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记初次见你是什么歌(我初次见你是什么歌)

颜庆宁被誉为“中国文物保护活史”的谢辰生(1922-2022)于上月逝世,享年100岁。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在郑振铎的领导下,参与并见证了《中秋邮报》、《

颜庆宁

被誉为“中国文物保护活史”的谢辰生(1922-2022)于上月逝世,享年100岁。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在郑振铎的领导下,参与并见证了《中秋邮报》、《袁波邮报》、《潇湘图片》等国宝的抢救和归还。是国务院《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61年)和谢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的主要作者,一直致力于文物和古城的保护工作。

《纸古艺术》特刊新刊登了谢辰生先生的教女颜庆宁先生的纪念文章。

纪念|忆八叔谢辰生谢辰生早期作品的老影子

1944年,我父亲严鹏飞(本凡,)36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父亲家遇到了22岁的谢辰生(谢国玉)。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一见如故。我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对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热爱,以及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此,与谢家八弟成了忘年交。我的父亲谢辰生和谢国桢(只是主)彼此非常投缘,他们的友谊很难忘记!我们家的四个姐妹都成了八叔(谢辰生)的养女。

那时,谢辰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爱国青年。受大哥谢国桢的影响和帮助,经人介绍,在郑振铎先生的指点和开导下,开启了他的文物守护者之路。

纪念|忆八叔谢辰生谢国桢叔叔给父亲的书迹。

说说我爸爸吧。他年轻时在私塾读书,中学在上海。后来他获得全额奖学金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所以我父亲在古代汉语和英语方面有很扎实的基础。1948年3月,他被美国耶鲁大学聘为东方语言学院中文教师,但因不愿出国而婉拒。

纪念|忆八叔谢辰生我叔叔给我父亲的八本书。

上世纪50年代,父亲是数学老师,但巴蜀一直觉得自己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多做点贡献。于是,50年代中期,在巴蜀的推荐下,父亲受南京博物院曾昭贤之邀,以翻译的身份接待外国专家。1956年开始为文化部文物局翻译《南唐两陵》、《敦煌壁画序》、《白沙出土宋墓简述》等文献。当时,这个译本是由梁翻译的。

纪念|忆八叔谢辰生1972年,我父亲和八叔谢辰生

1972年,应国家文物局邀请,父亲去北京故宫生活。在过去的四个月里,父亲出色地完成了展品介绍和中国出土文物出国展览序言的翻译工作,每天都在皇宫里对比实物,不求名,不求利,为此受到了表扬。直到七八十岁,他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关于自贡盐城科技馆的文章。他的父亲早年为国家考古和文物走向世界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贡献,谢辰生是他的领导者。

记得小时候,应该是上世纪40年代末,谢辰生跟随郑振铎先生在沪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他经常来我家。可能是米歇尔·普拉蒂尼太年轻了,所以还是叫他“八叔”。他多才多艺,为人诚恳,为人随和,风趣幽默,很快就让我们大家庭的亲戚朋友都很佩服,很喜欢他,成为长辈的“八弟”,小辈的“八叔”。那时候长辈们会经常聚在我家沉迷京剧。我爸是京胡弹的好,八叔有条不紊的提高嗓门,很有味道!他在语言和歌剧方面很有天赋。除了京剧,他还会表演几种地方戏。时不时来苏州评论杜十娘和母认在一个祠堂里,或者爆出话剧《雷雨》里的一些台词。我最佩服的是,我妈曾经教过他一首粤剧,他居然唱得字正腔圆。真的是喜欢学他喜欢的东西。巴叔深情的唱着。从前,他喜欢唱赵元任的《教我如何想他》,所以我们从小就很熟悉。平时他喜欢用流利但不地道的上海话和我们交流,还经常开玩笑。辰光的记忆很美好。很多年后,他在聚会或者电话里提起这些往事都会笑。近年来,他与病魔顽强斗争。我经常用那些童年的回忆逗他开心,让他忘记痛苦,让他振作起来!我说:“八叔,侬是个老头!一定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

