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尺9是多少厘米(2尺8寸半是多少厘米)

演讲者:周乾地址:中国国家图书馆“金文论坛”。地址:2021年7月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专家。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

演讲者:周乾

地址:中国国家图书馆“金文论坛”。地址:2021年7月

2尺9是多少厘米(2尺8寸半是多少厘米)插图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专家。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省部级项目数十项,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200余篇,出版著作10部。

太和殿,俗称金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明清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厅。和谐殿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而建,名为奉天殿。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名为内廷,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为今日。和谐殿历史上历经五次大火,现存建筑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谐厅宽11间(长度方向),深5间(宽度方向)。它长64米,宽37.2米,高26.92米。加上平台底座,高35.05米。它是故宫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最大的建筑。

很多人认为太和殿是皇帝每天上朝的地方。实际上,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各种仪式的地方,实际上很少使用。明清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是太和门和干青门。明清时期,太和殿举行的活动主要是隆重的仪式,如皇帝登基、皇帝大婚、皇后任命、御前出征等。此外,每年在长寿日、元旦和冬至,皇帝都会在这里接受文武官员的问候,并设宴款待王公大臣。

来自大运河的太和殿

有人说太和殿是“大运河漂来的宫殿”,这是有道理的。主要原因是太和殿刚建成时,其核心材料是楠木,材料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水运。虽然楠木的强度和其他木材差不多,但楠木具有香味独特、不怕虫蛀、不怕腐朽、不易变形等优点。是建造宫殿的绝佳材料。

建造太和殿所需的楠木主要来源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贵州、浙江、山西等地的深山老林。《明史》上写着:“永乐四年,秋闰月,上谕是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派大臣到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等地采木。”这是建设的开始。和谐殿使用的楠木巨大,最大直径2米。这么巨大的木头长在山里危险的地方,砍下来不容易,要走出大山更是难上加难。当木匠找到他需要的大木头时,他首先需要把它砍下来。工匠们先用木头搭建了一个平台,然后让打手上台去砍断枝叶,同时拉好绳子,防止木头掉下来砸伤人。情况类似于今天的人工砍树。砍倒一棵大树后,斧手在大树上砍出一个洞,称为“穿鼻”,用于拖运和拖拽。打完鼻洞,还得把大树拖下山。然后“找车厢”,即像铺设铁路一样,在路基或沿路面支撑上平行铺设两排杉木,每隔五尺横放一根木材,方便木材运输。木材运到山沟后,工匠们将木材滚进山沟,编织成木筏。雨季山洪暴发时,将木筏冲入河中(京杭大运河),沿河而行。官员们沿路值勤,以避免木材的损失。大树从不同的砍伐地运到北京,大概需要两到三年,或者四到五年。

木材的运输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通惠河到北京的神木厂。神木厂就在今天崇文门外。运往神木厂的木材来源主要有:浙江木材从富春江进入京杭大运河,经天津进入北运河,再经通惠河进入北京,再运往神木厂;江西省的木材通过赣江进入长江,两湖的木材通过湘江和汉水进入长江,四川的木材通过嘉陵江和岷江进入长江。然后在镇江、扬州等地会合,经京杭大运河北上,到达通惠河,进入神木厂。第二,山西桑干河穿过永定河,把木材运到北京的大木仓。现在,北京西单以北一点的大木仓胡同因建造宫殿的木谷仓的位置而得名。木材运至上述地点后,由骡车运至太和殿施工现场。

在没有大型运输机械的情况下,太和殿所需的楠木材料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运往故宫,从而满足了建筑对木材的要求,这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2尺9是多少厘米(2尺8寸半是多少厘米)插图(1)2尺9是多少厘米(2尺8寸半是多少厘米)插图(2)

