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简介(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故事)

7月28日,在四川泸定县,几个普通人在泸定桥头卖李子、核桃、无花果等土特产。当年攻占泸定桥的战场,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王馨漪/摄头发花白

飞夺泸定桥简介(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故事)插图7月28日,在四川泸定县,几个普通人在泸定桥头卖李子、核桃、无花果等土特产。当年攻占泸定桥的战场,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王馨漪/摄

头发花白的刘东升曾经在泸定桥上来回走了十几趟,每次都热泪盈眶。他试图将父亲刘金山讲述的画面与眼前的场景联系起来:如今,这里的游客如此之多,桥的晃动带来的是尖叫,不好玩;然而,84年前,当光秃秃的铁链被烧红,晃动的背后是生死——不仅是一个人的生死,更是一个团队的生死存亡。

22勇士飞越泸定桥的故事早已写进语文课本。刘金山是勇士之一。1935年5月29日,他们卧倒在铁链上,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对面,身后是战友的突击号和猛烈的火力支援,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这个战斗画面,就是红军长征的中国篇章。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在艰难险阻面前的意志力,都凝聚在那13条铁链上。

18勇士安顺昌强渡大渡河与红四团先头部队“240个日夜”,加上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展现了一支军队的核心品格:军令如山,勇猛善战,意志坚定。只有达到这种极端程度,蒋介石才能在梦里再一次惊慌失措,使红军由南向北转移成为可能。

有些人会在激情的战斗故事中忽略战败的可怕后果。在《苦难辉煌》中是这样描述的:“如果不能夺取泸定桥,必然会出现所说的情况:‘两路不能会合而被分割,刘、聂领兵独走,到四川制造局面。" "

这就意味着,“当时三万红军想从川南渡河,但是没有。现在光凭红一师是很难‘去四川打局面’的!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时候的办法!”

一个

时间是苛刻和吝啬的,至少对红军是这样。

红军四渡赤水河,转战川南,巧渡金沙江,一度把敌人远远甩在后面。然而,从1935年5月9日到5月14日,会理的进攻失败了6天。到15日决定放弃会理之围继续北上时,时间的天平已经开始倒向国民党一方。

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走上香影,向西渡到大树堡,但面对国民党重兵;另一条是小路,经过冕宁、大乔镇、托吾到安顺场。根据地下党的情报,此时,冕宁的国民党县长已经弃城而逃。但冕宁山路崎岖难行,要经过国民党统治下民族矛盾尖锐的彝族聚居区。

在安排大渡河会议时,蒋介石在一份电报中这样描述红军的大渡河之旅:“汉彝杂居的绝地,一线沟通,河流阻隔,地势险峻,补给困难”。

然而,红军在冕宁出现时,却是以与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的面貌出现的。他们作风严谨,主张民族平等团结,表现出极大的诚意,甚至在彝族人民的狙击下从不还手。这时,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彝海会盟”后,红军在今四川雅安石棉县卡洛依乡开设仓库,发放国民党军队在刘的军粮。不仅准备了足够三天的口粮,还让每天看着粮仓却忍饥挨饿的当地人成功度过了缺粮的季节。直到今天,当8岁的龙桂芳提到红军送给他们家的200多斤“红米”时,他那缓慢而平静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罗衣乡距安顺场30里。红军到安顺场请船夫帮忙渡河时,包括船夫在内的一些当地人已经躲在山里了。第一个站出来帮红军渡河的船夫帅士高,一开始也只敢透过门缝看红军一眼。

该县石棉党史研究室主任刘虹在提到开仓放粮的影响时说,“红军的胜利其实就是从这样一件小事开始的”。那时候,时间就是红军的生命。他们没时间宣传和宣传,但他们留着吃的,没有打扰当地居民。这些不经意的行军让他们更容易渡过大渡河。

在安顺场,如果不是红军对船夫仁慈,早就有77个船夫搭棚子煮白米饭了。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自发帮助红军的船夫人数,也会是天文数字。

2

5月,大渡河两岸黑色的悬崖上,各种蓝黄色的花竞相开放。但在历史上,这里的美是沾了血的。三国时期,蜀军无数次渡过湍急的河流,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及其数万将士曾在此感染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红军也来到了这里。先头部队在夜间袭击了安顺场。五月,即使对于帅师高这样有经验的船工来说,也是一个不友好的季节。当地没有人愿意在5月的旺季过河。300多米宽的大渡河,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瞬间就能轻易吞噬生命。即使红军到了安顺场,到了马鞍山,也能听到河水的隆隆声。

时间要靠自己争取。这一时期,为掩护安顺场强渡战斗,红五团佯攻大树堡,扬言要在那里渡河,进攻涪陵,直取雅安,进军成都。他们砍竹筏,拆关帝庙和王叶庙,连他们的红军战士都以为要从那里过河。他们的佯攻使蒋介石和刘好几天无法了解红一方面军主力的真正行动方向,为安顺昌强攻赢得了时间。

在攻占安顺场之前,聂荣臻曾问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你认识石达开吗?”孙继先说:“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们一定能过河。”

1863年,也是在5月,也是在这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军队被河水阻断,在清军的围攻下全军覆没。国民党连续几天派飞机散发传单,宣称朱茂红军将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5月25日,天刚亮,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肖华作了战斗动员。他问:“谁想坐第一班船去?”踊跃报名。最后,孙继先与团长杨得志、二连长熊尚林认真商量,确定了18人的名单。每个人带一把驳壳枪,一把冲锋枪,一把军刀,6到8个手榴弹。在七八个有经验的船夫的帮助下,他们打算分两批渡船。

