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口(滕州人口)

充满活力、力量和魅力的青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和生活的家园。3月17日,青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联合发布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充满活力、力量和魅力的青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和生活的家园。

3月17日,青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联合发布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全面详实的数据记录了青岛市过去一年的努力和突破,凸显了青岛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活力、新动能的产生和变化。

其中,人口总量稳步增长。统计显示,2021年末,青岛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025.67万人。与去年底相比,增加了15.1万人;与第七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8.5万人。

查阅历史数据可以发现,目前青岛常住人口年增量处于近十年来的高位,增长势头良好。

人口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城市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口的竞争。滋养和聚集一定规模的人口,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信心。

近年来,青岛常住人口的趋势性变化是青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说明青岛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在不断增强,反过来又会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01.突破千万大关,晋升全省第二。

青岛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1年GDP 14136.46亿元,从2020年的16.96%增长到2021年的17.01%,位居全省第一。

但长期以来,青岛的人口规模并没有像GDP那样在全省具有领先优势。

青岛人口(滕州人口)插图

10年前,2010年,青岛常住人口871.5万。当时临沂常住人口1003.94万人,潍坊908.62万人,青岛位居全省第三。

人口是最大的资源。纵观全国,经济大市都是人口大市,经济大市往往也是所在省份人口大市。

就是人口竞争力。青岛要想成为全省的领头羊,必须聚集更多的人才,培养更多的人才。

经济发展促进人口集聚,人口集聚有助于经济发展。

2017年,青岛GDP突破万亿元,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岛市常住人口为1007.17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35.66万人,10年来年均增加13.57万人,年均增长1.46%。

这是继住建部《2018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认定青岛为全国15个特大城市之一、2018年山东省首个特大城市之后,青岛人口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青岛人口(滕州人口)插图(1)

十年来,青岛常住人口在全省的位置悄然发生了变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岛市常住人口为1007.17万人(增加135.66万人),临沂市为1101.84万人(增加97.9万人),潍坊市为938.67万人(增加30.05万人)。

青岛的人口集中度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普查数据显示,2011-2020年十年间,青岛人口增幅全省第一,分别比济南和临沂多26.67万人和37.76万人,分别提高了第二位和第三位,年均增长1.46%,高于全省0.8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占全省总人口的9.92%,比2010年提高0.82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青岛常住人口超过潍坊,升至全省第二。与此同时,青岛与临沂的差距从十年前的132.44万缩小到94.67万。

这一良好势头仍在继续。

《2021青岛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0年底,青岛常住人口增至1010.57万人,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3.4万人,比2019年增加18.27万人。它对潍坊的优势扩大到71.21万人,与临沂的差距缩小到92万人。

此次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025.67万人,比上年增长1.49%,比2020年末增加15.1万人。由此,青岛对潍坊(2021年底常住人口940万)的优势扩大至85.67万人。(截至记者发稿时,临沂尚未发布2021年底常住人口数据。)

青岛人口(滕州人口)插图(2)

如果目前的增长势头能够持续,青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山东第一大人口城市。

根据《青岛市“十四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130万人,实际服务人口达到1300万人。到2035年,人口增长优势充分显现,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270万左右,实际服务人口接近1500万。

这些目标实现后,青岛的城市能级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城市发展的基础将更加坚实。

02.更好的结构和更高的质量

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位次的提升,青岛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

多年来,青岛在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区面积,不断提高城区人口吸引力和承载能力,人口集聚成效显著,城市化率稳步提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青岛市常住人口中,城镇居民768.85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95.31万人,增长34.05%,年均增长2.97%,快于全市平均人口增速1.51个百分点。

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76.34%,比2010年提高10.5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5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比同期全国高12.45%,全省高13.29%。总体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此次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青岛市常住人口791.5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17%,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青岛人口(滕州人口)插图(3)

近十年来,受各地区产业发展、区位优势、政策支持、交通便利等综合影响,各地区人口规模变化明显,西海岸新区人口增幅最大,城阳区人口增幅最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口增加的7个区市分别是西海岸新区、城阳区、李沧区、即墨区、胶州市区、崂山区和市北区,分别增加51.1万人、37.24万人、22.49万人、15.89万人、14.47万人、12.29万人和7.62万人。

青岛人口(滕州人口)插图(4)

与此同时,青岛常住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从2011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青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普通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入驻,全日制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同时,随着青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引智引智工程的不断推进,全市高学历人口规模快速增长,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市接受各类教育人口914.86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785.34万人)增加129.52万人,增长16.49%。其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口增加97.58万人,增长75.3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学历人口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都位居第一。

在全国18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中,青岛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人排名第12位。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排在第11位。

此次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青岛市共有29所高校(含民办高校)。全年招收研究生2.1万人,在校研究生6.2万人,毕业生1.4万人(不含青岛研究院研究生)。普通高校招生11.5万人,在校生39.5万人,毕业生10万人。

人才数量和比例有所增加。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青岛新引进人才26.1万人,人才总量超过251.1万人。人才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人口素质逐年提高。

03.适度膨胀,增强吸引力和承载能力。

人口趋势变化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面、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总人口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红利减弱...这些变化给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长期人口发展战略事关全局。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发挥战略叠加、对外开放、区域协同等多重优势的重大机遇期,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户籍政策改革的突破期和公共服务需求上升的矛盾期。

青岛人口(滕州人口)插图(5)

与全国一样,青岛常住人口生育水平进一步下降的风险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挑战将不断显现,削弱人口红利,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潜在经济增长率。

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质量效率的提高,新兴产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人力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城市间的人口竞争将更加激烈。青岛急需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格局。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口的流动性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和改善,人口的集中、流动、生产和生活方式将发生深刻调整。青岛面临着提高健康城市建设水平、全方位维护和推进人的现代化等多重任务。

与前排城市相比,青岛人口规模大幅增加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国18个千万人口以上城市中,青岛以1007.17万人排名第16位,明显低于GDP在全国的排名。

要强化人口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聚战略,适度扩张,不断促进人口规模增长。

青岛人口(滕州人口)插图(6)

人口受教育水平是反映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和潜力的体现。近年来,青岛高学历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文化素质显著提升。但综合比较表明,随着青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在全国18个千万人口以上城市中,青岛城市化率排名第14位,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空。要着眼于人的现代化,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集聚战略;突出产业基础,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重视城镇和街道建设,引导生活方式由粗放向便捷转变,推动青岛城市化率向合理区间发展。青岛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到来,我们需要乘势而上,更加努力。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遵循人口发展规律,积极承接国家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体系,充分激发人口发展活力,全面扩大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城市空、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889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