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有多少天(2022年7月29号)

作者:杨雨奇·朱军你还记得你童年的暑假生活吗?是稻香,是蛙鸣,是田野里的席子扇;还是在院子里玩耍聊天?然而,这些暑假的童趣,似乎离“00后”甚至“10后”越来越

作者:杨雨奇·朱军

你还记得你童年的暑假生活吗?是稻香,是蛙鸣,是田野里的席子扇;还是在院子里玩耍聊天?

然而,这些暑假的童趣,似乎离“00后”甚至“10后”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假期打卡的课外班、兴趣班、网络班...两个月的暑假,正在成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

近年来,在舆论的呼吁中,国家层面多次申请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整顿校外培训市场,给孩子一个可以“荡桨”的童年。然而,2019年的夏天已经过半。校外培训市场真的很冷吗?

你不能丢下孩子。

暑假期间,我报了七个班。

单簧管,书法,美术,舞蹈,英语,钢琴,乐高...对于7岁的童童来说,暑假不是假期,而是把教室搬进办公楼的培训班。

家住河南济源的童童去年九月进入小学一年级。即使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童童的母亲杨红也认为,“不能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

“我见过很多孩子的成功之路。他们不仅可以完成学业,还可以拓展自己的兴趣,在其他方面有所建树。”

作为一名教师,杨红坚持认为她的小女儿不应该参加任何补习班。但是看到教室里所有其他的孩子,我感到不安。所以,她让童童选择几个她喜欢的兴趣班。就这样,童童3岁开始学习绘画,4年后,她的兴趣班从1个增加到7个。

谈到孩子的教育投资,杨红的观点似乎代表了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心态。

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关于孩子参加培训班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33%的家长希望通过培训班提高孩子的成绩,进入更好的学校;还有31%的家长希望增加孩子的特长,提高孩子的竞争力。简而言之,家长选择报班的原因是担心孩子“掉队”。

“现在的孩子都这样。上课努力。”杨红说,童童班上的许多学生在暑假期间也参加了各种才艺培训。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培训机构了解到,不少培训机构推出的高价暑期培训精品班也颇受家长青睐。

同时,今年暑假,也有很多培训机构在网上发布了各种培训班的宣传册。国内某知名教育培训机构,意思是暑期培训班有语文、数学、英语等20多个科目。培训班所在的机构仅在北京就有52个分校。

父母利用假期给孩子“充电”。对于孩子来说,本该轻松的假期却成了他们肩上的负担。

在繁忙的假期,童童仍然要早出晚归:“早上七点半出门,下午五点才回家。回到家,我要练习钢琴和乐高。”

你不能再受苦了,孩子。

一个暑假在孩子身上花了4万。

除了培训班本身带来的压力,培训费也是很多家长的难题。以童童为例,兴趣班的七门课程每年花费约3万元。

培养孩子特长的背后,是整个家庭对教育投入的增加。然而,这已经成为市场上培训机构的竞争商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吸引暑期学员,各培训班陆续推出了种类繁多的课程。比如某机构开设的全天托管班(3~15岁),十天3000元,教学包括美术、朗读。另一家专注于课程辅导的机构,专注于一对一教学。据该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想请重点中学的名师一对一辅导,一个课时(两个小时)的最低收费是1600元。”

孩子暑期的“高阶层消费”,迫使很多家长准备暑假专项资金。

“即使我和老公年收入在50万左右,我们还是要攒钱给儿子报暑假的班。”家住北京的龚静告诉记者,每年暑假,她9岁的儿子小凤都会参加为期半个月的海外游学,为期一个月的暑期补习班,每晚一小时的在线编程培训。

“今年英国游学报名费3万,暑期数学班一个月5000。编程课220元一晚。算下来,孩子暑假2个月要花4万多。”每年6月底,龚静都会和老公一起总结,给孩子暑假准备多少钱。

这是龚静的选课课程《省省》:“编程只敢网上报名,衔接班就报一个,只报一个月。”相比同事,龚静甚至觉得亏欠了自己的孩子:“人家孩子一年出国留学两次,寒暑假还要美术培训。”

面对高昂的暑期教育支出,龚静和丈夫很理解:“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在龚静看来,海外游学是开拓孩子视野的最佳选择。加入班级是为了让孩子跟上课程,而少儿编程是大势所趋:“这些班别的孩子都上了,我们也没办法。”

事实上,为减轻学生负担,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国务院办公厅在2018年8月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 30,不得留作业;严禁面向中小学生组织考试、竞赛和排名。

对于暑期上学热的现象,曾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专家的杨也指出,社会育儿的观念导致父母期待孩子的成功。这可以理解,但是有家长太厉害了,盲目报班:“都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很少有人能搞清楚孩子上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用什么拯救,被报班占据的童年?

与于晓峰留学的命运和童童的兴趣培养相比,今年11岁的海明和7岁的弟弟于海在安排好的暑期课程前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

今年6月底,家住广西钦州的海明于海兄弟终于等到了暑假。但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个假期没有以往的休息和放松,而是被家长提前报的培训班占据了。

“明明放假了,还得早上6点起床。一天要上语文、英语、数学、美术四个培训班,才上一年级的弟弟还要学拼音。”说起自己现在的暑期生活,海明说:“我爸妈逼我上这些课,我真的一点都不想去。”

和海明一样,校外培训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孩子学习的主要负担。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的一项关于孩子课业负担的调查显示,超七成家长认为课业负担主要来自课外培训。

但是,即使家长认为辅导班会加重孩子的学业压力,也有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负担太重,无法上学。只有14%的家长支持减负。

事实上,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要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明确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超标准培训、与升学挂钩、控制培训时间。

父母能感受到海明兄弟的抵触:“两兄弟其实都很懂事,只是跟父母说了几次不想去补习班。”但这仍然没有改变父母的决定。孩子的嫂子说:“为了能上更高的学校,只能坚持。”

面对目前繁忙的暑期课程,海明总能回忆起过去不用上补习班的时光:“以前不用上补习班的时候,我和哥哥可以回老家抓鱼、爬树、摘水果,过一个快乐的假期。”

“孩子常年沉浸在学习中,不一定符合科学规律。”杨指出,劳逸结合,与父母共同成长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除了学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性格发展,处理困难的能力等。,这些都不是培训班能完成的教学。”

孩子的假期生活应该怎么过?杨建议,除了学习,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多参加生活实践和公益实践,感受大自然,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孩子的全身心发展。"

2018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上,时任大会发言人的王国庆在谈到中小学生减负问题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大家都熟悉《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写完一天的作业,我们去玩吧。我在想,看看我们周围所有的孩子。我听身边的人说,那些孩子有时候做作业到晚上九点、十点甚至十一点。他们写完作业会去哪里玩,会去哪里划?”

这两年,让孩子拥有一个可以“荡桨”的童年,成为舆论在讨论减负话题时经常提及的愿景。

此刻,暑假已经过半,海明兄弟、童童和冯晓在结束假期课程后,将投入到新学期的生活中。即使这个暑假充满了忙碌和疲惫,他们仍然对未来的假期生活充满了期待。正如小峰所说,“爸爸妈妈当然乐意让我出国留学,但我也想和他们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仅仅把童年困在教室里。”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858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