目。

blogger com(bloggers)插图(3)除了光纤通信、high 空气球基站等可靠的项目,在众多早已超出谷歌范围经济的智能硬件项目中,很多硬件开发计划其实并不可靠。

从2008年开始,谷歌投资了多个连接东南亚和日本,以及美国和日本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缆系统(后者名为UNITY,于2010年投入使用)。2014年,它还将参与建设一个名为“更快”的3亿美元的太平洋海底光缆系统,以连接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几个城市。

除了媒体和光纤通信,谷歌近年来重点关注的范围经济领域还包括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2005年的手机软件Android,2007年的西班牙图片分享网站Panoramio,2011年的全资公司摩托罗拉移动,都是这方面的经典案例。

谷歌的high 空气球基站(Project Loon)被视为其逆天之作。如果说16年前谷歌成立时的使命是“组织全世界的信息,使其普遍可及、有用”,那么谷歌的“云WIFI”使命就是让“全世界的无产者通过无处不在的免费WIFI重新团聚!”

相比于谷歌在软件和服务领域的大举进攻,谷歌进入包括谷歌眼镜、手机制造、智能家居在内的诸多智能硬件领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早已超出了其定义的经济边界。事实上,谷歌已经成为一家在硬件领域无所不用其极的风投公司,屡败屡战。

以谷歌眼镜为例。这个最适合“偷窥王”的变态发明,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缺乏应用场景。而是只能作为土豪的玩具,数码产品爱好者,开发者,炫耀者的强行套装。不包含在普通用户的购买清单中。想象一个应用场景。未来,谷歌最好在地球上每个人的后脑勺都嵌入一个RFID(射频识别技术标签),这样有了谷歌眼镜,你就可以判断每个人的ID、年龄、恋爱史、收入、其他特殊爱好等。第一次在街上。当然,前提是每个佩戴谷歌眼镜的人都可以从法律上免除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处罚。直到今天,谷歌也不知道该拿这个婴儿疙瘩怎么办。最新的传闻是将其集成到谷歌钱包中——又一个寓言!

除了谷歌在手机制造、谷歌眼镜等智能硬件上的尴尬,2014年1月,谷歌斥资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Nest,这一举动并不被外界看好。虽然智能家居听起来很美好,但是普通用户的应用场景却远远没有看到。

谷歌更奇怪的产品还在后面。从军用项目四足机器人波士顿机械狗、检测血糖的智能隐形眼镜、生命研究公司Calico开发的“永生”项目,到Tango手机、量子计算机、单人背包街景拍摄设备Trekker、模块化手机、构建三维空地图的无人驾驶汽车...在众多硬件项目中,有些项目(如high 空气球基站和单人背包街景拍摄设备Trekker)充满奇思妙想,应用场景非常靠谱。更多的与谷歌的“范围”无关,充其量只能算是谷歌工程师在20%空闲时间里漫无目的的涂鸦。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谷歌是不是一家从原创角度缺乏硬件基因的高科技公司,从布林和佩奇的独特算法延伸而来?不信的话,看看它的未来参考物种微软,就不难看出其中的奥秘了。

想向乔布斯学习?别忘了前面的七个大馒头。

blogger com(bloggers)插图(4)电视是乔布斯生前放不下的项目,但未来的路还是未知。

也有人认为谷歌这几年在智能硬件领域的投入纯粹是受苹果刺激。

时间还得回溯到2005年,当时谷歌的Android团队还在谷歌总部44号楼的角落里奋战了十个多月。他们做梦也没想到,2007年1月9日举行的iPhone发布会,对谷歌来说,几乎就是一场完美的“厮杀”。

如果说2001年iPod的诞生说明了除了乔布斯杰出的营销才能——他甚至能说服纽约顽固的唱片业巨头支持数字音乐,那么iPhone的出现就充分证明了苹果在乔布斯的领导下,在“胡萝卜加大棒”方面吞下七个馒头的功效——至于iPhone作为第八个馒头,它让苹果早就与谷歌擦肩而过,让谷歌44号楼的40多名安卓开发工程师彻底绝望。

在iPhone问世之前,虽然乔布斯一直在嘲笑Wintel架构下PC的丑陋,但他和他的团队也遭遇过失败,比如1981年的商用电脑Apple III,1983年的高价商用电脑Lisa,1989年的工作站电脑NeXT,1998年的Puck Mouse,还有Cube,2000年的高价电脑。2005年的第一款手机ITunes phone,2007年的Apple TV,是乔布斯和他的团队用苦水吞下的“七个馒头”。

blogger com(bloggers)插图(5)2011年,苹果市值超过谷歌80%。三年过去了,这个差距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偏偏布林、佩奇和他们的R&D团队,对苹果的第八个馒头——iPhone给苹果带来的第二个春天——的饱满惊叹不已,完全忽略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2005年,苹果和谷歌的市值分别约为36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前者超过后者80%。到2014年10月,苹果和谷歌的市值分别为6091亿美元和3793亿美元(2014年10月10日数据)。谷歌依然遥遥领先,别忘了苹果已经37岁了,谷歌才16岁。

在天空和地面之间,谷歌迄今未能避免将自己置于今天的尴尬境地。16年前,谷歌含着金汤匙出生。现在,谷歌昔日的青春偶像脸书已经老了!曾经的老大哥苹果,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而谷歌只能在智能硬件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赌运气。怎么会很难被禁足?这是厄运吗?还是命运的循环颠倒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1240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