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拼音版(山行拼音版斜读xia)

离寒山远,石径斜,人在白云生。停车爱上枫树晚,霜叶开二月。这是杜牧的山路。寒山、石径、白云、红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景色幽静宜人。瞿佑(1347-14

离寒山远,石径斜,人在白云生。

停车爱上枫树晚,霜叶开二月。

这是杜牧的山路。寒山、石径、白云、红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林秋色图,景色幽静宜人。瞿佑(1347-1433)在《归田诗》中说:“少年时,十月,从酋长向南山鞠躬,红叶落。至今每次看到红叶,都能背出杜牧的一句话“驻足坐枫林晚,霜叶二月开。”[1]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由于被选入目前的中小学教材,大多数中国人都烂熟于心。

然而,这首经典的唐诗也有很多争议。如《远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读作XIX,有的读作谢;比如“白云有人□”这句话的第三个字,有的写“人生”,有的写“深”。尤其是“歪歪斜斜”的发音,经常因为教材版本不同和变化而受到质疑,媒体也报道了很多关于这个词的争议。对此,教材编写机构无所适从,教育主管部门闪烁其词。由于学术界一直没有给出一个专业的、系统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几年前就开始征求公众意见的《普通话异体字整理表》一直没有正式发布。

一、“西”和“西”

关于“谢”的读音,虽然声音很多,但真正从专业角度进行全面考证分析的论文并不多,大多浅尝辄止。罗守中在回答小学语文老师的问题时认为,从现代诗歌用韵的规律和唐代诗人写绝句的实践来看,“斜”字应该读xié而不是古诗词中的Xiá[2]。尹西庆认为,“斜”的古音不一定是“xiá”,“在读古诗词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使用古音。所以古诗词中的“斜”字,应该用西é的现代标准读音来发音。读古诗词,要摆脱叶隐学说的影响。”[3]孟认为,“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应该允许《寒山石径远,有家》中的“谢”读为“西”,与“家”押韵……”但他把“谢”读成了“西××”,归入了“叶韵”,认为“中小学生的参考书和课本,绝不能标有这样的读音”[4]。此后,何茂火也认为“斜”读作xiá属于“叶韵”,并说“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古音”[5]。

所谓“叶韵”,也称“谢云”或“叶音”,是指诗歌或韵文中为了押韵、朗朗上口而临时改变词语的读音。这就打破了发音的规定性,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当然是不可取的。那么,“斜”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呢?XIX发音是“叶韵”吗?

(一)词典理论及研究结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谢”有三个读音[6]:1。xié(原名xiá)。2.chá这个音是献给古代人名的,比如匈奴单于谢。3.yé.此音专用于古代地名,如凉州的褒、倾向。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谢”有两种读音[7]: 1。Xi(已读xiá)。2.《辞源》有三注和二注:1。xiá,xié。2.yé.新读和旧读排列在一起,两种不同的读音可以看作一种读音[8]。在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谢”只有一个读音,即“é”[9]。根据国家语委的规定,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语言的标准。这也是《邢珊》教材中的“谢”被注为“西é”的依据。

《说文》:“斜也。窦,玉笙。读书如茶。好像是割的。”广韵:“斜,而不正。好像是割的。”在《集韵》、《韵汇》等韵书里,也有“许摄切,融邪”“于哲切,融邪”等注音。反切属于转音取音,经常互相切音,比如“哦,子切邪。”他还说:“恶,就像被割一样。”对此,古人很难准确把握,今人更难把握。

山行拼音版(山行拼音版斜读xia)插图

随着语音的不断变化和方言音的紊乱,现在的古音研究只能是“准考”,谁也说不准古时候读的是什么字。由于研究方法和注音不同,古文字研究形成了许多体系,如高本汉体系、王力体系、董同和体系、周发高体系、李融体系、邵荣芬体系、蒲体系、体系、潘武云体系等。汉字的许多古音在这些系统中有不同的“语音”。但这些系统中的中古拟声词“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最后都是“A”[10]。要在现代汉语拼音的“xié”和“xiá”中选一个来对应那些仿制品,当然应该是“xiá”,而不是“xié”。

