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分多长(1cm参照物图片)

确定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第七册学习情况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有比较物体长度的生活经验,而儿童在高一就对长与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地比较

确定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第七册

学习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有比较物体长度的生活经验,而儿童在高一就对长与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地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本教材第一单元,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两种长度单位,初步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表示法,学习了测量长度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了线段。厘米和米是两种常用的长度单位。认识它们不仅是定量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长度单位的丰富表征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概念空的发展和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达式,可以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2.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根据已有的长度表征,利用身边的物体,通过比较、排除、估计等方法,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估计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可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用多种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利用表象来估计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同学们,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老师:1厘米有多长?(学生打着手势)你认为一厘米有多长?你呢?还有什么物体的长度是1cm?

10厘米有多长?你们真的很有能力!

老师:1米有多长?(学生手势)

老师:5米呢?怎么会?(请上来牵手感受一下)

2.总结:看来同学们对厘米和米已经了解很多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它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厘米和米。【板书:确定长度单位】

老师:今天,CM和Mi来我们班,但他们在一些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让我们看一看。

课件:cm:教室高3 cm左右。

m:教室大约有3米高。

老师:他们在争论什么?教室的高度是3cm还是3m?)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复习厘米和米的长度表示,为本课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第二,解决问题,建立思路。

(1)走流程,定义方法。

1.老师:这就是我们要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贴纸: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教室的高度是3cm左右还是3m左右?】

老师:问题很清楚。应该怎么回答呢?先在脑子里想想,组织好语言再举手回答。[贴纸:这么回答吧]

学生回答

①预设:我认为教室的高度是3米,因为3厘米只有这么短(用手),教室高到不可能是3厘米,所以是3米。

老师:这个孩子会用手做手势,让大家看清楚。他排除了3厘米,然后选择了3米。【板书:排除法】你怎么看?那你怎么知道3米一定是对的?

②预设:我身高一米多,教室比我高,和我一样高的大概有三个,所以我选3米。

老师:哇,你可以拿你的身高和教室比一下,估计教室大概有3米高。多好的主意啊![比较、估计]

预设:我的橡皮擦高度在3cm左右,教室比我的橡皮擦高很多。教室应该是3米。

老师:你真的很会比较。你知道如何与身边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得到想要的答案。

3.老师:你有这么多方法。你记得我们刚刚解决了什么问题吗?(教室的高度是3cm左右还是3m左右?)

老师:是的。你也用了不同的方法去验证。那么我们的结论是什么?教室的高度是3米。

【板贴:检查,结论:板书:教室高度3m左右】

老师: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仅要排除错误答案,还要验证另一个答案。

老师:你真了不起。可以用标准长度,或者自己的身高和熟悉物品的长度作为标准进行推论。你用各种方法选择了正确的长度单位,解决了厘米和米的大问题。给予

击鼓。

【设计意图:教室是学生熟悉的地方,教室的高度是学生看得见的物体,避免学生用空猜测,为学生判断正确的长度单位提供现实素材。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验解题的全过程,突出用长度的表征判断和解题的方法,既有方法的引导,又有测量思想的渗透。】

(B)独立调查和新知识的内化

老师:有了方法,我们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来吧,让老师看看你的技术。拿出学习单。

看需求:

1.独立思考,填写学习单。

2.四人一组谈谈你的判断结果和理由。(大家都得说)

3.组织语言,上台向全班汇报。

向舞台汇报,用各种方式。

1:选2cm:因为2m很长,不可能是2m。

2:选2米:2厘米只有这么长(笔画)左右,不是2厘米,所以选2米。

3:我们认为既不是2cm也不是2m。2 cm只有两指宽,筷子不可能这么短,2 m比我们高,不可能两米。

(孩子更能讲道理,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想法。)

老师: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老师:看来解题时不能简单地用排除法。这两种可能性我们都要判断和验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既然这两个答案都是错的,能帮帮我吗?

改一改就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纠正。预设:2分米或改为20厘米等。

老师:你们真了不起。您不仅可以更改单位,还可以更改数字。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这一环节中自己探索。由于厘米和米单位差别较大,学生很容易用非此即彼的方法来判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本次探究环节旨在让孩子们在排除的同时,知道答案应该由估计决定,他们真正体验到建立表现和使用表征的过程]

第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判断:以下长度单位是否正确?手势。

这本数学书有26米长。()

(2)旗杆的高度约为12米。()

展开:如何证明一根旗杆的高度约为12m?(与左比较)

(3)一个杯子高15m。()

一支粉笔大约有7厘米长。()

老师:我佩服你。大家都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小明是个爱写数学日记的孩子。今天他想和我们分享他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小明的数学日记

给我看小明的数学日记:在本周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老师让我们回家估算和测量家里物体的长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东做评估,西做测量。我的拖鞋大约22米长,适合我的脚。还有供我们一家人吃饭的桌子,长120厘米,宽90米。看,桌子上有爸爸的资料,有8米高。当然我最喜欢的是我的软床,2cm长,足够我一个人打滚了!

老师:你为什么这样笑?你觉得哪里不对?请改正,举手说点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是的,虽然厘米和米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用错了也会让人发笑。

3.看来你们都是发现问题的专家。你能用厘米和米算出一道题,给同学们做吗?看谁的话题最有趣。(学生在学习单上提问)

学生提问(合理性、类型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手势判断、有趣的数学日记、互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以致用,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分步实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实践经验、估算方法和长度表征进行判断。】

第四,回顾与反思

老师:想想吧。我们在这节课上学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要提醒别人的?

黑板上的文字:

确定长度单位

教室的高度是3cm左右还是3m左右?

排除、比较和估计

教室的高度大约是3米。

你打算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这样回答。

检查和结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6734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