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质危机(伊朗人质危机死人了吗)

美伊友谊的起点:德黑兰人质事件其实在1979年之前,美国和伊朗有过很长的蜜月期。当时美国为了从南方牵制苏联,谋求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大力支持伊朗的巴列维政权作为自

美伊友谊的起点:德黑兰人质事件

1979年德黑兰人质事件

其实在1979年之前,美国和伊朗有过很长的蜜月期。当时美国为了从南方牵制苏联,谋求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大力支持伊朗的巴列维政权作为自己在中东的代理人。说到美伊的亲密接触,就连美国在中东最铁杆的战友以色列也在暗暗吃醋。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1979年,一场“伊斯兰革命”拉开了美伊之间的敌意。此后双方分道扬镳,随后的德黑兰人质事件更是水火不容。

说到德黑兰人质事件,更让美军痛心,因为在那次解救人质的特别行动中,美军损失了兵力,可以说是奇耻大辱。即使过了20多年,也永远忘不了它的痛。可想而知,一向睚眦必报的美军一定在伺机报复这一耻辱。因此,解读这个古老的故事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更具戏剧性的是,前段时间有西方媒体爆料称,伊朗总统内贾德也卷入了当年的人质事件,这让这起往事更加不同寻常。

以下是选自《美国战争全景》一书的“德黑兰人质事件”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这段长达26年的历史。

1978年,革命风暴席卷伊朗,巴列维国王的统治岌岌可危。

在明显看出国王注定失败的时候,美国开始拉拢国王任命的总理巴赫蒂亚,帮助国王安全离开伊朗,以缓解伊朗国内矛盾。但巴赫蒂亚很快被推翻,美国在伊朗的势力急剧下降。

1979年2月,流亡的伊朗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领导了一场伊斯兰革命的弘毅国于4月1日成立,巴列维王朝被彻底推翻。

在如何看待伊朗国王的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长期存在不同意见。革命到来后,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变得更加激烈。以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一派认为,伊朗的战略地位对美国非常重要,无论亲美国王采取什么措施,美国都应该坚决支持,伊朗的动乱是可以控制的,美国可以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拯救国王。但以国务卿万斯为代表的派系认为,伊朗的政策应该有所退让。两人的观点相左,从而影响了美国对伊朗政策的决定。

美国总统卡特在伊朗问题上经常在布热津斯基和万斯之间摇摆不定。1978年11月之前,他一直在把伊朗问题简单化,以为只要国王实行一点“人权”、“民主”、“自由”,伊朗的问题就能解决。然而,在伊朗的军事统治之后,伊朗的局势恶化了,而不是改善了。总统的语气开始转变,摆出两手准备的架势,以免美国在国王倒台后没有退路。

在领导伊朗人民推翻巴列维统治,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后,霍梅尼对美国支持巴列维恨之入骨。虽然卡特政府改变了对革命后伊朗的政策,但一直对美国保持警惕的伊朗人仍然记得巴列维国王复辟的历史教训。因此,当美国国务院伊朗科负责人在德黑兰私下与伊朗宗教人士进行广泛接触时,立即引起了霍梅尼和伊朗当局的怀疑。然而,美国不顾伊朗当局的抗议,于10月22日允许前国王巴列维经墨西哥赴美就医,这进一步激起了伊朗民众对美国政府的不满。

于是,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开始与美国抗衡。他宣称:“美国在伊朗的统治是我们所有不幸的根源,伊朗人民将予以反击。”霍尼的话将已经蠢蠢欲动的对美国的仇恨推向了高潮。

11月4日,伊朗首都德黑兰4000多名学生在霍梅尼的支持下,占领美国大使馆,扯下美国国旗,改挂一面写有“真主伟大”的白旗,并在馆内外发表演讲和煽动。最后,66名美国外交官被扣为人质,要求美国交出巴列维。

第二天,伊朗最高领袖要求美国引渡巴列维国王,要求英国引渡流亡在那里的巴赫蒂亚省前总理。并说:“美国大使馆是间谍的基地,很多阴谋都是在这里产生的。”

虽然美国人没把这一事件当回事,但当大使馆被占领时,他们惊慌失措。根据卡特的指示,国务院立即组织伊朗工作组夜以继日地就人质问题开展工作。

人质被劫持的第二天,布热津斯基召开了人质危机特别联合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有人建议向伊朗派遣两位特使,其中一位是拉姆齐,他是伊朗宗教领袖和革命者都能接受的前司法部长。克拉克,另一个是威廉,参议院工作人员。米勒。随即注意力迅速转向应急方案,成立小组调查人质受到伤害或伊朗开始解体时美国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方案,重点是拟定营救方案。

