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类动物有哪些(啮齿类动物是什么意思啊)

走进非洲丛林,就像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动物世界。我们的五官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新信息”,因为在茂密丛林的掩护下,无数的生命在这里繁衍生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其丰富程度不亚于亚马逊雨林,而啮齿类动物是最常见的动物之一。

啮齿类动物有哪些(啮齿类动物是什么意思啊)

一提到啮齿动物,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老鼠、松鼠、竹鼠等啮齿动物,尤其是最常见的老鼠,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不好,是那么的可恶。特别是在农村,老鼠活动猖獗,但一物降一物。猫是老鼠的天敌,这是大自然早就设定好的。

然而,在非洲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一种特殊的啮齿动物,它是动物界中的毒药大师。当它兴奋时,它的毛像刷子一样竖起来,所以不要碰它,因为毛上涂有剧毒。大象就算舔几口也会很快倒地,更别说猫和犬科动物了。因此,一只猫可能会死里逃生。

它的中文学名是鬃鼠,别名很多,比如非洲凤头鼠、帚尾仓鼠、凤头鼠等。响尾蛇主要栖息在东非高地的森林和林地,遍布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乌干达、苏丹、坦桑尼亚等国。然而,在3000公里外的亚洲国家以色列却发现了化石遗址,这是科学家们最为不解的。

成年鬃毛鼠长约360mm,从头到尾长约530mm,差不多有半米长,比普通老鼠大很多。它们全身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毛,甚至尾巴上也长满了毛,主要表现为白色和灰黑色。有些毛又长又厚,叫做鬃毛。当受到威胁或兴奋时,鬃毛会直立,就像豪猪一样。

最不可思议的是,鬃毛鼠的鬃毛上往往沾有大量的有毒物质,连大象都能中毒,于是一个问题来了。有毒物质从何而来?那我们就一探究竟。

从头部看,鬃毛鼠要比普通老鼠大得多,大概有猫那么大,所以不用担心被野猫吃掉,但是非洲丛林里还是有很多凶猛的天敌,比如狮子、豹子、狼、鬣狗、蜜獾等。都是看到肉就吃的恶魔,除非赢不了。

为了不被吃掉,鬃毛鼠会在皮毛上涂上一层有毒物质,让其他动物远离。有毒物质并非鬃鼠本身分泌,而是来自一种绰号“见血封喉”的有毒植物,又名箭毒树。mbth中的见血封喉是一种剧毒植物,故名“见血封喉”。

发现箭毒树的树液毒性很大,含有十几种化合物,包括α-反花苷、β-反花苷、马来苷、19-脱氧-α-噻酚、19-脱氧-β-反花苷等。洋地黄毒苷-α-鼠李糖苷,铃兰毒素。

犹他大学和史密森生物保护研究所的生物学家莎拉·温斯坦(Sarah Weinstein)观察到,每隔一段时间,鬃毛鼠就会来到箭毒树前,咬掉几根树枝。这不是因为它饿了,而是因为它把树枝嚼成糊状,然后涂在它的皮毛上,给自己增加一层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成为鬃毛鼠的保护伞,不被天敌猎杀。

早在1867年,科学家就已经在鬃鼠身上发现了剧毒药物,但当时的研究没有现在这么细致。生活在东非的土著早就知道鬃鼠剧毒,所以不敢轻易捕捉,因为他们见过鬃鼠毒死太多恶意的野狗。

这一年,温斯坦来到非洲丛林,捕获了20多只鬃毛鼠,并临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室来研究鬃毛鼠。当给它们提供箭毒树碎片时,鬃毛鼠会咀嚼这些碎片。研究小组还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突然,一群猴子闯进来,偷走了鬃毛鼠粪便样本,以为是食物。我相信猴子最后一定崩溃了。

还有几个未解决的问题。鬃毛鼠多久涂一次有毒物质?既然箭毒树有剧毒,为什么鬃毛鼠咀嚼时不会中毒?按常理来说,总应该有一些毒素最终进入食道。你知道,鬃毛鼠是啮齿动物,没有呕吐的能力。

鬃毛鼠是世界上唯一能善用有毒物质的啮齿动物,是动物界的用药专家。这项新研究发表在2020年11月的《哺乳动物学杂志》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5598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