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

【前言】一提到艾滋病,很多人都害怕。虽然与艾滋病患者的普通交流和接触不会导致感染,但有些人对他们保持着敬而远之的距离,甚至歧视他们。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一个叫文楼村

【前言】

一提到艾滋病,很多人都害怕。虽然与艾滋病患者的普通交流和接触不会导致感染,但有些人对他们保持着敬而远之的距离,甚至歧视他们。

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一个叫文楼村的村子,因艾滋病饱受诟病。上世纪90年代末,全村3000多人,其中仅感染艾滋病的村民就有3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十分之一。

可以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艾滋病患者。

由于艾滋病患者密集,文楼村也被称为“艾滋村”。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

那时候中国刚发现艾滋病,知道的人很少。文楼村因为穷,偏僻,从来没听说过。一些艾滋病患者发病初期面色蜡黄,发烧,腹泻,消瘦,伴有各种疾病,不久就去世了。

一开始没人关心,只觉得这是“生老病死”的正常现象。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这样死去,包括很多年轻力壮的男人,他们意识到这个病不简单。

之后他们四处求医,得到的结果却是“这是艾滋病,一种传染病,目前没有办法治愈”。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回家等死”。

后来,一位名叫桂的医生来到这里调查,发现所有那些艾滋病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卖血。

这时,村民们才意识到,是他们卖一管血赚50元的行为,让半个村子染上了艾滋病,害了下三代...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1)

【因卖血感染艾滋病】

上世纪末,文楼村家家户户的生活都不容易。因为人这么多地方这么少,很多家庭都在努力赚钱,只能维持日常开销。供养他们的孩子上学还是有点困难。对于那些孩子多的家庭,更不可能送孩子上学。

就在这时,文楼村的村民听到了卖血可以赚钱的消息。

当时很多生物制药公司需要血浆来研究药物,但愿意无偿献血的人并不多。而且很多人认为血液很贵,即使生物制药公司出钱,也不一定买得起。

于是,卖血者来到偏远落后的村庄,鼓励村民有偿献血。

当时的医疗条件没有现在好,很多卖血者建立的“血站”都没有“过关”。为了省钱,针头和血袋简单消毒后继续重复使用,非常不卫生。

而且血站也会采血,有的需要血浆,有的需要血小板等等。当村民的血液被抽出来装进袋子里后,“血站”就用离心机分离出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把剩下的“血液”重新注入村民的体内。

因此,艾滋病的感染率大大增加了。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2)

但是卖血人不提醒,村民也不知道。

对于村民来说,一管血大概三四百毫升,对身体无害。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可以通过短暂休息来“起死回生”。最重要的是,这一管血能卖四五十块钱。

四五十块钱现在看起来不算多,大概就是一顿饭或者几杯奶茶。但在当时,这是一大笔钱,足够一家人生活几天。

文楼村有些村民选择卖血赚钱,几乎每十天半月就会卖血一次。这样家里所有能用到钱的地方基本都能解决。

为了让生活过得更好,有些人甚至义无反顾地走出去,向血站伸出了双臂,却不曾想到,自己会落得“家徒四壁”的下场。......

起初,村民们确实通过卖血赚了很多钱。他们不仅生活改善了,甚至还盖了新房子。

有些人快乐地享受生活,有些人则羡慕不已。在这样的“利诱”下,很多人开始卖血赚钱。看到村民卖血热情“高涨”,卖血者又加了一把火,向村民宣传“卖血光荣”“卖血能发财”。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3)

但是,卖血的人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就越大。但此时,大家对此一无所知。即使身体变得不舒服,他们也只是认为是常见病,并没有在意。

当有人开始发烧拉肚子的时候,只是觉得是自己的原因,连患者自己都不在意,觉得扛一扛就过去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身体越来越瘦,各种疾病就像雪崩一样,让他们苦不堪言。

在这一点上,他们并不认为是卖血引起的。他们照常卖,直到卖不出去。...

而这样疯狂的卖血行为,最终让他们坠入深渊,后悔终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生病死亡,村民们逐渐意识到不对劲。曾经强壮的年轻人,只要有点感冒发烧,很快就会闭眼...至于他怎么得的,什么时候得的这个病,没人知道。

直到1994年,一家生物制品公司在检测血浆时发现了“HIV”病毒,他们才知道这种病叫艾滋病,一种当时无法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4)

【“艾滋村”文楼村】

时至今日,“艾滋病”仍是不治之症,只能通过服药来预防。那时候连预防药都没有。一旦他们感染了这种疾病,等待他们的似乎只有死亡。

当时,一位名叫桂的医生听说上蔡县文楼村的人都死于同样的症状时,有些惊讶:他们得了什么病?