太和殿内景资料图片和谐之殿内部资料图片

2尺9是多少厘米(2尺8寸半是多少厘米)插图(3)燕尾接头安装示意图数据图片

2尺9是多少厘米(2尺8寸半是多少厘米)插图(4)和谐厅金砖地面资料图片

2尺9是多少厘米(2尺8寸半是多少厘米)插图(5)太和殿宝箱资料图片

2尺9是多少厘米(2尺8寸半是多少厘米)插图(6)什么侧视图数据图片

榫卯连接技术

和谐殿的柱子与水平小构件(梁、梁)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榫卯来进行的。这里的“榫卯”指的是榫卯。其中,凸榫位于梁端,并加工成凸部;插座位于柱顶,从柱顶切去一部分木材,形成凹形插座,即插座。梁(方)端的榫头插入立柱顶部的插口内,形成榫卯连接;榫卯连接的位置可以称为榫卯节点。和谐殿有数十种榫卯连接,其中柱与额的连接是其中之一,称为燕尾榫连接。这种榫卯连接的特点是,额头末端的榫眼加工成燕尾形,而柱顶的榫眼则相应地加工成相同形状和大小的槽口。和谐殿的柱子和额头的节点做成燕尾形,安装方向是自上而下。一方面体现了燕尾接合的智慧。从平面形状看,燕尾榫接头为非矩形,特点是根窄端宽,称为“乍一看”;从立面形状来看,燕尾接合榫不是长方形,下窄上宽,称为“滑”。燕尾榫接头的“乍看”使榫头插入插口后很难水平拔出。原因是当榫头从插座中水平拔出时,榫头的垂直截面积越大,榫头与插座贴得越紧,所需的水平外力就越大。所以燕尾榫接头不容易产生水平拔榫。燕尾接头的“滑移”使燕尾接头自上而下安装,其水平截面面积越大,榫头与承口越紧,所需的垂直外力也越大,因此榫头与承口垂直连接牢固。燕尾榫“突”和“滑”的做法,保证了榫与插口的可靠连接,有利于木框架的稳定,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燕尾榫安装方式的智慧。燕尾接头自上而下安装。在古代宫殿的建造过程中,首先是柱,然后是梁的安装,最后是瓦墙的建造。梁枋端部采用燕尾榫,垂直方向安装,有利于燕尾榫与插口的垂直挤压,安装好的榫不易从插口中拔出。不仅如此,这种安装方式也有利于立柱的定位。因为横梁一旦水平安装,柱子就需要错位,为安装腾出空间空。同时,燕尾榫接头榫头水平插入榫眼时,会破坏榫眼的初始截面尺寸,影响榫卯接头的拉动功能。可以认为,燕尾榫接榫垂直安装是适合这种类型榫卯连接的安装方式,既有利于接头本身的稳定,又能把对整个木框架的扰动降到最低。

榫卯连接方式有利于太和殿的整体建造。中国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木材易加工、重量轻的特点,对这些木质构件进行预处理,避免了现场对木材进行挑、凿、刨等工序造成的环境脏乱。但柱和梁只能现场安装,有利于快速施工。

金砖技能

和殿的建造技术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髓,金砖地就是典型代表。金砖不是真金打造的砖块,而是对大尺寸方砖的“雅称”。

“金砖”这个名称的由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金砖是在苏州陆慕余姚村制造,运到北京,所以叫“北京砖”,后来演变为“金砖”;第二块砖烧制后,质地极其坚硬,敲击时会发出金属的声音,犹如黄金,故名“金砖”;第三,这种砖由于烧制工艺复杂,成本极其昂贵,被民间称为“金砖”。与普通的方砖不同,砖在烧成、切磨、铺砌等各个方面都要求极高。铺好的地面平坦如磨盘,光滑如镜,质地极其牢固。几百年来光亮如新,是一般方砖所不能及的。

金砖的烧制是一个要求很高的过程,从取土到出窑一共八个步骤。烧制过程往往需要一年半,而普通方砖的烧制只需要十多天。烧成后的砖必须颜色纯青,敲击声大,形状端正,无破损。为了保证金砖的使用,每个金砖还配有一个辅助砖(可选砖)。砖烧好后,由京杭大运河运到北京通州水运码头,再用骡车运到故宫。

