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云州,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北钥”。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南都、辽金元初都城的都城。境内名胜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云州,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北钥”。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南都、辽金元初都城的都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本文将论述历史时期大同地名及区划的演变过程。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

春秋楼烦春秋娄烦

春秋时期,大同位于晋北娄烦部落,是华夏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处。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1)

战国赵国战国

战国初期,晋国内政混乱。汉、赵、魏三族分晋,赵国北败娄烦,皆属赵。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2)

秦代雁门郡大雁门县

战国中后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崛起,开始了对东方诸侯国的统一吞并战争。在统一的过程中,秦国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秦朝时多属雁门郡,地名平城。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3)

西汉并州雁门郡西汉并州雁门县

秦朝灭亡后,西汉基本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实行郡国并行制。西汉中后期,在县级以上增设州牧署(刺史署),原为监察机关,后逐渐演变为县级以上的军政机关。州、郡、县行政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汉时,并州刺史雁门郡是北方防御匈奴的重要据点,地名平城。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4)

东汉并州雁门郡东汉并州雁门县

东汉地方行政与西汉基本相同。它仍然采用郡县制,实行州、县、郡三级行政。多属并州刺史雁门郡,地名平城。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5)

三国鲜卑部三国鲜卑部

东汉后期,地方州牧和豪强地主不断扩张,日益威胁中央集权。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三国时期,中原势力向南收缩,大部分属于鲜卑部落。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6)

西晋鲜卑部山西鲜卑部

三国后期,长期保持联盟关系的吴、蜀相继衰落,三足鼎立的力量对比逐渐被打破,统一战争的主动权被曹魏夺取。西晋建立后,再次实现了南北统一。西晋时,大同还是鲜卑部落。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7)

北魏恒州北衡州

南北统一后,西晋政府迅速走向腐败,“八王之乱”后,西晋在内耗中走向灭亡。东晋十六代至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国家政权,地方行政相对混乱。北魏时期,大同为北魏初期的都城衡州,地名为平城。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8)

隋代马邑郡达玛伊县

南北朝后期,南朝在“侯景之乱”后彻底衰落,再次失去统一的机会。北朝东西分裂后,西魏(北周)由弱变强,主动统一战争。隋朝建立后,重新创造了统一的局面,重新实行县级行政。大同属玛依县,地名在云端。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9)

唐代河北道云州唐代河北道运州

唐朝建立后,继承隋朝的郡县制,增设县级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实行省、州、县三级行政,并在部分地区设置知府、使节,掌管地方军政大权,地方势力再度崛起。唐朝时,多属河北省云州,是北方重要的军事据点。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10)

辽代西京道大同府大同府黛溪京道

五十年代期间,幽云十六州被契丹占领,使中原王朝失去了对游牧政权的重要军事屏障。辽朝时地方行政基本沿袭唐朝的体制,大部分隶属西京路大同府,地名在云端。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11)

金代西京路大同府黛溪京路大同馆

辽朝灭亡后,金朝继续南下作战,最终消灭了北宋政权。在地方行政方面,金朝基本沿袭了北宋和辽朝的制度,大部分隶属于西京道大同府。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12)

元代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元代中书省山西河东道宣慰司大同路

元朝建立后,由于空疆域辽阔,在宋金两朝制度的基础上,增设行省,开创了后世的行省制度。元代时,石大属大同道,山西道宣,舒适部,河东,中书省。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13)

明代山西大同府明代山西大同府

明初,统治者一方面继承了前代的省制,调整了省界,产生了许多崭新的行省。另一方面,为了显示与前朝的区别,他们将行省改名为承办宣传政事的部门。明代,山西承宣政事部所属的大同府是北方边陲的重要军事要地。

大同市属于哪个省(大同市有几个县)插图(14)

清代山西大同府清代山西大同府

清初大部分制度沿袭明朝的制度,省界再次调整,基本为后世的省界奠定了基础。清朝时,多属山西大同府。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s0.pstatp.com/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历史变迁,历史地图》,谭启祥主编

¥48

相关资料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地名演变对照表》。我们谈论历史地理和人文教育。请喜欢并关注约翰杨老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713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