可能有人会问:《集韵》明确说“阴邪”,“邪”读作xié。这不就是“谢”字的现代音吗?“邪”与“邪”同韵。中古读音中,“邪”与“谢”读音相同,两字通用即可——陈子展(1898-1990)的《唐代文学史》,“邢珊”第一句是“远上寒山石径”[11]。就现代诗歌的实际应用而言,“恶”的最后也应该是“一”,比如韩翔的诗《阎志》,“青山云水洞,此地为我家。入夜后液体流动,清晨化为彩霞。弹琴碧玉调,炉中冶白朱砂。田园胡锦丁村养白乌鸦。一勺藏天下,三尺杀邪灵。为流浪酿酒,可以瞬间绽放。有人可以跟我学学,去看神仙花”。除此之外,在很多地方方言中,“谢”还是读作XIX或者韵母是“A”,比如上海,四川浦江,湖南益阳。换句话说,这些地方基本上沿袭了“斜”的古音。

因此,“西á”的古音大体正确,《远寒山斜石径》中“西á”一词的发音不应视为“叶韵”。

②唐代现代诗歌中的“七律”一词。

在《唐云》、《广韵》等官方韵书中,“谢”属于马云,而的韵字“谢”、“贾”、“化”都属于马云。通过考察唐诗的押韵,也可以推断出押韵词的读音。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七首现代斜体字诗,列举如下-

这位老朋友准备了一顿美餐,并邀请我去他热情好客的农场。绿色的树林环绕着村庄,绿色的山丘位于城外。开宴园,手捧杯谈桑麻。当第九个节日来临时,请到这里来看菊花。——孟浩然《路过故友村》[12]

他把家搬到了城墙上,把乡间小路搬到了桑麻的住处。靠近围墙边的菊花,秋天还没有看到它开放。门口没有狗叫,问了问西边的邻居。他的邻居报告说,他去了山里,回来时总想在西山上反射夕阳。——皎然不是在家里找卢洪宪

渭河绕着蜿蜒曲折的东流挥之不去,黄山与汉宫在汉宫里环了许多年。皇帝的战车离皇宫很远,宫门两旁柳树成荫,花园就像一幅美丽的锦缎。皇城高耸入云的是凤凰塔,春雨滋润了千树。为了过上春暖花开的季节,百姓发愁,还不是因为享受春日车游!——在一场春雨中俯视——王维《从仙山宫到增和殿》诗

暮春时节,长安城内处处歌舞,落花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在皇家园林的柳树上。夜幕降临了,宫殿里忙着点蜡烛,烟雾飘到了王子和侯爵的房子里。——韩寒《寒食》【13】

月色较暗,半人,北斗干斜。今夜,我知道春暖花开,虫鸣新绿。——刘·《月夜》

朱雀桥边有些杂草开花,武夷巷口只有夕阳。王导和谢安屋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五一巷》

不梦向谢,在小走廊的栏杆下徘徊。唯有天上春月最多情,也为民照庭院花。——张蜜《寄件人》

这七首唐诗中,“斜”字与“麻”、“家”、“花”、“花”、“纱”等字押韵。六首诗中,有《七律》、《家》、《花》。显然,这七首诗中的“斜”应该读成xiá。如果读成xié,连押韵都不会。

唐诗三百首范围很小。《全唐诗》是什么情况?全文检索结果显示,在《全唐诗》收录的48900多首唐诗中,有斜字近体诗约476首,其中斜字和麻、花、花、茶、家、花、沙、牙、芽、芽。毫无疑问,“谢”在与“马”、“家”、“下”、“化”押韵的诗歌中读作“西”。与“车”、“蛇”、“盖”押韵的诗词中,按照现在的普通话,“斜”无论读xié还是xiá都不押韵。这种情况是音变造成的。根据音韵学的研究成果,《马云》中所有字的韵母都是“A”。

值得注意的是,和邢珊一样,全唐诗中绝句多达42首,其中“斜”、“家”、“花”三个字互附,其中“斜”在21首中是偶韵(必须加韵)。

也就是说,唐代近体诗中的“斜”韵一般应该读为XIX,这显然超出了“叶韵”的解释范围,因为“叶韵”只是一种临时的改编手段,并不具有普遍性。

(三)历代现代诗歌用韵的“倾向”

