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十二花神(已经灭绝的远古花)

一直喜欢石榴,不仅果肉好吃,形状和外观也喜人,所以学习画石榴特别刺激。总的来说,石榴很容易。只要调好颜色,擦好笔,总能有所收获。难的是裂开的石榴。石榴籽被我的画

一直喜欢石榴,不仅果肉好吃,形状和外观也喜人,所以学习画石榴特别刺激。总的来说,石榴很容易。只要调好颜色,擦好笔,总能有所收获。难的是裂开的石榴。石榴籽被我的画贴成了一片。既不滋润也不甜,只能慢慢练。

我整理了一下笔记,在网上查了石榴相关的内容,发现了一个搞笑的——钟馗居然是石榴花神!花神有男的?随它去吧,怎么会是美男宋立科潘宇安呢?怎么会是钟馗呢?本来石榴花是农历五月的花,五月容易流行。人们在家里贴上钟馗的画像捉鬼驱邪,希望他保护孩子,钟馗在五月成了石榴花神。据说这幅画中,钟馗很凶,但耳朵上别着一朵石榴花。看到这里,像吃了蜜喝了酒一样,在这样的人群中感觉很有意思!

但是,我不明白的是,现代知名画家笔下的石榴。为什么大部分都那么丑?浑浑噩噩无精打采。石榴得罪你了吗?画这样一幅画想表达什么?第一眼很难想,第二眼还是很难想。不知道是我对画的眼光鉴赏水平不到位,还是这些画不符合我的审美标准。具体是什么情况?只能过几年再说。最好先看看石榴上的字!

石榴,又名安石榴,古称丹若、卧丹、土林、刘若。它起源于波斯(今伊朗)一代,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据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故种有安史国石榴,故名安史国石榴。”据汉代刘欣《西京杂记》记载:“修上林苑初期,大臣们呈上远处的名果树,其中石榴十棵。”

《博物志》是西晋张华所著的一部博物学著作,共十卷,记载了山川地理、鸟兽、人物传记、古代神话、仙魔等。是继《山海经》之后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其中,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神话。比如八月,有人飘到天河见织女的传闻,就是关于牛郎织女童话的原始素材。该书虽未被道教收录,但一直为道教所重视,书中的神仙资料常被道教研究者引用。原书没了,这版博物学是后人编的。张华(232-300),字茂贤,生于张家。由于家境贫寒,他的才华受到了国人陆琴、刘芳、阮籍等人的称赞。在曹魏,他是太常大夫,在河南是殷诚,左主左郎,中书郎等。西晋建立后,拜黄门侍郎,封关侯内部,逐渐被晋武帝重用。拜中书令后,与大将军杜预联手,坚决支持梁武帝攻吴,战时任大臣。吴国灭亡后,在光武县被封为侯。之后被排挤,出城建功立业。之后回朝太久,梁武帝末年不参政。惠帝继位后,厌倦了做官,[/k0/],被任命为庄武的县官,受皇后贾南风的委托。张华的忠诚和帮助保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被杀,69岁。

《西京杂记》据说是东晋葛洪根据刘欣手稿编撰的一部历史笔记和小说集。葛洪在《西京杂记》末的后记中说,葛家有一部100卷的《汉书》,是刘欣的父亲刘向传给刘欣的,刘欣继承了父亲写的手稿,没有编成书。后来刘鑫因突如其来的政事事件自杀,手稿未能完成。葛洪将其与后来流行的东汉班固的《汉书》进行了比较,发现《汉书》中的许多内容都是以此手稿为基础的,只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于是他将刘欣手稿中未为《汉书》所取的内容记录下来,编成《西京杂记》,其中西京指西汉都城长安。南朝梁肖时期,一位名叫吴筠的学者擅自将自己的一些作品塞进《西京杂记》,冒充刘欣的原作。因为在齐梁士人中有一定影响,此后流传的《西京杂记》都是吴筠篡改的手稿,由于篡改的内容混杂在原文中,难以辨别真伪,对该书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甚至被称为伪书。其实书中篡夺的内容只有十几处,大部分都是吴军无法发明的。"你摆脱困境了& # 34;、"卓文君私奔到司马相如& # 34;这样的经典故事是这本书最先出版的,成语“凿壁借光”也来源于书中匡衡的故事。

