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

这两天,全球各路媒体都把目光投向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那里的港口地区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爆炸,造成至少135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30万人流离失所。它的爆发力和冲

这两天,全球各路媒体都把目光投向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那里的港口地区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爆炸,造成至少135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30万人流离失所。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

它的爆发力和冲击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能让人在屏幕后感到冰冷。很难想象如果你在现场,那会是多么恐怖的炼狱。

黎巴嫩政府将事故归咎于在港口储存了六年的2700吨硝酸铵。

200吨!难怪它的威力堪比TNT(三硝基甲苯)。当然,硝酸铵的威力远不如TNT,但至少是它的一半以上。有一种说法是0.7倍左右。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1)

著名的广岛原子弹大约有15000吨TNT当量。目前最小的战术核武器可以达到300吨TNT当量。所以看看2700吨硝酸铵,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核弹吗?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2)

8月5日在黎巴嫩贝鲁特拍摄的爆炸发生后的港区场景。新华社

那么,硝酸铵是一种什么化学物质呢?为什么爆炸威力这么大?

化肥也会爆炸?

硝酸铵的化学分子式为NH4NO3,因其含氮量高,常被用来制作肥料。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3)

化肥成了炸弹。乍一看,很震撼。怎么可能连种在土地上的东西都被用作恐怖杀手?其实两者都是化工产品,可以互相转化也没什么神秘的。

可以用来制造炸弹的肥料是指硝酸铵肥料。硝酸铵富含氮,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氮肥。

另一方面,硝酸铵与强还原剂混合后极易爆炸,因此也是炸药的原料之一。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4)

让大家放心,目前使用的氮肥基本都是尿素和有机肥,硝酸铵化肥产品因为其危险性在市场上非常少见。

还可以看到硝酸铵肥料,主要是硝酸铵钙和硝酸铵磷。它们经过钝化和修饰,没有爆炸的危险。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5)

70年代末,国内农民刚刚接触到“硝酸铵化肥”,让土地突然有了新的生机。

当时很少有人看说明书上“不加热,不锤打”这几个字。结果总有一些粗心的人发现肥料被水分结块后,用火烤,用锤子锄头打,结果就危险了。

悲剧不止一次发生。

硝酸铵虽然可以作为炸药,但如果是纯硝酸铵,没有强还原剂,实际上很难引爆。

常温下不自燃,化学性质稳定,耐冲击性极其暗淡。

正是这些化学特性让人们放松了对它的警惕,造成了另一场灾难。贝鲁特式的悲剧不止一次发生。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6)

二战后,美国南部城市得克萨斯城日夜繁忙,化工厂、炼油厂不停运转,港口货船络绎不绝。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7)

1947年4月16日,一艘法国货船Grandcamp号停靠在港口旁,装载着2300吨来自比利时的硝酸铵化肥。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8)

上午8时许,堆放化肥的4号船舱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至甲板。

20多名消防队员及时赶到,参与灭火。看到火势越来越大,救援人员用板条封住仓库,并用防水布覆盖,希望通过隔绝氧气来灭火。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9)

9点12分,港口传来一声巨响,几乎震动了整座城市。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10)

一个火球直冲云霄,将天空空映成红色。浓烟攀升至610m 空高度,四处散去,部分船体碎成碎片,弹射出码头。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11)

爆炸引发了4.5米高的海啸,巨浪冲上码头,淹没了周围地区。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12)

64公里外休斯敦的窗户被震碎,甚至400公里外路易斯安那州的居民也有震感。

爆炸造成约600人死亡,3500多人受伤。德州市只有一名消防员幸存,这是美国历史上消防员丧生的灾难之一。

硝酸铵曾经养活了全世界。

发生了这么多事故,硝酸铵似乎成了“罪魁祸首”。其实它发明出来之后,解决了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饥荒。

要知道氮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在早期,除了用豆科植物的根瘤将氮固定在土壤中,人类没有其他办法将空气体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没有大量生产“氮肥”的技术,所以当时的粮食产量并不高。

2000多年前,地球总人口是2亿。到了1000元,才增加到3亿。到1750年,世界总人口才达到8亿。

从根本上说,没有农业技术的突破,就无法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饥荒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13)

1659年,德国人J.R. glauber首次制造出硝酸铵。19世纪末,欧洲人用硫酸铵和智利硝石进行复分解反应生产硝酸铵。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14)

弗里茨·哈伯

后来德国人哈伯提出了将大气中的氢和氮结合产生氨的思想,后来被称为“哈伯-玻色制氨法”。

这是“空气入面包”的魔术。合成的氨成为硝酸铵化肥的氮源。从此,人类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种粮的被动局面,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哈伯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最终解决了全球粮食问题。

从那以后,全球人口激增。硝酸铵是一种便宜但非常有效的肥料,如果说它曾经养活了全世界,一点也不夸张。

最后,边肖找到了许多人。

他们都念错了“硝酸铵”的发音

“铵”不是第一个音: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15)

但是第三个声音:

硝酸铵的化学式(硝酸铵受热分解)插图(16)

来源:好奇实验室,都市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023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