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定义(散文的通俗解释)

作者杰森散文在中国传统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哲学散文到《史记》的叙事散文,再到《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建构了散文文学的系统话语,这是中

作者杰森

散文在中国传统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哲学散文到《史记》的叙事散文,再到《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建构了散文文学的系统话语,这是中国文学的根本。

近代以来,随着小说等虚构和想象文学的兴起,散文的影响力被削弱。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相比小说和诗歌,它们能偶尔走红,成为广泛讨论的场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不太可能成为一个相对出格的话题。这可能和散文的文体特点有关,散文往往没有小说那么戏剧化,影视转型带来的助推作用很小,也不像诗歌那样几句话就能走红。

然而,散文仍然以其艺术魅力吸引着作家。1998年,云南《大家》杂志推出“新散文”专栏,响亮地提出,被视为“新散文”诞生的标志。在过去的30年里,一批作家努力实践散文的艺术创新,在“新散文”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成就。

新散文已经成长为一条强大的文学河流。

在朱勇看来,“新散文”这个专栏的标题或许是偶然的,但它包含了这个创作群体的“新”诉求,即不满足于陈腐的创作观念,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散文创作。事实上,在此之前和之后,当时还年轻的青年散文作家们已经开始了他们对散文创作的探索,并逐渐聚集在“新散文”的旗帜下。出现了大量散文刊物。比如1995年魏安编辑的《蓝天下的黄金空。1996年、1998年、2001年、2003年,朱勇主编了《新文学作品》、《声音的重量》、《深呼吸系列》等散文集和9部新散文。特别是朱勇从2003年开始为冯春文艺出版社编辑布老虎散文,从2003年到2009年为冯春文艺出版社编辑年度散文选集,都是以“新散文”为主的作品,而且规模也很大。

近30年过去了,“新散文”已经褪去了当初的清新,成长为一种强大的文学体裁。2022年8月,朱勇以“新散文”的名义,再次集结了自己和钟鸣、于坚、冯、宁肯、、蒋澜、等八位代表作家的16篇散文,推出了《破冰》散文集,试图描绘纪广从“新散文”初创到蓬勃青春的近30年创作历程。收入的有的作品《浮生,见物变,风中斜燕》,卡夫卡和他的动物园,于坚的《理塘,山崩地裂》,冯的《现代舞与清理》,的《寂静的彼岸》,蒋岚的《报警声史》,在繁体字与方程式的迷宫里。

朱勇在《破冰,为什么新散文生命力无穷》的序言中梳理了新散文的方方面面。他提到,中国散文发展为“新散文”,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力量,是最近30年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新散文”为日益固化的散文创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空间。“新散文不是当代散文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也不是‘文学花园里的一朵小花’,而是近三十年来最壮丽的文学大厦。它构成了近三十年来中国散文创作的主体,重新确立了中国散文的艺术标准,找到了它的生命力。”

今天,“新散文”的创作群体已经清晰。梳理其创作者:于坚、、凸凹、皇族、宁垦、玄武、冯、江孜、江、韩漫、马頔、李杜、魏安、申年、李晓军、陈伟文、李景泽、张瑞丰、庞贝、周晓峰、范晓波、南子、陈杰,等等。

近30年来,重要的“新散文”作品(散文集)有:魏安的《大地上的东西》、的《城堡寓言》、的《世界形象》、于坚的《棕榈皮》、庞贝的《五个回忆》、的《青鸟物语》、冯和洁洁的《破碎的心》。

随着“新散文”作家从青年步入中年,“新散文”稳步进入成熟阶段,成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主力军。

什么是“新散文”?「新散文」有什么特点?朱勇提到,“新散文”虽然以“新”命名,但它非常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新散文”作家中,以历史文化传统为题材的并不少见,但他们采用了全新的、创造性的表现形式。这些作家是:李敬泽、张瑞凤、钟鸣、朱勇、姜澜、赵柏田、张洪杰、王族等。研究李敬泽的《春秋》,写《小春秋》等一系列散文。张瑞凤写过长篇散文,如《古战场》、《马车的影子》、《别人的宫殿》等。,其中“将童年经验引入了更广阔的人类历史”,“从中可以看到人们永远不成熟的理性,他们有限而薄弱的理解力”,“将历史的长河编织成了自我的经纬”。同时,“新散文”对外国文学的吸收也不再像先锋小说那样如饥似渴。程鹏、凸凹等作家阅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对外国文学的理解更加透彻和细腻。总之,在“新散文”的世界里,文学不再只是对外界文学刺激的反应,而是为了自身的写作需要。“‘新散文’的出现只是因为我们需要散文,我们需要好的、有创造性的散文。“新散文”深深扎根于中国,行走于中国的自然山川之中,跋涉于社会的现实生活之中。在‘新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庄子的影子,卡夫卡、博尔赫斯和曼德尔斯塔姆的影响,以及‘新散文’作家复杂而令人困惑的主体世界。”朱勇说。

散文写作“光有天赋是不够的”

作为“新散文”写作的重要成员,蒋澜善于从历史、地理、小说、诗歌、绘画、哲学等方面搜集大量的知识、角度和表达方式。从人文和词源的角度,对动物界中的豹等一个事物的意义进行近乎无限的挖掘和延伸,最终形成一种具有超文本和博物学气质的优美散文。在姜澜看来,“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散文是一种文化工具。像《左传》、《庄子》都是写思想的。但不知何故,一度把散文变成了只写喝茶聊天的‘豆腐干’。散文已经失去了它的意识形态和审美功能。新散文的实践极大地拓展了散文的长度、厚度和深度。一篇短文甚至可以长达10万或20多万字。放在一起的不是小文章,而是一气呵成的那种。可以说散文的思想性、历史性、知识性、审美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至于散文写作的个人体验,姜澜提到,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散文对作家的生活体验要求特别高。“光有天赋是不够的。要写好散文,需要知识,需要思考能力,需要足够丰富的人生阅历,不然撑不下去。”

“新散文”的另一个重要成员周晓峰,多年来一直深入散文创作。她写的散文一句一句咬下去,金句密度之高,有人形容她展现的是一场“横扫一切的修辞风暴”。她以娴熟的技巧被评论家们称为“散文家中的散文家”,其代表散文作品《鲸之歌唱》、《幻兽之吻》、《像一只候鸟》成为优秀的散文作品。她曾向封面新闻记者提到,散文不仅给了她安全感,也给了她神秘天堂般的冒险乐趣。“散文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我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具体的拥抱:广阔而深刻,复杂而纯粹。”周晓峰说,在过去的30年里,“新散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它的艺术是无穷的。作为其中之一,“仍然需要作家不断挑战过去的自己,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继续拓展散文的艺术表现力。”(杰森)

来源:华西杜诗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240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