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

很多参加公考或者事业单位的朋友都知道,数据分析是一个很容易掌握但是也很容易在考试中出错的部分。因为它不仅考察了我们的计算能力,而且数据分析中的一些统计术语在概念

很多参加公考或者事业单位的朋友都知道,数据分析是一个很容易掌握但是也很容易在考试中出错的部分。因为它不仅考察了我们的计算能力,而且数据分析中的一些统计术语在概念的识别和区分上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小伙伴很难列出正确的计算公式,丢分。今天我们就带大家研究一下刺激增长率和增长贡献率的异同。

首先,理解概念。拉高增长率是指部分增长率带动整体成交量增加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拉升增长率=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

比如2020年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20%。增长贡献率是指部分增长占总增长的比重,计算公式为:增长贡献率=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1)

比如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5%。

其次,分析异同。通过对定义和计算公式的理解,我们发现两个术语的相似之处在于考察点都与增量的一部分有关,且增量的一部分在计算时处于分子位置。区别在于,拉动增长率是局部拉动整体增长的百分比,即其本质是增长率,所以拉动增长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是整体基期;增长贡献率是部分增长与总增长的比值,即其本质是比例,所以增长贡献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就是总增长。而在整体中,各部分对整体的贡献率之和等于1。

掌握了刺激增长率和增长贡献率的相关知识点后,我们通过真题来感受一下: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2)

【例1】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201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555万亩,比2017年下降0.8%。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75公斤/亩,比2017年增长0.2%。粮食单产408公斤/亩,比2017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6579亿公斤,比2017年下降0.6%;其中,粮食总产量(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为6102亿公斤,比2017年下降0.8%。全年粮食产量虽有下降,但降幅不大,仍处于高位,是丰收年。

如果2018年水稻总产量同比增长0.5%,那么水稻总产量带动粮食总产量增长:

A.0.154%

0.172%和0.185%

【答案】c

【解析】第一步,考察刺激增长率的计算。

第二步。定位课文材料“粮食总产量(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为6102亿公斤,比2017年下降0.8%”和栏目中的表格“大米”。

第三步,根据拉动增长率=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3)

,需要解决2018年水稻的长势和2017年粮食的产量。显示增长=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4)

,0.5%=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5)

,按照计算n+1增长的原则,代入数据,2018年水稻产量同比增长=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6)

≈10.55(亿公斤)。根据基期=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7)

,增长率为-0.8% < 5%,考虑乘除法的近似计算,代入数据,2017年粮食总产量=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8)

≈6102+6102×0.8%≈6102+6.1×8≈6151(亿公斤)。水稻总产量带动粮食总产量增长≈。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9)

≈0.172%。

因此,选择选项c。

【例2】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3255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了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高3.6个百分点。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收入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工资性收入中,镇区人均劳务收入1178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农民工人均收入1015元,比2005年增加557元,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

“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值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约为:

A.37.1% B. 43.6%

C.47.2% D. 50.4%

【答案】c

【解析】第一步,考察增长贡献率。

第二步,定位第一段和第二段。“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664元”“2010年工资性收入比2005年增加1257元”。

第三步:根据公式,增长贡献率=,选项第一位相同,分母从左到右截取前三位。数据代入,增长贡献率=,前两个商直接除以47。

因此,选择选项c。

通过概念、公式、计算技巧和注意事项,相信你对“平均增长率和增量”应该有了清晰的认识。希望你能收拾好记忆,然后多做练习掌握。相信你在今年的公考中一定会受益匪浅。

你上岸吧,涂画会全程陪你!

比值增长率(增长率与增长比率)插图(1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340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