桂得知症状是发烧、腹泻、口毛多,大吃一惊。根据他的从医经验,是通过血液、性行为、母婴传播的艾滋病。

为了查明村民是否患有艾滋病,安抚人心,桂来到上蔡县文楼村。当看到那些病人的症状时,桂西恩几乎可以断定他们患有艾滋病。

但可以肯定的是,还是要看检测结果。

于是,他把带来的11支试管都用上了,从11个人身上取了血样,拿回去化验。

检查结果一出来,桂西恩吓得差点摔倒在地。这11人中,有10人感染了艾滋病。他无法想象全村有多少人被感染。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5)

桂希恩桂西恩

出于医生的职业精神,桂西恩再次来到文楼村。这一次,他取了村里男女老少50个人的血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再次对血样进行了检测。

尽管桂西恩已经猜到情况不容乐观,但当他得知村里的孩子也感染了艾滋病时,他的心情变得更加痛苦。为了了解为什么这个村子里有这么多人感染了艾滋病,桂再次来到这里进行调查。

在他耐心询问下,终于知道了原因:都是卖血惹的祸。

而村民们就更后悔了。如果他们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他们就不可能走上卖血赚钱的道路,但为时已晚。当其他健康的村民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时,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恐惧,这使得他们更加不敢与那些卖血或被确认感染艾滋病的人有任何接触。

还好,桂西恩医生给大家解释了,艾滋病虽然是传染病,但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照常洗澡吃饭,不会有太大影响。

身体健康的村民稍微松了口气,但看到艾滋病人,又充满了同情和厌恶。

随着桂的离开,文楼村是艾滋病高发区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这个村庄因此获得了一个新的称号——“艾滋病村”。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6)

【艾滋病阴影渐散】

这个村子里的人不是唯一卖血的人。上蔡县大大小小30多个村的人都卖过血。无论是哪里的村民,都或多或少感染了艾滋病。

“可怕的”艾滋病村迅速闻名全国。人们对这些村庄充满了同情和恐惧,甚至听说有人从“艾滋村”里走了出来,于是立刻后退三步。

在这方面,国家并没有抛弃它。艾滋病疫情一蔓延,国家就在医疗、经济等方面向文楼村伸出了援助之手。2003年,国家领导人还到文楼村看望当地病人,指导政府工作。2004年,河南省委派专人到各个“艾滋村”扶贫。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7)

为了预防和切断艾滋病的继续传播,国家向“艾滋病村”免费提供药品。如今,“艾滋病村”的村民可以拿着艾滋病诊断卡,从相关地方拿到药品和针剂。

这些年来,“艾滋病村”里的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少。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患艾滋病的家庭都保留了孩子。

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每每提起当年的艾滋病疫情,很多艾滋病村的患者都倍感沉重。因为村里很多人都经历过夫妻阴阳相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一个艾滋病患者的人生,更多的是孤独和遗憾。卢村的刘树林(化名)是村里最穷的家庭。在卖血赚钱盛行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是合理的。但艾滋病疫情爆发,很多血站被处理取缔,再次失去了经济来源。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8)

2000年,妻子被查出患有艾滋病,不到一年就因为恐惧、抑郁等各种原因去世。2003年,刘树林本人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知道的那一刻,心里还是很难受。他为了他生病的老母亲而混日子,但他从未帮助过她。

从上到下,他的儿子都很健康。为了子孙后代,刘树林把儿子送到了郑州,尽管他舍不得儿子。临行前,他悲伤而意味深长地告诉儿子:

“全家你都是健康的人,你要乖,不要再回郑州了。等我在那边找个媳妇成家立业,过自己的日子,我就安心了。”

一言如刀,却是父爱之重。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刘树林不想和他的儿子住在一起。但是,作为一个艾滋病患者,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得小心翼翼地生活。他不想拖累儿子,只能“残忍”地被赶出家门。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9)

当年的献血证当年的献血卡。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每个艾滋病村。在同样是“艾滋病村”的熊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艾滋病患者。但他们还是积极的活着,都是为了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深远的。熊自成在2002年被查出患有艾滋病。为了孩子,他想尽办法把儿子送出了“艾滋村”。

熊自成的三个儿子中,只有最小的儿子熊昌东考上了高中。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高中的学费并不低。为了让儿子继续上学,他带着病体外出打工。即使熊自诚恐高,但为了多赚点钱,他还是努力不在高空工作。

熊昌东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2004年,他考上了哈尔滨的一所学校,成为村里第三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10)

得知儿子考上大学,熊自成笑得像个孩子,甚至忘记了自己有艾滋病。之后他继续出去打工给儿子挣学费,第一次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好好生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却成了熊昌东最珍贵的记忆。

因为2006年,熊自诚的艾滋病发作,永远离开了他们。

河南艾滋病村(不要在百度查艾滋病了)插图(11)

熊自成熊自诚

这样的故事在“艾滋村”不断上演,或夫妻间的陪伴,或父母子女间的亲情,都在弥补他们当时犯下的迷茫。虽然“艾滋村”的村民因为“贪小便宜”害了他们一家三代,但他们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想尽办法让孩子们走出“艾滋村”,用自己的方式飞向更广阔的世界。

其实,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冷漠。希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和艾滋病患者“和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6148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