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和钱三强(钱三强与钱学森的故事)

要说近代中国最精英、最“富”的家庭,一定是他们:是“千年名门,浙中第一世家”的钱氏;正是阿良家族拥有“三位院士,都是朝廷中的能人”。我们来看看这两家到底有多厉害

江南钱氏、梁氏,中国两大名门望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人才辈出

要说近代中国最精英、最“富”的家庭,一定是他们:

是“千年名门,浙中第一世家”的钱氏;

正是阿良家族拥有“三位院士,都是朝廷中的能人”。

我们来看看这两家到底有多厉害!

一个

名门望族,浙中第一世家。

兴盛于江南的钱氏家族,自唐末以来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有千余名名人载入史册。

江南钱氏、梁氏,中国两大名门望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人才辈出

到了近代,出现了人才井喷的现象,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钟书等一大批文坛大家。

都出自这个“千年名门,浙中第一世家”。

钱家得过“一个诺贝尔奖,两个外交家,三个科学家,四个国学大师,五个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届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结论是: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籍华人钱永健,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中国学者钱基博、钱钟书等。

科技“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伟长的亲叔叔是钱穆;

钱、钱钟书、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他的父亲钱辉、钱学森是钱王的第33代孙。

江南钱氏、梁氏,中国两大名门望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人才辈出

钱之所以能绵延千年,人才辈出,与家族良好的家风家训不无关系。

“不求利于一身,利必求于天下”出自钱家训。

钱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它全面规范和教导了钱子孙的处世、治国思想和行为。

个人物品

心志不可得罪天地,言行要对得起圣贤。不要忘记曾子的三个省,程子的四个谚语应该被钦佩。低头一定要谨慎,发财一定要老实。

家庭用品

祖先虽远,祭祀要真诚;儿孙虽蠢,必读诗书。娶个小姐,不算嫁妆;嫁个好老公,不要有钱。

社会文章

交朋友,惠普邻居;独居,尊老爱幼;救灾紧急,困难解决。

国家分会

官方愿意给一分,百姓就得到了十分的好处;如果你能忍受世界上的苦难,人民会感激你。不求利于一身,利在天下者必求之;如果一个利润是一时的,它将是永恒的。

2

一个院士,三个院士,都是朝廷的人才。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师。

除了上述“家”,梁启超可能还是近代史上的“最强爸爸”!

江南钱氏、梁氏,中国两大名门望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人才辈出

你为什么敢这么说?我们看看梁启超教育出了什么样的精英家庭。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包括三位院士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李思。其他孩子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号称“一校三院士,个个才华横溢”。

江南钱氏、梁氏,中国两大名门望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人才辈出

梁(1893-1966):长女,诗歌研究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

梁思成(1901-1972):长子,著名建筑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建筑系,回国创办清华建筑系;娶了美丽才女林。

梁思永(1904-1954):次子,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梁思忠(1907-1932):三子,毕业于西点军校,参加淞沪抗战。

梁思庄(1908-1986):次女,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著名图书管理员。

梁思达(1912-2001):四儿子,经济学家,合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梁思毅(1914-1988):三个女儿,著名社会活动家。

梁思宁(1916-2006):四个女儿,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到新四军参加革命。

梁(1924-2016):五子,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爹”梁启超是如何教育这个精英家庭的?

1.强烈而独特的父爱

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父亲都很难非常直白地表达对孩子的爱。但是梁启超经常告诉孩子们他有多爱他们。

他曾在给孩子们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你要知道,你爸是最感性的人,他对你的爱是极其温暖的...

九个孩子,各有各的性格,梁启超想确定他们都感受到了父爱,觉得自己在父亲心中是特别的一个。

他的大女儿司舜绰号“大宝贝”、“我最爱的孩子”,三女儿思怡绰号“司马懿”,小二子李思的代号是“老白鼻”(老宝贝的谐音)。

对长子梁思成说:“你若在教堂行礼,思成的名字便是我的全名,在外国习俗中称为‘梁思成启超’,表示你继承了我作为长子的全部人格和名誉。”

给二女儿梁思庄,他在一封令人作呕的信中写道:“小宝贝壮壮:我很想你,所以我把这件得意之作裱成这精美的手卷,送给你……”

2.儿童教育的目标

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目标,大概可以从他写给子女的信中看出:永远在社会上努力,无愧于我的爱子。

一方面,我们不应该骄傲自满,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胆怯和气馁。我们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在我们能在的地方,这样我们就可以尽一切努力而不自满,我们将永远为社会做出许多贡献。

从1910年到1930年,梁启超先后派遣程思、思咏、思忠、思壮留学。在此期间,梁启超与子女通信密切,给他们写了400多封家信。

梁启超在家书中,对子女的读书、写作、学习课程、选择学校、专业、职业等都给予指导,但从不强令。

除了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他还是孩子的良师益友。

3.最重要的:品行。

不强求成绩,不干涉利益,但梁启超也有他最看重的一点:品行。他曾经说过:

如果成为一个人,知道的越多越好。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人,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糟糕。

如果说在教育方法上梁启超是“西式父亲”,那么在对孩子品行的要求上,他更接近于他的父母:传统的中国学者。

即使在梁启超去世后,梁的孩子们仍然记得他的教诲。

抗战时期,梁思成、梁思永一家踏上流亡之路。

大女儿梁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了四个孩子。她的生活极其艰苦,但她决心不为日本人工作。

作为军官,梁思忠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小女儿梁思宁叛逃到新四军。

梁的九个兄弟姐妹中有七个在国外学习过,他们都是像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著名大学。

完成学业后,他们都选择了回国。在梁的家里,“报效祖国”这个词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听的空句子。

这也许就是我们如此尊重梁家的原因。

在这个崇拜成功和金钱的时代,总要有人提醒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精英,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心志不可得罪天地,言行要对得起圣贤。

不要忘记曾子的三个省,程子的四个谚语应该被钦佩。

低头一定要谨慎,发财一定要老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005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