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

自2018年以来,中国将每年农历的秋分定为“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并被写入《乡村振兴促进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9月23日

自2018年以来,中国将每年农历的秋分定为“农民丰收节”。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并被写入《乡村振兴促进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9月23日,将举行第五届农民丰收节。农业部办公厅明确,今年丰收节要以“喜获丰收,喜迎盛会”为主题,组织安排特色节庆活动,做到助农惠农,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农村消费。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什么时代意义?农民如何获得好收成?数字技术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哪些新机遇?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山。

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21世纪: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和举办对推动乡村振兴有什么作用?

张晓山:在我看来,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中国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一贯重视,以及党中央对农民的深切关怀。

秋天是五谷丰登的季节,也有望有个好收成。国家层面,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季,也是希望全体人民牢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一刻也不能放松。

此外,农民丰收节是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的致敬,增强了农民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一节日的设立和庆祝也向农民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即国家重视农业和粮食安全,希望农民能种出更多更好的粮食,坚决担负起粮食安全的重任。同时也引导和帮助农民在实践中获得丰收。

21世纪: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业状况。您曾经说过,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小农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如何促进小农户丰收?

张晓山:我国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事实上,中国农民的平均耕种面积约为0.6公顷,仍有1亿多小农户在耕种家庭承包的耕地,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短期内我们很难完全实现规模经营,所以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使他们转变为现代农民。

小农生产经营规模虽小,但通过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小农生产成本,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从而将小农与社会化服务有机衔接,逐步实现向现代农民的转变。

产前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是联合购买农资,产后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形式是联合销售。农业中的社会化服务更加丰富,主要是通过发展从种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效应。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农业企业、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等。

数字技术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21世纪:数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技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哪些新机遇?

张晓山:第一,产业发展方面,数字技术帮助农村产业现代化。以农业为例。如前所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中国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差异化条件,不断开发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社会化组织在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应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上直销、商品直播等活动也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打通农副产品到市场“第一公里”,农资消费品到农民家庭“最后一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农民增产增收方面,过去农业生产是生产型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各大电商平台和大数据可以为农民的生产行为提供清晰的市场信号,使农业生产逐步转向需求导向,农村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渠道畅通。

第四,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方面,通过发展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科学的种植方法、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可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降低成本,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第五,在乡村治理方面,数字技术帮助村民更便捷地了解村委会、村民小组等方面的情况,高效双向传递有效信息,提高乡村公共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数字技术本身概念比较宽泛,其发展为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助于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破除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梗阻

21世纪:十四五规划明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农村一直面临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应该如何打破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的梗阻?

张晓山:目前服务农村的金融组织主要是正规金融组织,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养殖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比较大,有一定的农机等农业设施进行风险抵押,资金需求比较容易满足。虽然小农户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但他们往往最难获得贷款服务。

这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村地区,交通相对不便,小农户贷款额度小,居住地分散。金融机构为其提供服务的交易成本远高于城市;二是小规模农户缺乏抵押物和信用担保,因此贷款的金融风险较大,金融组织为农村小规模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较低。

为了消除金融供给方对农户发放贷款的障碍,实现金融供给与农村金融需求更有效的对接,促进金融供给更好地在农村落地并充分发挥其效益,需要金融中介提供服务。

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基层供销社,以及村委会、村民小组等成熟的农村组织,都可以发挥融资服务中介的作用。这些机构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和助手,也是农户信用评级的提供者和可能的贷款担保人之一,帮助正规金融机构消除后顾之忧,使其放心、快捷地向农户提供贷款。

为了满足小规模商业实体的金融需求,我们需要更好地推动金融改革。在良好的政策引导和政策环境下,各类经营主体才能有发展的物质基础、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乡村振兴才能进入快车道,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世纪》:乡村振兴资金来源广泛。应该如何处理资金投入的多主体关系,形成合力?

张晓山:乡村振兴的资金是由多个主体多渠道提供的,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

政府应提供市场投资积极性不高或操作困难的资金,如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等。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企业也应该为农村发展提供一些投资和建设。要让企业更好地为农村服务,就要创造有利于企业投资农业经营的制度环境。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主要是在政府和企业无法覆盖的领域或小规模的基金中筹集资金。

要保证各资金投入主体各司其职,更好地服务农民和乡村振兴,我认为关键是要深化改革,鼓励多元化的要素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共同富裕,最终实现整体的乡村振兴。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034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