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简介(新疆可可托海景区)

◎本报记者刘小慧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阿尔泰山脉东端南麓,额尔齐斯河源头,有一个地区——可可托海,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被列为高度机密国家。唐珂托海距新疆富蕴县

◎本报记者刘小慧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阿尔泰山脉东端南麓,额尔齐斯河源头,有一个地区——可可托海,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被列为高度机密国家。唐珂托海距新疆富蕴县东北部32公里,公路里程51公里。托海蒙意为“蓝色河湾”,哈萨克语意为“绿色丛林”。这里埋藏着与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的神秘矿脉——可可托海矿。

可可托海简介(新疆可可托海景区)隐藏矿脉

可可托海矿产资源丰富,在国内外被誉为“地质矿产博物馆”。是中外地质学家心中的圣地,最具代表性的是3号矿脉。

可可海三矿为伟晶岩脉矿,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侧墙上蜿蜒的山路呈螺旋状,积水达到矿井腰部。在世界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富含86种矿物,其中铍资源居中国首位,铯、锂、钽资源分别居中国第五、第六和第九位。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属罕见,与世界上最著名的加拿大伯尼克湖矿齐名。它含有锂、铍、钼、铷、铯、铪、铀、钍和其他稀有和放射性元素。铜、镍、铅、锌、钨、锰、铋、锡等有色金属。亚铁等。;非金属矿物云母、长石、应时、重晶石、蓝晶石、石灰石、煤、盐、碱等。;珠宝矿物,如风信子、紫罗兰、石榴石、芙蓉花等,占已知有用矿物的60%,各类矿物呈非常规则的螺旋带分布,分布界限非常清晰。最令人惊讶的是,这是一个草帽式的矿井,矿坑周围还有大量未勘探的资源。

但对于学术界来说,可可托海的奥秘在于它富集了铍、锂、铌、钽、钛、锆等金属,从而成为稀有金属元素的天然储备。地质专家把来这里研究和考察视为他们的最高成就。

根据勘探资料,仅3号矿脉氧化铍已探明储量300万吨,约占中国储量的70%,潜在市场价值80亿元,可开采至2030年。其中,3号矿脉露天采场外部和底部铍矿储量达2500多万吨。公开资料显示,该矿曾开采16kg海蓝宝石、17kg黄玉、60kg钽铌单晶矿、500kg晶体块、12t石榴石、30t绿柱石晶体等。

变革的命运

托海矿区发现于1930年。

当时只有当地少数民族开采3号矿脉露头,产品作为珠宝装饰材料。1935年,前苏联政府的两个地质队来到阿勒泰。为了开展找矿工作,他们随身携带各种有色和稀有金属矿物样品,动员农牧民到阿尔泰山地区采集有用的矿物,交给地质队按质按价收购。前苏联地质学家根据牧民报告位置,首次在阿勒泰地区地质图上标出8个绿柱石矿化点。其中,富蕴县可可托海矿床是1935年由哈萨克族阿亚库孜拜发现,列为八大绿柱石矿点之一。这种绿柱石(铍)等稀有金属矿床的发现,引起了前苏联政府、科技界、地质调查和采矿人员的重视。他们曾多次来华从事地质勘探,并在科克托海矿区进行了试采,以3号矿脉为主,开采出绿柱石和钽铌铁矿。

中国成立后,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3月1日,中苏有色稀有金属有限公司阿山矿山管理处成立。这个最早的中苏合资企业,成为新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前苏联专家带来先进设备,修建俄式建筑,可可托海成为当时新疆物质和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

根据布尔津县的记录,1950年至1956年,布尔津被用作与前苏联进行贸易的港口,额尔齐斯河是两国进行贸易的通道。1951年,布尔津是中苏有色金属稀有金属有限公司的物资储存转运中心,苏方从中国调来40多名干部,有一个苏联连队在巡逻,中方人员多为搬运工。各矿区所需的设备、器材、生产资料和部分生活物资均从前苏联进口。为了开采这里的锂、铍等矿藏,每年夏秋两季,空压机、炸药、钢钎、发电机等。都是通过额尔齐斯河从前苏联运过来的,然后生产出来的稀有金属矿产回国的时候从布尔津运走。

1955年,中国收回了可可托海矿区所有企业的经营权,矿区所有企业交由中国独立经营。原阿山矿管理处更名为冶金工业部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可可托海矿管理处,直属中央管理。