晚上,美国国务院设法与伊朗政要贝格斯·提取得联系,并通知他美国计划派遣一名特使。

6日上午,克拉克和米勒被召到国务院。万斯向他们简要介绍了伊朗的局势,并准备了一封指示信,概述了美国在人质危机上的立场。

这封信包含的基本要点是:关键目标是立即释放所有在伊朗被拘留的美国人,第二个目标是与伊朗宗教当局就如何解决美伊关系中的困难进行谈判。

然而,就在万斯国务卿确定解决人质危机的目标时,霍梅尼和伊朗政府正式宣布支持学生。随即,所有支持霍梅尼的政党和团体纷纷响应,在德黑兰举行万人示威,高呼“引渡国王”、“处决卡特”的口号。这样,基本上是象征性的政治对抗行为将转变为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全面对抗。

人质事件发生后,美国一片哗然。美国不失大国“风度”,先采取一些“惩罚性”措施孤立制裁伊朗,企图迫使伊朗释放美国人质。10日,美国决定暂停向伊朗供应武器和军事装备零部件,并冻结伊朗在美国的所有官方资产,包括银行存款。12日至14日,美国停止与伊朗的石油贸易,禁止伊朗学生在华盛顿举行示威游行,并宣布对在美伊朗学生进行特别移民检查。任何不符合手续的人都将被驱逐出境。此外,美国还通过联合国和中间人开展活动,呼吁西方盟友对伊朗实施制裁,并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尽快解决人质问题。

美国的这些措施不仅没有让伊朗屈服,反而进一步激起了伊朗对美国的敌意。作为对美国政府制裁的回应,伊朗革命委员会13日决定停止向美国出口石油,禁止在全国放映美国电影,禁止美国飞机和船只进入伊朗领海空和领海。14日,伊朗政府也宣布将提取在美国银行的约120亿美元存款。至此,美国和伊朗僵持不下,谁也提不出和平解决方案。

事实上,美国和伊朗都不希望看到事情变得越来越糟,都希望人质问题能够和平解决。

伊朗先做了个姿态。上月17日,霍梅尼下令释放美国大使馆13名女性和黑人,留下53名人质。12月,子·霍梅尼同意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探视美国人质,表现出某种道德情感。

在这方面,美国也做出了一些姿态。12月15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伊朗前国王巴列维已离开美国前往巴拿马生活。17.日本和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允许纽约和旧金山的伊朗银行从国内转移资金,供伊朗学生使用,并开设了伊朗驻美国大使馆的四个银行账户。19日,美国政府也决定暂时不要求联合国对伊朗采取国际制裁。1980年2月15日,卡特表示,美国对与伊朗的误解感到遗憾,希望与伊朗就双边关系进行高层对话。

经美国和伊朗双方同意,联合国秘书长出面组织了一个国际委员会,调查伊朗对美国和巴列维国王的指责、人质问题等。然而,委员会的所有努力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是最先攻击的。4月7日,美国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要求伊朗关闭驻美使领馆。所有伊朗外交官和领事馆工作人员必须在8日午夜前离开美国。同时宣布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用被冻结的伊朗资产补偿美国的损失,并禁止伊朗公民入境。

当然,伊朗人不能放弃。8日,伊朗革命委员会就美国与伊朗断绝关系发表声明,呼吁伊朗人民为敌人入侵做好准备。

当双方都无法克制自己时,其中一方必须先动武。1980年4月12日,卡特告诉欧洲电台记者,美国将采取某种军事行动来解救伊朗人质。

事实上,事件发生后,美国考虑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通过外交途径和舆论争取人质获释;另一个是由国家安全委员会根据卡特总统的密令拟定军事救援行动计划。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卡特正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静静地思考。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蓝光”突击队可以完成解救人质的任务!这绝对不是幻想,因为查尔斯。贝克斯上校指挥的“蓝光”突击队完全有资格完成这次远程救援任务。

“蓝光”突击队是前往越南的美国特种部队中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查尔斯。贝克曾指挥过这支队伍,参加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包括对河内山西战俘营的未遂突袭。残酷的越南战争让这支突击队和贝克威思本人都得到了极大的磨练,也让这支敢死队以顽强的生存能力和闪电般的突击闻名于世。

以“蓝光”突击队命名的“蓝光”项目正在秘密进行。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个计划,比如总统卡特索、副总统蒙代尔、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国防部长布朗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执行这次行动的联合部队,以蓝光突击队为主体,吸收了陆军、空陆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的神枪手、擒拿专家和“鸡鸣狗盗”,共计180人。