砖的铺贴工艺和普通砖地面差不多,但是要求特别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清工业部《工程实践规则》规定,切割、打磨两尺见方砖时,每个工人一天只能切割三块砖;铺砖楼需要一个瓦工和两个劳力,每天只能铺五块砖。和谐殿铺贴砖地面的具体步骤主要有垫层处理、定标高、冲洗、取样、揭盖、灌浆、缝、缝尺、制动、定点、浇水、钻孔等。其中最重要的工序是泼墨和钻孔。“泼墨”就是在地上泼或刷两遍热明矾水。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地面不受风化。明矾水的制备方法如下:将10份黑烟用酒或胶溶化后与1份明矾混合;将红木刨花加水煮沸,待水变色时取出刨花;然后,将黑烟灰和明矾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煮沸,直到水的颜色变成深黑色。钻孔就是在地面上浇桐油,增加砖层的硬度。地面干燥后,在地面上倒3cm左右厚的桐油,然后来回推动桐油。当桐油完全渗入砖层后,用刮刀刮掉多余的桐油。之后,将石灰粉与石灰粉混合,使其与地面砖的颜色相似。然后将灰撒在砖面上,厚度约3cm。2 ~ 3天后,灰与砖面粘在一起,然后刮掉砖灰,用软布擦拭地面。泼墨钻诞生后,需要在金砖地板上加热打蜡。“热蜡”就是打蜡,就是用烤蜡机把石蜡烤熟,让它均匀地滴在砖面上。烫蜡的主要目的是使地面光亮,蜡固化后可以隔绝空气体、水和灰尘,还能起到防止磨损的作用。以上工艺铺成的砖地面,极其坚硬,油润如玉。

建筑之美

和谐殿位于故宫中轴线的南面,“中”、“南”都能体现封建王朝的皇权思想。太和殿的布局也体现了“九五”的理念。中国古代阳的奇数中,“九”最大,“五”居中。《周易·干》中有一句警句:“九五,飞龙在天,好见大人。”所以九五是皇帝位。和殿轴线距离的总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0.13米和33.35米,两者之比正好是9: 5,与九五一致。

太和殿的立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圆”的观念。“圆处”其实指的是测量天、地的方法。“天圆”是指天空的度量要以“圆”的程度为标准,也就是圆周率。古代“三日”简称“三日两地”,指的就是圆周率。“地”是指地的量必须以“方”计算,“两地”是指“方”,即边长乘以边长。方圆比率最直接的数字是√2。这个长方形的长宽比是√2,成为故宫很多宫殿规划设计的重要数字。比如太和殿本身的高度是26.10m,而从下檐和柱头的位置到屋顶的高度是18.54m,两者之比为26.10: 18.54 = 1.41 ≅ 2。从比例构成来看,太和殿下檐顶部到屋顶的距离就是直径。画一个圆。圆的外接圆的对角线旋转到垂直于地面的角度后,对角线的长度正好是太和殿的高度。不仅如此,如果以太和殿的高度为直径画一个圆,圆的外接圆正好占据太和殿最高和最低的四个角。最重要的是,太和殿的立面造型是基于“天是圆的,地是圆的”的理念。

和谐殿的屋顶为重檐形式,是中国古建筑最高的屋顶等级,体现了建筑本身的雄伟和壮观。重檐屋顶的主要形式是:两个屋檐,屋顶包括一个主脊和四个斜脊。需要注意的是,“山脊”是两个斜坡的交点。比如前后坡的交点叫“正脊”,坡的交点叫“驼峰脊”。屋脊由多层瓦片堆叠而成,在横截面上形成凸凹曲线,在立面上增加了建筑的总高度,突出了建筑的宏伟和威严。驼峰山脊的曲线和舒展上翘的翼角给人一种飘逸向上的感觉,粗大的屋顶轻盈挺立,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造型特征。从上到下,和谐殿屋顶的坡度由陡变缓,形成柔和优雅的曲面,而与斜坡相交的屋脊则形成优美流畅的曲线。

和谐殿的金丝彩绘龙纹楠木宝座,是故宫中做工最精美、装饰最豪华、档次最高、雕刻最精美的。它位于大殿中央的七级台阶高台上,后面有七个雕刻着龙纹和云纹的大型彩绘屏风。宝座上部采用圆背椅,下部由宽大的“须弥”座支撑。太和殿皇帝宝座上的漆金和踏板是以最高贵的形式设计的。和谐殿宝座之上,天花板正中,有一种“穹起如伞似盖”的特殊装饰,称为“藻井”。和谐殿藻井纹饰均匀、对称、华丽,种类丰富,雕刻技艺精湛,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精湛的建筑技艺。宝座两侧有六根盘龙金柱,分两排,东三根,西三根。每根金柱高12.7米,直径1.06米,点缀着雄伟的空太和殿。金色的柱子上各画着一条龙,身体包裹着整个柱子,昂着头,张着嘴,仿佛在云雾中穿行。每根柱子底部都绘有海水峭壁,汹涌的海浪拍打着岩石,激起层层浪花,衬托出龙腾虎跃的磅礴气势。