其实不只是唐韵。在以前的世代中,“谢”被读作“xiá”。举几个例子-

你要多晚来?耳热眼花。案件盘根错节,座位又咸又吵。皇冠是倾斜的,不管是掉下来的还是掉下来的。日夜饮酒,明光随朝霞。——(西晋)张华轻薄篇

岩石上满是月光,流动的色彩倒映着山峦的斜坡。连晕倒,车轮从堵车中出来。唐合影,秦贵元分花。要查利润和原因,就知道赊账的方法。——(南北朝)张峥看关山月。

虽然我们庆祝春节,但我们正在寻找更多的花。帘飞燕过,户留花。舞衫飘晴,歌扇遮面纱。兰本适合夜晚,不怕太阳。——(隋)的诗应该写于初夏

在这三首唐以前的诗中,“谢”还与“华”、“华”、“夏”、“杀”、“车”、“赊”等字押韵,应读作xiá。

日出时分,冰花飞溅,野梅柳渐斜。如果你想和西郊的诗人喝酒,黄四娘是东子的美女。——(宋)苏轼《杨赠梅花十首》第二韵

古村市广,川县向郭倾斜。蒲池余老街,菊水引新芽。布心变得好玩,种田有个限度。门迎接孩子,今天是山居。——(金)元好问长寿新居

擦亮帽子,舞动山花,吹落增城万仞坡。安彪替我拿着方向盘,一会儿飞到烈仙家。——(元)杨载第二首韵雪

楼外,春帘紧挨酒楼,夕阳下弄堂里莺声斜。东风随春隐去,无人叫卖花遇太阳。——(明)杨光普《逝去的春天》

峰峦忽散,天上钟一路斜。认道前朝功德殿,老僧依旧穿老袈裟。——(清)《望天与寿山》

唐以后,从宋代到清代,入声韵的“斜”一直读作xiá。

这个音在当代唐诗选本中经常被注意到。如《唐宋诗词选注与分析》在杜牧《山行》一诗后注“斜(音峡)”[15]。《千诗选讲》在刘禹锡的诗《武夷巷子口的夕阳》中读作“Xi”[16]。《唐诗三百首鉴赏全集》以“Xi á”作为元稹《菊花》诗“四面树篱渐斜”中“斜”的注音[17]。

《唐诗三百首》(标准注音绘本)中《山行》、《武夷巷》、《路过老人村》等诗词正文中的“斜”字,均以xié注释,但孟浩然《路过老人村》有注:“斜,古音读xiá。”[18]这样处理让人费解。

(4)古诗词应不应该读古声?

无论是从音韵学的研究成果,还是从唐诗的实际应用来看,的“谢”字都应该读作xiá。事实上,在提倡读xié的人当中,也有不少人认同这一点。之所以在读XIX的时候就知道是中世纪的“斜”,但还是主张读谢,主要是出于语音“规范”的考虑。他们认为今天的人读古音会造成语音混乱。这个我不同意。

首先,完全用金印读古诗,会导致大量唐诗的韵味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没有韵味。独特句的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但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须押韵。《山行》中的“斜”出现在第一句。无论怎么读都弄不清楚押韵,对押韵也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谢”作为韵出现在第二句和第四句而不读古音,那就对韵有毁灭性的打击了,比如武夷香和,这样的近体诗还有很多。

而且读古诗词没有古音,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和混乱。如何《我的还乡书》说:“少年离家,乡音未改,鬓发已衰。小孩子不认识,就笑着问客人是哪里人。”其中“失败”的读音和是否押韵也有争议。有人认为应该读shuāi(落),有人认为应该读Cuρ(崔),甚至把“失败”改成了“破坏”或“催促”。中古音中,“惠”读作huái(怀),与“shuāi”、“Lai (lái)”押韵,非常和谐。虽然这个词的音韵问题没那么简单,但如果人们知道唐诗中“惠”读作huái(怀),就不会纠结不休了。(详见本书第43页《现代诗中“惠”为huái》)