纪念|忆八叔谢辰生丰收-35拖拉机试验

1965年,我在北京参加了丰收-35拖拉机的试点试验,这给我留下了半年难忘的记忆。我觉得自己成了八叔谢辰生和八婶胡清源的小女儿。我工作的地方在德胜门外的二排子,很远。休息日我呆在巴蜀家。是东四头条号的文化部宿舍楼里的一个十平米的方形房间。虽然不算宽敞,但是干净,优雅,颇有文化,最重要的是,温馨。这一定是八姨的功劳。虽然是公共厕所,在过道做饭,但对他们的幸福生活没有影响。

纪念|忆八叔谢辰生1976年,和叔叔谢国桢在一起。

那年年初,我一下火车就直奔东四八叔家。我在等八姨(因为出差,八姨第二天要回来)。我的第一印象是她温柔优雅,上海人会说“风度很好。”第一次见面,她热情的招待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忘记了陌生和拘束。一拍即合,就开始聊个没完。晚上我们两个躺在一张大床上,还要聊一会儿!她告诉我,巴蜀追了她很多年,从“没感觉”到恋爱结婚,他的坚持就像“八年抗战”。我心想,这不就是铁尺被磨成针的原因吗?我就是有米歇尔·普拉蒂尼这种坚韧的精神!巴阿姨让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从未见过她,但她已经为我准备了拖鞋、毛巾、牙刷、牙膏和新的床上用品...此外,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第二天八叔回来了(虽然我把他挤到隔壁招待所了),见到我好开心!我自豪地向同事和邻居介绍自己:“这是我的养女紫凝。”那几天,我每次回家,他们都已经安排好了节目,走亲戚,逛北京的名胜古迹,带我去吃好吃的,还经常邀请谢叔叔(郭震)和谢阿姨。最常去的地方是莫斯科餐厅和新桥酒店,当时都很高档时尚。有时候在家里,巴叔会自己做一些特色菜,而且做的很好。据说他跟厨师学了一些手艺。他的红烧肉、红烧鱼和虾以及罗宋汤可与餐馆媲美。连炒菜都好吃,现在想起来回味无穷。和这些善良幽默的长辈在一起,我是一个很幸福的小三!

纪念|忆八叔谢辰生跟八叔八婶胡清源在一起

9月,实验工作结束,我要和他们告别,回上海了。记得那天中午,我们三个人在北海公园的仿食吃了顿饭,八姨给我买了很多小笼包和豌豆黄带回上海。他们下午都要上班,我们就在公园门口的车站依依不舍地分手了。很多年了,这个场景历历在目,因为那竟然是我和八姨最后一次见面!1971年的一天,我突然从八叔的一封信中得知,八婶在湖北五七干校读书时突发肠病。小地方医疗条件欠缺,抢救无效,她死了。真是晴天霹雳,悲伤却又无奈!另外,我很担心八叔!据悉,八姑奶奶临终时含泪哭喊“陈胜”,即驾鹤西去。当年八叔伤心欲绝,经常盯着自己用过的东西,保管自己的财物。现在,想起来这些事真的很心疼!后悔!无奈!可惜当时摄影还不普及,失去了很多回忆的机会,只能留在脑海里。幸运的是,他们三个在照相馆里留下了张珍贵唯一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陪伴了我几十年,成为永恒的纪念!

