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珠和璧(隋侯之珠图片)

西周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两件稀世珍宝:和氏璧和隋后主(夜明珠),由此诞生了千古绝唱《和氏璧隋主》。这两件象征皇权和帝位的国宝是什么?1958年5月,27岁的郝永

西周春秋时期,中国出现了两件稀世珍宝:和氏璧和隋后主(夜明珠),由此诞生了千古绝唱《和氏璧隋主》。这两件象征皇权和帝位的国宝是什么?

隋珠和璧(隋侯之珠图片)插图

1958年5月,27岁的郝永伟奉命到神农架兴山县的一个地质支队工作。郝伟所在的地质大队位于湖北郧县,距离支队300多公里,隔着武当山和神农架。当时云阳地区遭遇暴雨、山洪、岩体滑坡、交通瘫痪。

告诉他立即赶到那里,但郝永伟不敢怠慢。为了抓紧时间,他把包包扛在肩上,蹬上草鞋,选择最短的直线。暴风雨中,他蹚过滚滚山涧的洪水,爬上雄伟的武当山,闯入广袤的神农架。

郝伟有个职业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用锤子敲敲打打,采集矿石样本。自从进入神农架,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收藏。当徒步到海拔3000米的神农架腹地板仓坪余音河时,他被眼前奇特的地质地貌所吸引:该地区的南部是凸起的阶地,像卧龙上的鳞片,散发着银白色的光泽。

郝伟不停地敲打这些晶体,发现有些斜长石晶体被另一种斜长石晶体包裹着。这些包裹体从透明到半透明,像云状的气体和液体,以定向的方式排列,发出颜色变化,闪耀着光泽,在光线下绽放。

这是什么?为什么以前没见过?郝伟沉思着手中的石头,露出惊讶的神色。他隐约觉得这是一块不一般的宝石,可能会填补中国矿石史上的空白度。

郝伟,1931年出生于江苏淮安。13岁随教书的父亲去了昆山。1952年昆山中学毕业后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地质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南地质局451队工作。带着对地质事业的执着追求,我在蜿蜒的秦岭山脉中整日跋涉,抹平了伏牛山、小山、熊耳山的地质白,发现了3亿年前的鲂化石,证实了这里石炭纪地层的存在,一举推翻了“秦岭地轴”理论,震惊了中国地质界。

正当郝永伟在中国地质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就时,厄运突然降临到他头上。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他不知道他爷爷的地主成分和他二哥去台湾省的事实,足以把他打倒在地。这次神农架之行,就是这场“斗争”的结束。

隋珠和璧(隋侯之珠图片)插图(1)

历经千辛万苦,郝永伟终于走出了被称为死亡地带的神农架。一个历史人物和他的典故跃然脑海,那就是卞和“刨脚”的经历: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里得到一块粗糙的玉石,献给了楚王李。厉王让玉匠鉴定,说是石头,厉王因卞和欺君,砍断了他的左脚。武王即位,边贺献普,玉匠说是石。武王还以同样的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右脚。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无力朝见,就在景山脚下哭,哭了三天三夜,后面是血。文感动之余,便请玉匠认真琢磨这块玉。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玉,所以他称之为“何石碧”。

和郝伟在一起,我突然想到,《边河》里的翡翠玉是神农架产的吗?我在板仓坪捡的石头是和氏璧的原生矿吗?想到这里,郝永伟既兴奋又决心弄清真相。

回到驻地后,郝永伟的政治待遇有所提高,他不再每天受到批评。郝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和对党的地质事业的忠诚。1961年,组织作出了向他“脱帽”的决定。

宽松的政治环境为郝永伟研究何士璧带来了契机。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造反派像疯子一样攻击他,批评他对何的研究唤起封建残余精神,为帝王将相翻案。最让他伤心的是,他辛辛苦苦收集多年的矿石样本,包括神农架板仓坪采摘的“石头”,都被叛军一扫而光。

1972年,在繁忙的工作之后,郝永伟秘密进行了和氏璧的探源工作。他设法借阅了3000多册二十四史,以及《韩非子》、《战国策》、《山海经》、《水镜注》、《湖北通志》等大量书籍。,并一字不差地抢救出了何的记录。首先,他阐明了他石碧-习覃-郭川-Xi-毁灭的全过程。

隋珠和璧(隋侯之珠图片)插图(2)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15城换和氏璧未果的情况下,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举灭了赵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和氏璧。他命李斯封笔,玉工孙寿镌刻“受命于天,万岁”。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先在咸阳奋进灭秦。秦王子婴骑着一匹白马,坐在一辆普通的车上,脖子上挂着祖先的皇帝印章(和氏璧),在霸陵(今Xi安坝水东岸)向刘邦投降。此后,该法令由汉代皇帝代代相传,并被称为“汉郭川Xi”。于是,何璧成了“天下共享之宝”,后来历经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封入文,谋反,封入后唐。公元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自焚。1600多年后,历经100多位皇帝之手,何氏、毕毁于改朝换代的血雨腥风。

