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造句)

作者:Insight Neo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国人的行为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道和术。历史上有两位圣人,用两部作品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

跟《论语》学做人,跟《史记》学做事(建议收藏)

作者:Insight Neo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中国人的行为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道和术。

历史上有两位圣人,用两部作品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

一个是最神圣的孔子,他用一部《论语》解释了中国人的做人之道。

一个是史圣的司马迁,他用一部史书解释了中国人做事的方式。

跟《论语》学做人,跟《史记》学做事(建议收藏)

从《论语》中学习做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有没有人一句话,能做到一辈子?”

孔子说:“原谅我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如何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如果他不喜欢某样东西,立刻停止。无论什么语言,什么行为,都不要强加给别人,给对方添麻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论语》中做人的基本原则。

俗话说“眼睛是一把尺子,你要先量好这把尺子,再量别人。”心是杆秤,先叫人自己。"

用自己的认知去看一件事,一切都不是完美的;

用自己的头脑去猜测一个人,每个人都有缺点。

为自己着想,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别人,而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看自己。

眼里有人才有路,心里有爱才有度。

他眼里能包容别人的人,也能包容你。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尽可能用力切,尽可能用力切。

子贡家境殷实,平时也乐善好施。被称为君子,难免沾沾自喜。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他穷的时候不谄媚,富的时候不狂妄,你怎么看?”

孔子回答他说:“这还不错,但不如一个人穷时依然快乐,富时依然彬彬有礼。”

龚突然说,《诗经》上说“若切,若议,若切,若磨,是这样吗?"

孔子满意地向子贡点头。

《论语》之学,君子之道。

一个人的修养应该像加工玉石一样。切完了他还要研究,切完了还要磨。

儒家强调君子要像珠宝一样温润细腻;

外表恭顺,内心坚韧;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光华内敛,不明显。

真正的君子需要通过道德修养不断提升。

君子如玉,打磨成器,刚毅如铁,以资后人借鉴。

3.君子不与人比,小人不与人比。

子曰:“君子比人强,小人比人差。”

君子以无私公正的心态看待问题,不根据自己的喜好预设先入之见,不迎合他人,也不徇私。

因为君子知道自己不一定永远是对的,自己的偏好也不一定符合团队的利益和长远发展。

小人没有无私的品质和长远的眼光,只关心谁对我好,谁让自己开心,谁顺从自己,谁能和自己合谋。

儒家主张“无私”,“德配天地”。

子曰:“天无私,地无私,日月无私。”

人的境界和行为要像天一样覆盖万物,没有一丝偏袒;承载着大地般的一切,没有一丝亲密;就像太阳和月亮照在万物上没有一丝不均匀的分布。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以无私的状态和仁爱的胸怀影响各方,承担起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4.直报冤屈,以德报怨。

《论语·问宪》:“或者,以德报怨如何?”

子曰:“何以报恩?直报恩怨,以德报德。”

儒家的核心思想归结为“仁”字,孔子也要求自己的学生贤能昌盛。

但是孔子说的仁义是有原则的,是有底线的。

如果你以恩报怨,你会用什么来回报那些对你好的人?

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应,不是全方位的帮助,不是迁就,而是智慧和中庸。

改变人心,你真真假假,你假我转身。

对有恩有仇的人一视同仁,没有不义。

跟《论语》学做人,跟《史记》学做事(建议收藏)

从历史记载中学会做事

1.智者的疑虑有损失,愚者的疑虑有收益。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楚汉争霸时期,汉军打败赵,成为败军。

韩信既往不咎,妥协招降了他们。

韩信是古代少有的军神,但每次作战前,他都周密安排,听取部下意见。

没有地位的李左车没有韩信那样的才华,但韩信让他畅所欲言。

“聪明人的忧虑也会失去,愚蠢人的忧虑会得到回报”这句话就在这个时候从李左车的嘴里说了出来。

这既是他的谦虚,也是对韩信作品的高度评价。

一切都分为两部分。聪明人不可能永远聪明,千万个考虑中总会有一个错误。

普通人只要肯想,总会有收获。

后来,正是由于李左车的建议,韩信才得以成功平定赵岩。

2.智者在萌芽中高瞻远瞩,智者在无形中规避危险。

据《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汉武帝痴迷打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他并不满足于带领勇士们在营地里狩猎,而是手握长矛亲自与野兽搏斗。

司马相如多次陪汉武帝打猎,深知其中的危险。

于是我写了《谏猎之书》,在书中我规劝道:“智者远见于未来,智者避危于无形。”

大部分灾难都隐藏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而意想不到的却被人们忽视。聪明的人应该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预见到,然后就可以在无形中避免。

人生很多时候就像在多变的大海上航行。出发前,你必须做好准备。

哪怕是一张粗略的海图,一个简单的指南针,也比毫无顾忌地闯入茫茫大海要好得多。

《易经》中有一句话:“君子以思其患,未雨绸缪。”

看清未来,未雨绸缪,我们会更有信心和能力应对生活中随时随地出现的挑战。

跟《论语》学做人,跟《史记》学做事(建议收藏)

3.成功不易,失去容易,但到了时候就很难失去了。

“成功很难,被打败很容易,但被打败很难。时候到了,不要再来了。”

这是西汉初年著名谋士蒯通劝韩信的一句名言。

成就难成却易败,机遇难遇却易失;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当年韩信的兵在天下前列,他可以自立为王,却因为优柔寡断,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后来,韩信被刘邦夺了军权,被吕后骗杀在宫中。死时恍然大悟:“后悔没有采用蒯通的方案。这是上帝的旨意。”

刘禹锡曾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不能被邀请,就逃不掉。”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几次可以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大好机会。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智慧、勇气和胆量去抓住这些机会。

正所谓“一念之差,千里之谬。”

只有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我们才能把握成功,改变人生。

4.听到对面的叫听到,看到里面的叫光明,赢得自我的叫强大。

《史记·商君列传》中有一段对话

商鞅以自己在变法上的成就为荣,问谋士赵亮如何评价自己的治国成就。

赵亮向他指出变法的弊端,规劝他早日脱身,并在史书上留下了千古名言:

“反听即聪明,内观即光明,自胜即强大。”

倾听别人的批评,能够反省自己,这叫聪明;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检讨自己的错误,这叫智慧;

如果你能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自私,你就可以被称为强者。

可惜商鞅当时太繁华了,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我们都知道最后的结局:支持他变法的秦孝公死后,被新国王判了死刑,全家被杀。

人无完人,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这是人之常情。

我怕自己自以为是,任性,或者因为面子而无法改正自己。

《易经》云:“谦,尊光,谦而不逾,君子之端也。”

人需要反思自己,虚心接受批评,才能不断进步。

《新唐书》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从《论语》中学习做人,从《史记》中做事。

修行圣人之道,懂得处事之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300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