纪念|忆八叔谢辰生八个叔叔和八个阿姨王慧珍

巴姨就这样走了,留给我米歇尔·普拉蒂尼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和对爱妻无尽的思念。但是,生活总是要继续的,对吧?几年的孤独之后,在命运的安排下,他和市文物局的王慧珍走到了一起,姐妹们都为他从此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而高兴!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我和我的姐姐(们)或丈夫几乎每隔两三年就去看望在北京的八叔和八婶(王慧珍)。他们家在安贞里几十年了,出租车很难找,但是我们太熟悉了,尤其是胡同口附近的烤鸭店。我们吃过很多次,回味无穷。有几次,八叔给我们妹妹订了带回上海的。我是从一个李珍人那里认识这个八姨的。她人很好,说的北京话很有礼貌,我喜欢听。我们一见面,她就忙着泡茶,用她的饼干招待我们,社会上有人用昧良心做文物鉴定,她也会激动。我觉得这个和八叔挺合拍的。她也喜欢看电视上的各种体育节目,尤其是球类比赛。我有共同的爱好,所以谈话比较投机。我最佩服的是她每天看书两三个小时,放在枕头上。她孜孜不倦的精神一定充满了墨水。聊天的时候,有时候她会“抱怨”老婆,无非就是他怎么不照顾自己,笑着说他整天忙着替他接电话,接待客人,成了“苦”的老秘密……但我觉得她的嗔怪其实是她对老婆的爱和认可!巴阿姨不喜欢出去吃饭,我就想尽办法,甚至说:“我要绑架你!”这样也成功了几次,结果是皆大欢喜,尤其是八叔。我给八姨起了个代称——(八叔的)主妇,这是老上海话的老婆的外号。他们俩都很喜欢。跟八叔聊的时候,我问,家庭主妇怎么样?他会经常高兴地说,“很好,侬,跟主妇说吧!”?在北京聚会时,他喜欢婆婆穿上女儿们给她买的漂亮毛衣,和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可见,几十年来,他们早已结下了情分。

纪念|忆八叔谢辰生两个姐姐和叔叔谢忱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

安贞里,住了几十年,有点老,但是位置方便宽敞。特别是后来加了一个新房间,可以存放越来越多的书籍和资料。但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的差异,除了一起看新闻节目,一起吃饭,两人都成了半孤寡老人。幸运的是,他们有自己的爱好。巴阿姨虽然小了十岁,但是身体不好,买菜做饭的工作都由技术娴熟的八叔承担。不仅是文物事业,就是这一家的后勤工作,他也是兢兢业业,不含糊,风雨无阻,买东西办事都要自己去。即使没有时间做,他也会去小餐馆做饭菜和蔬菜。这位老人习惯于自己做一切事情。他们过着简单的生活。他们八九十岁了,也不求任何人照顾。他们住在三楼,上上下下都很累。更何况他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病人,患有多种疾病。他乘公共汽车去医院,而不是使用公共汽车。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卧室,也是画室,不大,但利用率很高。床头,那张放了很久的写字台,甚至书柜顶上和地板上都堆满了文物书籍,凌乱不堪,但对他来说却无法整理,因为他脑子里有这些书籍和资料的索引,他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坐了多年的小沙发的弹簧也坏了。好几次都想买个新的扔了。他一直说挺好的,不肯换。我理解:他怀旧,节俭。

舅舅八九岁的时候,在女儿小燕的安排下,住了几十年的两套安贞里房子换成了望京地区环境优美的复式房子。他们和孙子、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家三口住在一起,还雇了一个保姆。从此,老人不用做饭了。虽然生活环境不错,但是巴叔还是不习惯。他的心一直留在安贞,尤其是陪伴了他几十年的小房间,以及他周围熟悉的环境和人。我也非常想念李珍。那些年,我们去过北京几次。八叔七十多岁的时候已经身患癌症。他陪我们去了故宫、雍和宫等地,做兼职“导游”,详细给我们讲历史典故。除此之外,他还带我们去品尝北京的美食。这些往事时常萦绕在我心头。

2017年冬天,我二姐和我四个老公去北京探亲。为了方便,小燕安排我们住在新家小区旁边的小旅馆里。每天吃完早饭,我们就去巴蜀家“上班”,中午带他们去那些有名的地方吃中餐或者西餐。老人吃的不多,但感觉他很开心。饭后小睡一会,又和我们聊天,回忆往事,老人记性很好,所有的小事都记得。那些快乐的日子过得很快。分手时,我们同意每年去看望两位老朋友。没想到我们因为各种原因食言了,我好难过!