救援行动的起点是埃及和美国海军尼米兹空号航母,这两艘航母分别在阿拉伯和伊朗海岸巡航。预计80名突击救援人员将在开罗附近的一个机场登上一架大型运输机,在黑夜的掩护下飞往德黑兰东南部的沙漠简易机场;与此同时,8架直升机从母舰尼米兹空上起飞,前往伊朗迎接运输机。直升机在经过运输机的加油和补给后,搭载了180名突袭机前往德黑兰郊外的山区进行掩护。提前渗透到德黑兰的特工会用事先准备好的车辆把突击队员直接运送到德黑兰市区。救援结束后,三架涂有伊拉克空军用飞机颜色的美军直升机将把获救人质空运送到伊朗西部的另一个临时简易机场,并搭乘事先飞到那里等待埃及或西欧的运输机。

计划拟定后,美国采取非常措施,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与此任务相关的部队只知道各自的任务,不知道整体意图。与此同时,美国为了掩饰其企图,向阿曼的马西拉空军事基地派遣了三架飞机,并从那里起飞干扰伊拉克的雷达系统,延缓了伊朗战斗机的起飞和拦截;指挥海军舰艇空母舰编队和各种军用飞机在伊朗沿海巡航,保持例行活动。

1980年4月7日,卡特总统宣布与伊朗断交,从而欺骗和麻痹伊朗人,迫使他们疏于防范。

救援计划已经上报卡特的办公桌上,等待正式批准。各类人员正在紧张地为实施这一救援计划做准备:

——美国特工和情报人员已陆续渗入德黑兰,为袭击美国大使馆做各方面准备。

——内华达州和犹他州的沙漠地区,这里的地形条件和伊朗非常相似。突击队开始在那里演练救援行动的每一步,重点是提高他们在夜间和沙漠中的行动能力。

——担负救援任务的C-130飞机、RH-53直升机,在漆黑的夜晚演练沙漠盐碱地起降;RH-53直升机还练习了从预定地点到800公里外的长途飞行。

——救援行动所需的各种装备物资和相关人员通过空和海路秘密运往中东。

救援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蓝光待命。

4月1日,卡特认为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制裁解决人质问题的前景十分渺茫,于是正式批准了军事营救活动。具体行动时间确定在1980年4月24日夜,伊斯兰安息日前夕。

今天下午,卡特下令实施营救计划。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将军立即进入五角大楼的秘密指挥室,准备指挥救援行动。

格林尼治时间24日22时,母舰尼米兹空号静静地停在伊朗附近平静的海水中。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黑夜笼罩了周围的一切。

突然,飞行甲板上的大灯亮了。6名飞行员和180名突击队员分别奔向已经检修过的8架直升机。在飞机启动的轰鸣声中,闪着红色安全灯的直升机一架一架斜着刺进漆黑的夜晚空。

这时,红海狭窄的水域隐约传来大型运输机的高空声。准时从埃及起飞的6架运输机经沙特阿拉伯和阿曼飞往伊朗的集合点。

8架直升机保持距离,在海拔2000米的高空飞行。飞行中,带领机长的飞行员突然感觉飞行阻力增大,发动机声音变得略重。起初,他以为机器出了毛病。经过仔细搜查,他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他听着舱外的动静,隐约感觉到灰尘打在挡风玻璃上。他突然关掉了机舱里的小灯,又突然打开了挂在机舱外面的着陆灯。不出所料,沙尘暴来了,滚滚浓烟像一道牢不可破的屏障。他关掉着陆灯,通知助手密切关注航班状况。

机长的话刚传给僚机飞行员,跟随机长的一架僚机直升机就遇到了机械故障。它用预定的暗号通知了领队,转出编队,飞向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这架飞机的返航给编队其他飞行员带来了不良的心理影响。无独有偶,当直升机编队到达伊朗海岸空时,另一架直升机退出编队,匆匆降落地面;紧随其后的另一架也盘旋着降落在地面上。原来是前面那架飞机机舱里一个很重要的设备突然失灵,无法继续飞行,只好在伊朗迫降。机组决定,放弃飞机,登上另一架直升机,继续飞往目的地。

现在只剩下六架直升机了。这是按计划完成这项任务所必需的。

在暴风雨中艰难飞行后,剩余的6架直升机终于抵达“沙漠一号”区域,准时加入C-130大型运输机。带队的飞行员第一个跳出刚降落的飞机,感觉有点松了口气。然后,他们从C-130运输机上拔下加油软管,装满6架直升机的油箱,一箱箱救援行动所需的物品,准备好突袭机在德黑兰郊区潜伏时使用的各种物资,送到直升机上。

此刻,正在五角大楼秘密指挥室指挥的琼斯将军对完成这一行动依然信心满满。他只希望这最后一环不要有任何闪失。跟随执行任务的突击队指挥官查尔斯·贝克维斯上校的感受与琼斯完全相同。毕竟因为他是设身处地,所以比坐在千里之外的琼斯将军多了一层莫名其妙的忧虑。