然而,何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唐末的自焚而消失,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仍然相信它的存在。北宋、辽朝、南宋、金朝、元朝、明朝的皇帝,至今还梦想着这个传世之宝。在他们看来,国玺不传,国家不立,皇位不稳。因此,为了找到这个国玺作为傅锐,他们毫不犹豫地发动战争,并夺取它。一些不法之徒趁乱伪造、仿造,导致各个朝代出现了很多赝品“何”的情况。

和氏璧一片哗然,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出头才平静下来。此刻,也许皇帝明白了“知天下者在仁义,而不在此宝”。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皇帝对此感兴趣了。

Hibi是一种什么样的「石头」?郝伟的心里激起了更多的波澜。据史料记载,和氏璧是一种平圆中心有孔的玉器,具有“侧看色白,正看色绿”、“绿而玄色,大放异彩”的特点。古史家多有考证,和氏璧是绿松石,也有人认为是软玉(蓝田玉和白玉统称)。经过郝伟的反复科学鉴定,否定了这两种说法。

他和郝伟一起拨开笼罩在玉石上的层层迷雾,把目光聚焦在“月光石”上。月亮石以现代地质学家张命名,称之为“秋月皎洁”。张先生指出,月光石有晕现象,部分月光石有猫眼是由于长石晶体中另一种长石包裹体的定向排列,在强光照射下具有变色特征。他还认为和氏璧可能是月光石,并指出其产地可能在神农架南漳、珠山一带。

郝伟将神农架的石头与历史上记载的月亮石的原貌和特征进行了对比,发现其颜色、变色和闪光惊人的相似。

隋珠和璧(隋侯之珠图片)插图(3)

一个科学的结论不能简单的定格在形状上,关键要看神农架有没有月光石的地质背景,以及包浦、边河的历史地理条件。

1976年,郝永伟再次收拾行囊,踏上神农架,追寻他18年前留下的足迹。还好,当年的学习笔记还在。他跟着地图,扩大研究范围,直到登上海拔3105米的“华南第一高峰”神农顶。之后,郝永伟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两次进入神农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航空空调查等科学手段进行勘探。勘探表明,该地区具备生产月光石的地质条件。

让高兴的是,根据古籍记载和清代同治年间《房县年谱》(公元1866年)所附《古县志》所标注的位置,汴河在京山关押蒲的地方,就在今天神龙家的板仓坪和河一带。

边河常年生活在深山里,在顾靖板仓坪和余音河一带耕种,所以有可能采集到蒲。从神农架到丹阳(楚国国都,今河南省淅川县)陆路做礼物是可以的。公元前689年,楚国都城由丹阳迁至郢(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济南市)。当卞和失去双脚的时候,他只能双手抱头在荆山脚下哭泣...历史记载与今天的调查比赛如此一致,郝永伟喜极而泣。

1984年,郝永伟在全国地球科学史学术会议上宣布了这一发现。在他的科学研究报告《和氏璧探源》中,他断言和氏璧是月光石,产于神农架南漳以西的板仓坪和余音河,即边和持普之地。

郝伟的成就犹如陨石,震惊了学术界。我国地质、考古、历史、地理、宝石界的权威人士和学者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87年2月28日,新华社向海内外发出电报:郝用30年心血考察和氏璧产地。

隋珠和璧(隋侯之珠图片)插图(4)

许多历史记载把“隋(珍珠)和这两件宝物”相提并论。隋柱的地位和价值与何弼相当。

1972年春天,郝永伟和他的妻子被“解放”并回到了队伍中。他们被分配到湖北省睢县地质支队进行勘探。这种偶然的安排给郝永伟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睢县是古代隋朝的领土,也是隋炀帝的出生地。

据史书记载,隋侯夺得明珠后,引起了各诸侯国的觊觎,楚王更是垂涎三尺。公元前740年,楚武王即位,一举割据隋朝,隋朱落入王武手中。秦楚被灭,隋柱被秦始皇取去,与和氏璧一起视为国宝。秦死后,隋柱就销声匿迹了。

隋柱是什么宝?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隋柱是物质之珠。但从我国古墓出土的大量“白珠”、“淡绿珠”、“琉璃珠”来看,珠子虽然珍贵,但显然无法与洁白直径的耀眼隋珠相比。

有学者认为穗珠是萤石(俗称夜光石)。郝伟在实地考察时发现,古代隋国有萤石分布,但萤石硬度低,容易破碎。况且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萤石制作工艺品,不可能把它当成稀世珍宝。

1972年11月28日,郝永伟在钟祥市张集镇九华寨山区发现大量金伯利岩(注:金伯利岩是原生金刚石矿的主要母岩,因首次发现于南非金伯利而得名)。郝伟立刻意识到穗珠很可能是钻石。

钻石,俗称钻石和蓝宝石。晶莹剔透,因此被誉为世界“宝石之王”、“皇冠明珠”。

1978年11月19日,郝永伟夫妇再次深入大洪山脚下,在覆盖着金伯利岩的大山里发现了40多颗钻石。虽然这些钻石的大小不能和穗珠相比,但它们的特征是一致的。经过仔细研究,郝永伟用大量事实证明,穗珠是宝石级钻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923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