为了加快偿还欠前苏联的债务,可可托海矿区发动了“保障出口总会战”。当时,冶金工业部先后从各科研院所(北京、广州有色金属研究所等)派出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院校(东北理工、成都地质学院、中南矿冶学院等。)和重点企业到Cocoto海。高峰时,来自祖国各地的4万多人聚集在可可托海。无数科学家、工程师、干部职工把自己的青春乃至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可可托海。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中国建立了秘密的大型稀有金属勘探、开采和选矿生产基地。这里诞生了中科院院士等许多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师,为中国的国防工作和冶金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8年更名为可可托海矿务局。由于后矿区保密的需要,富蕴县于1959年迁出可可托海,在另一个地方重建。可可托海成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它曾被称为“111号矿”,后来成为第一矿务局。

偿债资源

富蕴县到可可托海的公路旁,有一个巨大的“功勋矿”。但很少有外人知道可可托海的三号矿与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就是这个坑,在上世纪60年代为国家还清了苏联47%的债务。

资料显示,3号矿(阿斯卡尔特绿柱石矿床)于1955年开始地质勘探,1958年建成投产。之后的十几年,三矿平均年产绿柱石四五百吨,是可可托海矿务局绿柱石(铍)年产量的一半甚至全部。当时三号矿的一段是锂辉石富矿,爆破后可以直接装矿,根本不用敲。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保出口”的任务,采取了非正常的措施来挖富矿。不到40天,可可托海矿务局提前完成了“保出口”的光荣任务,苏联派出的车队也在当年年底将矿石运回苏联。当时,可可托海矿务局多次受到重工业部的表扬。当年《红旗》杂志的《九评》一文中特别提到了这段话。

中共中央在1964年2月29日给苏共中央的信中说:“到1962年底,我们向苏联供应的粮油和其他食品价值21亿新卢布。在同一时期,我们向苏联提供了价值超过14亿新卢布的矿产品和硬件……这些矿产品中有许多是发展尖端科学和制造火箭和核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三矿为国家生产了3876吨绿柱石。托海矿务局偿还的矿产价值约占外债总额的40%。

可可托海简介(新疆可可托海景区)三号矿

国防的基石

可可海三号矿被誉为共和国功勋矿山,不仅因为它为国家偿还了巨额债务,还因为这座矿山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提供了必需的稀有金属,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新中国第一颗核弹的成功爆炸、航天事业和相关尖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金后盾。

我国原子弹、氢弹等核试验中使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可可托海矿。该矿为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英雄矿”和“功勋矿”。

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试验了第一颗氢弹,其中的“炸药”是氢化锂和氘化锂。1963年,新疆锂盐厂生产氢氧化锂30吨,由军队押运到四川。从氢氧化锂中提取锂同位素Li6以产生氘。生产氢氧化锂的原料锂来自可可托海。

当年核弹爆炸成功后,国防科工委专门给矿区发来贺电和感谢信,永久收藏。

钽铌被称为“宇宙天空空(俗称黑色宝石)时代的稀有金属,其合金广泛用于制造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使用Cocoto Sea提供的铯。后来的“神舟”系列航天工程所用的材料,有相当一部分也来自这个矿。

重生的风景

可可托海,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个矿区,更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1999年,3号矿脉因锂资源枯竭而关闭。

拓海地质公园于2000年开始建设。2003年,可可托海矿区因资源枯竭而关停。矿山企业经过破产重整后,主要开采3号矿脉剩余资源,延长矿区服务年限,同时向国家争取项目资金,寻找接替资源。2005年,可可托海景区被原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富蕴县投资3678万元完善可可托海景区基础设施。

2012年,时任富蕴县县长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和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所作的报告引起了极大关注。次年,可可托海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五个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之一。

2014年5月,新疆发改委批复了可可托海转型的总体思路:恢复生态惠民生,改善基础促发展,转移产业谋转型。通过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优化城乡格局空,恢复自然环境,建设平安边疆,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可可托海工矿区产业、城乡、生态、民生、机制“五个转变”。

2018年10月10日,中国第35个地质公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个地质公园——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开园。由二七四大峡谷、三号矿脉、萨依亨布拉克、克克苏里、喀拉香格尔五个景区组成,面积2337.90平方公里。以美丽的峡谷河流、岩石林地、矿产资源、冰封湖泊、奇特的地震断裂带为自然风光,融合地质文化、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成为旅游胜地、休闲度假、特色旅游(徒步、摄影等)。

未来可可托海将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重点开发3号矿脉阿依果孜矿,重建苏式地质展览馆等。,与目前已经形成的旅游业形成互补,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372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