贝克威思不断询问每架直升机的准备情况。

“上校!”机械师迎面跑向贝克威思,报告:“03号直升机液压系统故障!”机械师的声音颤抖着。

“什么?!"贝克威思的脑袋“轰”的一声,完全失去了冷静。

他知道直升机失去了液压系统,简直成了一堆废铁。更何况只剩下五架直升机了。按照原计划,这5架直升机无法完成救援任务。

这个坏消息通过运输机上的通讯设备迅速传到了华盛顿。卡特总统接到报告后,立即决定取消救援行动,并下令所有飞机和人员迅速撤离伊朗。

等待命令的突袭机已经在寒冷的春夜滞留了3个小时。接到撤退的命令后,飞机跑道上又是一片忙乱,但气氛与之前大不相同。经过紧张而疯狂的行动,所有人员登上运输机,迅速飞向母舰尼米兹空。

突击队撤离“沙漠一号”时,除了放弃4架完好的直升机,还在现场留下了此次行动的绝密地图、侦察照片、无线电呼号和频率计。在离开伊朗的途中,贝克维斯要求华盛顿派一架舰载机去摧毁留下的直升机和绝密文件。然而,由于担心事态扩大,华盛顿拒绝了他的要求。

下午6点21分,突击队传来运输机与直升机相撞的消息。

白宫官员对此都感到惊讶。25日凌晨1点,美国政府首次向媒体宣布在伊朗实施了救援行动,并宣布行动失败。

卡特总统对营救人质失败感到非常沮丧。他不得不通过电话向全国宣布。他说:“为了营救被伊朗扣押的53名美国人质,我们进行了极其秘密的战斗,但由于直升机的技术故障,我们不得不放弃。救援人员正在撤退时,一架直升机与一架运输机在伊朗沙漠相撞,造成8人死亡。这场战斗是人道的,没有与伊朗人战斗。”然后他说:“是进行手术还是暂停手术都是我的决定,所有的责任都是我负责。”

一厢情愿的解救人质最终还是得不偿失。不仅卡特总统感到不快,美国人也蒙受耻辱,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谴责。自那以后,美伊关系进一步恶化。事件发生后,为防止美国人再次耍花招,伊朗将人质秘密转移到全国各地并分散,使得美国解救人质彻底无望。

上帝不会关上一扇门,但他会打开另一扇门。就在美国为人质问题手足无措的时候,事态的发展呈现出解决人质危机的有利局面。

自人质事件以来,美国对伊朗实施了各种制裁。西欧和日本步美国后尘,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这给伊朗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由于伊朗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出口,制裁使伊朗石油出口大幅减少,进口商品价格比世界市场实际价格高出许多倍,国内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上升,政府每月超支800-100亿美元。国内经济不景气成为霍梅尼头疼的问题,他不得不考虑通过放下人质的包袱来解决危机。

促使霍梅尼考虑解决人质问题的另一个直接因素是巴列维国王。7月27日,在人质解救事件发生三个多月后,巴列维在开罗去世。霍尼认为,只要美国承诺将已故国王的财产归还伊朗,取消美国对伊朗的财产要求,承诺不干涉伊朗内政,解冻伊朗在美国和美国以外的资产,伊朗就会释放美国人质。美国对此表示欢迎。

就在美国和伊朗为释放人质进行接触时,两伊战争爆发了。

伊朗和伊拉克的矛盾急剧上升,缓和了美伊矛盾,使迅速解决人质危机成为可能。这个时候,伊朗继续劫持人质已经无利可图。相反,如果能用人质换取被美国冻结的财产,将增强抵御外敌的实力,摆脱不利的国际形势。因此,伊朗向美国发出信息,表示愿意就人质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卡特派了副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的特使团队通过第三国阿尔及利亚的协调间接进行了谈判。

1980年底,美国国内政局发生变化。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中,罗纳德。里根被选为新总统。竞选期间,他严厉谴责伊朗劫持人质。伊朗政府觉得里根上台后很可能采取更强硬的比卡特政策。如果在新总统上任前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和卡特都迫切希望在卡特离开白宫之前解决人质问题。克里斯托弗在阿尔及尔与伊朗行政国务部长谈判达成一揽子协议,但由于最后一刻遇到障碍,人质释放再次推迟。

后来经过美国和伊朗的多次接触,双方同意由阿尔及利亚斡旋。美国立即向伊朗派遣了一个秘密代表团进行谈判。双方最终于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两年的人质问题终于解决。1月20日,一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被释放的人质离开德黑兰前往阿尔及利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392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