色彩之美

太和殿的建筑色彩是其建筑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和谐殿的瓷砖表面是黄色的。古人认为黄色是中性色,是最正统、最美丽的颜色,是皇权的象征。瓦面为黄色,表示该建筑是献给皇帝的,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地方。相比之下,老百姓的屋面瓦不能用黄色,一般用黑色。这种黑瓦面在古代称为“布瓦”,老百姓称为“布衣”。

和谐厅的横梁和拱门是青绿色的。绿色是冷色,在阴影中空强烈,轻盈而悠远,让沉重的屋顶感觉轻松,提升了建筑的高度。因为挑檐,所以在房梁下部和斗拱处会出现阴影。用青绿色的彩绘装饰以上部位,有利于体现建筑的女性美。

和谐大厅的柱子和墙壁是红色的。红色给人以饱满、稳定、厚重的感觉。从功能上来说,墙体起到维护建筑的作用,而柱子是支撑建筑屋顶的重要构件。这两种构件都能起到防御和保护建筑的作用,其颜色都是红色,有利于体现阳刚之气,保护皇家建筑。

和殿的台基和栏杆是白色的。白色是优雅、纯洁和高贵的象征。由于太和殿的台柱和望柱上雕刻有精美的龙凤,汉白玉材料的使用有利于凸显建筑本身的高贵。同时,白色的平台与黄色的屋顶和红色的柱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显示太和殿的华丽和典雅。

和谐殿的地面是用金砖砌成的,颜色是灰色的。从位置和功能来看,太和殿的地面不适合鲜艳的颜色,所以是灰色的。这种灰色位于各种色调中间,融入各种色调,形成良好的补色效果。同时,灰色的地面与白色的栅栏板形成鲜明对比,让同样是中调的白色活灵活现。

至于太和殿的整个建筑,蓝天黄瓦,绿檐红柱,白基座和灰地面巧妙的对比运用,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整体色彩感觉。

太和殿的建筑中使用不同的颜色比例不同,黄色和红色是最常用的。其实不仅仅是太和殿,故宫大部分建筑的瓷砖都是黄色的,这体现了故宫的整体形象,也就是皇权的象征;还可以看到红色的柱子和墙壁,这种颜色的比例也很大。古人认为红色是强大生命和守护力量的象征,寓意皇帝山河长存,寿数无穷。红色和黄色在故宫古建筑中的大规模应用,形成了故宫宏伟、庄严、壮丽的美。

屋顶上的宝箱

以太和殿为代表的故宫古建筑在屋顶施工前,施工人员往往要在屋顶主脊中间郑重地留一个洞,称为“龙口”。随后,将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未婚男工会把装有“镇物”的箱子放入龙口,然后用扣脊瓦盖上。盒子叫“宝箱”,放置宝箱的过程叫“收龙”。所谓宝箱,就是装有“镇物”的箱子,其中“镇物”用在建筑物上时,多用于辟邪。在和龙殿前,将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吉日由礼部(掌管天象的机构)的秦田健选定。一位牧师宣读祭祀仪式。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必须穿上朝服,在午门集合。内阁大臣和卫兵聚集在太和门,在祭祀仪式期间轮班站立。祭祀时,牧师、执事、工匠都要在官帽上佩戴彩带和一束鲜花,以示喜庆。

镇物,又称辟邪,是中国的民间信仰和习俗,指用于镇墓、镇宅、镇盗等的民间物件。和谐殿的部分宝物包括:一锭黄金和一张卡片,共重三百二十四分五角;一锭银子一张牌,共重一百二十八分五角;一锭铜一张牌,共重四两;铁一锭,牌一张,共重三两;锡一锭,牌一张,共重三两;八块钱,每个重一两块或者七块钱;五色宝石;五经五卷;五块五色缎;五色线五股;五香三钱;五种药物每种三钱;谷物。其中,“五经”是佛经中的忏悔咒;“香料”是赤绛香、黄芸香、紫沉香、黑乳香、白檀香;“五药”是生地、木香、白花蛇舌草、人参、茯苓;“五谷”是高粱、黄米、粳米、小麦、大豆;“钱”是指用汉文和满文印制“天下太平”字样的铜币(金币),由16K金制成;“五色宝石”是黄色、棕色、蓝色、绿色和紫色的宝石。大部分是水晶做的,颜色代表五行属性;“五色缎”包括蓝、绿、红、黄、白五种颜色的缎;“五色线”包括蓝、绿、红、黄、白五种颜色的丝线。