纪念|忆八叔谢辰生2019年常州

2019年初夏,得知八叔被邀请到常州一行,我们在上海的三姐妹都很开心。那个周末,二姐的儿子雷蕾一大早就开车带着我丈夫和他的妻子雷蕾去常州宾馆与老人团聚。我们心情很好,八叔看起来精力充沛。如果他没有坐在轮椅上,人们几乎会忘记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老的病人。虽然老人们话不多,听力也不太好,但大家聊得很开心。我们一起参加了一个丰盛的午宴。我们注定要认识八叔的弟子丹青和学生秀淑清。席间,大家谈笑风生,投机取巧,非常开心。晚饭后,我们不得不让老人们好好休息,不得不告辞了。有些是不可分割的。有没有一种这是最后一次的感觉?但是,在常州的相聚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八叔回京后,身体一直不好。他多年前得的癌症复发转移了。刚发现膀胱癌,做了几次化疗,他有一次轻描淡写的跟我们说,早期精心治疗应该没问题,因为怕我们担心,也可能真的是他的主意。他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精神治疗自己的癌症。一颗火热的心和坚强的意志,让他坚持不懈地与病魔一起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2010年下半年,他告诉我,在他的老朋友沈竹(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的建议下,他由弟子陪同去云南昆明疗养了一段时间,因为那里有一个著名的祖传秘方传承人,他也是一名军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还是挺有效的,但现实往往让人很无奈,每次见面或交谈他都能轻松地说“还好”、“没事”、“还好”。2013年,听说八叔又住院了。我和二姐赶紧坐飞机去北京看望老人。我们住在福建大厦,每天往返于酒店和安贞医院之间。当我们看到我们的两个教女时,八叔感觉好多了。接下来的几年,他老人家真的很难过,无论好坏。感觉他在和病魔争时间,分秒必争不遗余力的捍卫国家的文物。2018年,肝囊肿做了手术,癌症复发,加上糖尿病。我进出医院很多次,也在中医院和西院。压力最大的是有两次病危通知,但最后都过了坎。八叔病重后,我和他的女儿小燕有了更多的接触,尤其是疫情爆发后。

两年多来,北京和上海一样,有严格的住院和探视规定。我八姨年纪大了,更不方便了。父母只能在手机小屏幕上见面说话,听力和视力都很差。另外,我八叔插电了。去年夏天,巴阿姨因为肠道疾病突然住进医院,最后和妻子被安排在同一个病房。但检查结果显示她肠癌晚期,所以过几天就走了。当时为了不打扰妻子,她把床头的窗帘拉上,用车轻轻拉着她走了。从那以后,巴叔就没有被告知过。想到这一幕真让人难过!最近两三年,特别是新冠肺炎肆虐的那几年,躺在病床上的八叔深受文物战线老朋友、弟子、学生的影响,也受到医院院长、主治医生、医护人员甚至护理人员的深切关怀,过年过节的慰问,病房老人的生日庆祝...虽然我在上海,但是在老人女儿小燕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了这些。这几天,小燕作为女儿,要照顾妈妈八叔的入院出院,西医中医治疗,很辛苦。在这里,紫凝姐姐也想说:谢谢你!

前年,八叔在电话里跟我说,我做不到。请再来看我。......对不起,因为我无法完成他的心愿!还有一件让我很恼火的事是,老人去世前两天,我刚和新护士联系上,然后和他视频了一小段,只说了几句话,只听到他痛苦的哭喊:哎呀,好痛,疼死我了……而且被打断了。第二天下午,我打了两次电话,他都快睡着了。第三天,我打算换位思考,最好远离这样的痛苦,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八公叔为国家的文物事业鞠躬尽瘁,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誓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尊重它!我以此为荣!叔叔,我会永远想念你的!

编辑:李梅

校对:刘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664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