石榴传入后,被视为名果,成为祭祀的佳品。金妮安《石榴赋》云:“养石榴者,天下奇树,九州名果。”潘岳《河阳阁前石榴赋》云:“其荣华可玩,实则可珍,耻于诸侯,荐于鬼神。”明清时期,“八月十五月圆,石榴月饼祭神”成为习俗。今天是中秋节团圆日。石榴作为水果祭品,有祈求阖家团圆的寓意。

多籽石榴也被视为多子多福的象征。民间婚嫁时,常把削了皮、浆果露在外面的石榴放在新房的书桌上或任他处置,洞房挂石榴。结婚礼物是绣有石榴的枕头,新生的孩子会得到绣有石榴的鞋子、帽子、衣服和枕头。

在道教中,石榴是“福”的象征。在贴在百姓门上的“天公赐福百姓”的图画中,身着皇袍的天官(赐福之神)抱着五个男孩,男孩手里拿着石榴、桃子、佛手、梅花和吉祥的灯笼,寓意着群星璀璨、吉祥富贵。

历代文人骚客纷纷传世诗词赋咏石榴,赞美石榴之美,赋予石榴不同的文字和含义。唐代诗人李商隐笔下的石榴,赞美眼前美丽的石榴:“石榴枝头婀娜,石榴膜光,石榴籽鲜。可赏瑶池桃树,桃树红颊千年。”汉末蔡邕翠鸟诗:“庭中有榴莲,绿叶含单荣。翠鸟来了就聚集,翅膀扑动来形容。回望青色,摇醒青色。还好,脱险了,就有君子法庭了。训练你的心,相信你,你会活一百年。”那么“刘若”就是隐喻现实中诗人的守护神。石榴树在君子庭,成了翠鸟的庇护。曹植《弃妇》:“伤心的丈夫做什么,丹华做不到。长吁短叹,无字更好。”表面上看,这个女人是因为没有孩子而被抛弃,实际上,她是在安慰自己政治上失意的朋友,用石榴花来比喻自己的才华。石榴花虽美,但果实晚熟,终于可以利用了。说到石榴,就不能不提到“石榴裙”。这句话出自梁元帝萧艺写的《吴起曲》:“龙的十字架变成一个有凤凰图案的金桶,莲花结出一条石榴裙。”另外,石榴树往往种植在庭院的角落,比其他植被开花晚,符合古代文人的节操和孤独,被赋予了君子之风。由于它是从国外传入的,盛夏开花,使一些文人联想到自己迁徙到外地而未能及时开花的个人命运,并用来表达失意,等等。

石榴花在农历五月盛开,是五月的时令花,所以五月也被称为石榴月。苏轼《阮朗贵·初夏》云:“小雨过后,萧何翻身。榴莲花开了。”明代插花的“主客”论中,石榴花被列为花主之一,称为花主,辅以栀子花、蜀葵、娃娃菊、康乃馨、紫薇等。,即所谓的花客或花商。可见石榴花的德高望重。五月的石榴花神,汉朝的张骞,因为他从西域带回了石榴;一个是南朝的江淹,因为他写了著名的《石榴赋》;还有钟馗。五月是鼠疫的流行季节。人们把钟馗贴在门上以辟邪,并在端午节时把钟馗作为五月的石榴花神来崇拜。画中的钟馗秋一定是怒气冲冲,狰狞可怖,手握宝剑,耳畔石榴花。《十二环伏》云:“五月花神丑化钟馗,唐王不算状元。艾如旗,带百衣,苍蒲如剑,斩魔。黄酒,喝几杯,清风吹。”

名家写的石榴,只选了几个看着顺眼的。

▽南宋,佚名《六枝黄鸟图》

山海经中的十二花神(已经灭绝的远古花)

▽《刘师图》作者魏

山海经中的十二花神(已经灭绝的远古花)

▽现代齐白石的八哥石榴图

山海经中的十二花神(已经灭绝的远古花)

▽近代潘天寿《石榴图》

山海经中的十二花神(已经灭绝的远古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441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