这是他们找到的唯一一艘船。考虑到水流方向,一个来回走完一个三角形需要1个多小时。这条船一次最多能坐40人,全军渡河要一个多月。但是,如果孙继先和熊尚林失败,红军夺取安顺场渡口的希望就渺茫了。

水高,礁石多,对面还有敌人机枪的密集扫射。没有人能像天神一样下凡,用不到十把枪和几颗手榴弹拿下渡口。因此,当突击队准备就绪时,刘伯承曾要求神炮手赵章成瞄准对岸的两个敌人碉堡。刘伯承对他说:“我们就打几发炮弹。当有人告诉我们时,我们一定会开枪的。”

岸上的红军用了几十挺轻重机枪,从不同角度向敌人密集开火。萧华亲自吹响了号角,刘伯承和聂走出工事,站在岸边看着强攻行动的进展。

船夫孙子帅飞讲述了爷爷过河的惊险时刻。渡船突然卡在了“尖石袋”里,正好在敌人的有效射程之内。高帅和其他三个船夫匆忙跳上岩石,把船推了出去。眼看红军又行军了,离岸边越来越近,国民党守军仓皇而逃。逃跑前,他们向帅师高这边扔了一颗手榴弹。帅飞说,幸好手雷的导火索没拉掉,很快就被红军战士扔了出去,没有毁船。

随着渡江的成功,在老百姓的帮助下,红军又发现并修复了两艘船。但这三条船承担不起红军快速渡河的重任。5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到达安顺场。中央军委的领导们开了一个短会。水流太急,没有希望建桥。紧随其后的国民党薛岳、杨森的部队,距离红军只有几天的路程。中央军委迅速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这样,由刘伯承和聂率领的7000余名经过安顺场的人,组成了右纵队。一旦不能与主力红军会合,就去川西造成局面。左纵队以红二师4团为先锋,沿大渡河西岸向泸定桥方向前进。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谈到了这次强渡的深远意义:“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大事。如果在那里失败,红军可能被消灭。”

强渡大渡河后,左纵队接到“死命令”:从安顺场到泸定桥320里,限3天内到达。

但是,敌情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到达泸定桥的同一天,蒋介石亲自到成都督战。国民党援军也在攻打泸定桥。部队只走了一天。5月28日凌晨,红四团接到电令,要求他们提前一天到达泸定桥。此时距离截稿已不到一昼夜,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你应该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的机动手段...这一仗,你要突破过去攻下道州和五团攻下鸭溪的记录,一天跑160里。”消息说。

如今,在泸定县,横跨大渡河的索桥已经铺上了密密麻麻的木板。随着桥面的晃动,缆绳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和大渡河咆哮的声音,给游客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体验。安全又有保障。每隔几米,就有保安守着桥。桥下,岸边停靠着一艘冲锋舟,工作人员时刻待命,以防万一。

84年前不是这样的。红四团一昼夜240里到达这里时,战士们已经筋疲力尽。更有甚者,桥上的木板全部被国民党守军拿走,只剩下13条摇摇晃晃的铁链。1908年一位美国女旅行家来到这里时,形容铁链“细如蜘蛛丝”。

在蒋介石的《大渡河作战计划》及其补充修改的计划中,判断红军的渡江点在亚宁的右路,泸定桥在防御部署上处于“拐角位置”。因此,当国民党军发现红军正在从安顺场渡河时,就感觉到了对泸定桥的威胁,开始紧急调兵防守。事实上,守军只比红四团早一个晚上到达。

从桥上取下木板后,守军对泸定桥东岸的防御工事信心满满,几乎是一个人守着,万人敌不过。时任治安大队副大队长的齐恒华在70年代接受当时泸定县媒体记者杨士强采访时回忆说,他的长官对他说,“红军不会长翅膀飞,但都把他打倒了。”守军甚至用轻蔑的话语挑衅对岸的红军。

22名红军战士承担了突击任务,他们要沿着铁链打到大渡河东岸。50多年后,突击队员李又麟向他的儿子李力详细讲述了夺取泸定桥的战斗。他说,“那时候我只能想到活着,不能想到死亡。如果想到死,可能就过不去了。”

战友的支持,有西岸的火力支援,也有全团吹响的冲锋号角。突击队员之一的刘金山曾向儿子刘东升描述当时的情景:敌人的子弹几乎擦着头皮呼啸而过,打在铁链上,铿锵作响,火花四溅。

夺桥战役打响后,国民党守军曾向远在远处驻守的袁率领的第四旅求救,但由于第四旅正遭到东岸红一师的夹击,来不及增援。于是,泸定桥的守军决心动摇了。为了避免红军全军覆没,团长李泉山带领部队撤退。

泸定桥被拆了。1935年6月2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给22名突击队员颁奖。奖品是一套列宁的衣服、一支笔、一本日记、一个搪瓷碗和一双筷子,“以表彰他们夺取泸定桥的丰功伟绩”。

定城失陷的消息让国民党政府紧张起来。据四川省档案馆的一份史料记载,布尔大队和西康委办局发出了一封口信,要求“泸定县沦陷的一切路段,一律免除公布”。刘在修筑金沙江、大渡河碉堡封锁线时,因“敷衍了事,未能照办”,被勒令“一次铸成大错,咎由自取”,其部负责人员均“察其轻重”。

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毛泽东还谈到了飞越泸定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红军全部越过泸定桥,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如果红军过不了桥,安顺昌就渡河到北岸的一个师,南岸的红军主力就得去西康...红军克服困难极其困难。今天,红军已经全部渡河了。此后,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四省将是红军活动的地区。

四川石棉,7月31日,本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6203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