再者,学古诗词,要懂古音。包括唐诗在内的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应该被关心、被珍惜、被传承。古音和古文字、古义、古汉语语法一样,也是古代汉语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了解一些格律和节奏的知识,以及一些古音常识。虽然很多汉字的古音不清,但是像“谢”“回”这些被清晰切割,学界已经达成共识,在现代诗词中也非常常用的词,还是可以告诉学生,至少让他们知道字的音在变。至于担心影响发音标准,完全是多余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完全不同的语境。我们只需要告诉学生和读者,古声属于古代,古诗词里可以读,但日常生活和写作要遵循现代汉语的规范。事实上,很多汉字的古义在古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比如邢珊的“坐”字。《论语》中的很多句子不符合现在的语法,《诗经》等经典中的很多汉字甚至被废弃了。——如果说把“斜”读成“xiá”影响发音规范,那不就可以把“坐”解释成“因为”了吗?既然《支一谢》中的“谢”仍读作chá,《赞谢》中的“谢”仍读作yé,为什么古诗词中的“谢”不能读作xiá?

“我们不希望大家读《诗经》都是古音。不可能也没必要。所以不可能,因为如果按古音读的话,书上的字应该都是按古音读的,不仅仅是押韵,其他大部分字还是读的现代音。如果整本书的字都读古音,那就太难了。所以没有必要,因为我们读《诗经》主要是看懂它的诗,而不是学它的韵,所以用现代的腔调读还是可以的,只是要很好地了解它的意思,不要误认为没有韵。”王力先生《诗经·韵》一书中的这段话,常被提倡“今读古声”的人引用。众所周知,王力在解释《格律》一诗的用韵时,只是以邢珊为例。将诗中“斜”字读作“西斜”后,他解释说:“唐代“斜”字的读音为siá(s读作浊),与现代上海的“斜”字读音相同。”他还说:“语言发展了,发音也变了。当我们用现代的发音读它们时,自然不可能完全合适。”[19]况且,王力的言论是针对《诗经》的,不适用于格律诗。读《诗经》主要不是学它的韵,读唐诗是学节奏,因为韵是现代诗歌的灵魂,韵是格律诗的根本特征。

2019年11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发布《汉语韵》试行版时,提出了“古为今用,双轨并行”的原则。根据这个原理,我们首先要知道古音和今音是不一样的,然后在古诗词的学习和阅读中尝试读古音。

言语无言语,行动不远;如果一首诗没有韵律,我不知道它能做什么。

(本文节选自我的拙著《原唐诗——大数据视角下的唐诗新考》,崇文出版社,2021年10月)

山行拼音版(山行拼音版斜读xia)插图(1)

参考资料:

[1](明)瞿佑著:《归华》[O],明洪熙一四年(1425)刻本,第16页。

[2]罗守忠著:“《七律》的读音与现代诗歌的韵脚”[J],安:陕西教育,1997年,第7,8期

[3]尹西庆著:《论古诗词中“斜”的读音》[J],铜仁:铜仁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4]孟著:《新版:出版后:我们如何阅读古诗[N],北京:光明日报,2016年10月30日。

[5]何茂火著:《论降、斜、骑的读音变化》[N],上海:语言周刊,2019年3月13日。

[6]编委会:一本汉语词典[M],成都:四川词典出版社//武汉:崇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2415-2416页。

[7]编译组:古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731页。

[8]编委会: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369页。

[9]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450页。

[10]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东方语言学古音数据库[db/ol]:于2008年8月18日在http://www.eastling.org/zgycx.php,2020.查询

[11]陈子展:《唐代文学史》[O],上海:作家书店,1944年,第89页。

[12]这首诗中的“宴”,当本是“轩”,不是。

[13]这首诗中的“绿”,当本是“光”,不是。

[14]之所以说“约”而不是某个数,是因为判断是否现代诗有时因人而异,比如崔豪的《黄鹤楼》。有些人认为它是现代诗歌(吕奇),而另一些人认为它是古代诗歌。这样的诗不多,不会影响整体判断。

[15]姚殿忠注:《唐宋诗词选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57页。

[16]陈艳,史毅注:《千诗选讲义》[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2页。

[17]亚瑟等:《唐诗三百首鉴赏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第328页。

[18]冯慧娟注:《唐诗三百首(标准注音着色版)》[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20页。

[19]王::《诗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4-5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173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