2007年9月5日上午9时,故宫博物院举行了太和殿大修前关闭宝箱和龙的隆重仪式。大礼堂的宝箱是铜抽屉式的,表面镀金,上面刻有龙纹,还有装镇流器的别针。宝箱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修理中被取了下来,一直放在仓库里。这一次太和殿宝箱里的镇物有五经的黄金和剩余部分,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闭幕式上,时任总统郑宣读了《太和殿修缮工程纪事》,其中记载了太和殿的修缮情况。随后,太和殿改造工程编年史等镇物被工作人员装进黄色锦囊,一起放入宝箱。包装好的宝箱由太和殿施工总监郑重地交给预选的工人,然后工人们沿着通往屋顶中间龙口的瓦脊爬到龙口位置。其间,前后由几个人陪同,称为“保护箱”。待和殿宝箱回放至龙口后,工人们将搭建好的扣脊瓦和泥,即完成合龙仪式。

屋顶上的瑞兽

作为故宫古建筑的典型代表,其重要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屋顶上有造型各异的小动物,堪称“瑞兽”。不仅仅是太和殿,故宫所有古建筑的屋顶都有一个仙人骑凤在竖脊的前面,后面有序排列着各种吉祥的神兽。其主要含义是消灾、驱邪、护宫。古代故宫博物院屋顶的动物数量可以是1 ~ 9的奇数。动物越多,建筑的层次越高。与其他建筑不同的是,太和殿屋顶的动物数量最多,而且数量是偶数,共有10种动物:龙、凤、狮、天马、海马、驴、龟、斗牛、线,这在故宫古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例子。

从功能上看,包括太和殿在内,故宫古建筑屋顶的瑞兽装饰,本来的功能就是保护屋顶的钉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竖脊是屋顶两个斜坡的交汇处,这个位置不仅有斜坡,还有很厚的泥背。这就使得这个位置的瓷砖很容易在自重的作用下滑下,并导致雨水渗入。为了防止泥背上的瓷砖滑落,经常用钉子将瓷砖固定在这个部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的。但裸露的钉子在空空气中容易生锈,雨水也容易沿着钉子渗入屋顶基座,所以古代工匠给钉子带上了“帽子”。这顶帽子是小兽形的装饰品,材质和瓷砖一样,不是釉面就是普通粘土。小兽形的“帽子”增加了瓦片的重量,也相应增加了瓦片与泥背之间的摩擦力,既有助于钉子防止瓦片滑落,又能防止钉子接触空气体,所以在实用功能上是科学的。随着古代建筑技术的成熟,小动物的装饰逐渐与屋顶的瓦片融为一体。由于故宫古建筑的屋顶是分等级的,加上古代皇帝对吉祥动物的崇拜,各种形状的小动物逐渐演变成不同的吉祥动物图腾。吉祥动物的数量体现了建筑的档次。吉祥动物数量越多,建筑档次越高。

除了太和殿,故宫所有古建筑屋顶上的小兽数量都是单数。只有太和殿屋顶的兽数是偶数,是10只。主要原因是火。太和殿在历史上多次失火,火灾后重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太和殿第五次重修,梁九负责修建。梁将太和殿的布局由九间改为十一间,以解决缺少楠木的问题。然而,很快新的问题来了。太和殿重建前,房间数为九间,屋角小兽数为九只。但是太和殿的房间数从九间变成十一间后,屋顶又要重新铺瓦,铺完瓦,相应的尺寸马上就变了。梁久发现,太和殿屋檐的四个角,排列了九个小兽后,每个角刚好多出了一个点,刚好够多放一块瓦的空间。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梁玖决定在这个空位置上增加一个新的神兽,即史航,并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批准。

那么,为什么要把“史航”当成神兽呢?原来,史航长得像天上掌管雷电的雷公(雷震子)。和谐殿多次被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雷击。梁九把这样一只神话中的神兽放在太和殿的一角,寓意非常明显:希望上天“眷顾”它,不要再让太和殿遭受雷劈。

标签

综上所述,太和殿是故宫古建筑的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体现。太和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包含了建筑科学、建筑技术、建筑美学和建筑文化,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传承和发扬。

《光明日报》(2021年08月07日第10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109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