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进歌曲(张伟进猴哥现场)

11月10日,北京新冠肺炎新增感染人数单日首次突破100人。这一天,27岁的高宇加入了北京市朝阳区阳性病例院前转运班,负责感染者的紧急转运。

张伟进歌曲(张伟进猴哥现场)

这个平日在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工作的小伙子,第一次在战场上与奥米克隆变异人“肉搏”。在近20天的实战中,她从一开始就非常小心,生怕做错什么,现在已经可以单飞了。“分秒必争”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北京市此轮疫情累计感染人数已超过万人,近期每天新增病例超过1000例。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声明称,这是疫情爆发以来,北京市面临的最困难的疫情防控形势,尤其是朝阳区,新增病例数和高危地区均居首位。年轻人成为“疫情”的中坚力量,并迅速壮大,从转移疫情到为感染者寻求紧急医疗救治,再到保障物资供应。

据共青团朝阳区委统计,在此轮疫情中,全区基层组织共动员6518人参与疫情防控,组建了107支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共有2363名青年党员、团员和志愿者参与社区一线防控工作。

高宇的急诊转班一般是司机和医生。如果有老年感染者,会多一名护士。通常是24小时值班,24小时待机模式。但是由于最近新感染的人很多,备用班很多组都要参与转移,所以人手很紧张。

让高宇感动的是,为了让她尽快熟悉感染者的转移流程,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姜楠一开始就会安排和她一组,自己当司机,全程指导。调动之后,她会被“重新打开”,看看这份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高宇说,与日常的应急处理任务不同,专班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高效沟通。出发前,要深入了解感染者的生命体征,有备而去;在转运途中,要与接收医院认真沟通,保证感染者最短的等待时间。

刚入职垂杨柳医院两个多月的医生杨梦歌,也是最接近病毒的人。10月29日,她接到医院紧急分配通知,前往隔离宾馆红区医疗队开展疫情防控支援。

这也是新人杨梦歌第一次参与战争“疫情”。

出发前,杨梦歌向部门的前辈询问了工作内容、工作强度、需要准备的物品等。她还记得,部门里的学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有什么需要随时打电话给我们,有什么需要就告诉我们”。

相比平时医院的病房和手术室,杨梦歌觉得在一个与世隔绝的酒店工作并不难,只是“尴尬”。“我以前在医院里满脑子都是工作,但都是我学过的内容。他们中的许多人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每天,杨梦歌和护士需要到各个房间为被隔离人员进行核酸采样,还要向指挥部汇报被隔离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以便对有需要的人进行初步的诊断和治疗。

目前,杨梦歌已经进驻红区医疗组20多天了。除了日常工作,杨梦歌和另外两名护士还要24小时待命,在总部需要的时候,立即赶到相应的点协助救治。

还有一些年轻人是负责“追日”的志愿者。有人把他们工作的地方叫做朝阳区“44街”。

事实上,朝阳区只有43个街道,这支朝贡队伍已经成为这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他们平均每天拨出约500个电话,及时核实反馈信息。这些志愿者中,有的来自律师,有的来自辖区高校,有的来自社会组织。

近年来,志愿者张伟进“解锁”了多项志愿服务“工作”:预防接种志愿者、冬奥会城市志愿者、健康咨询志愿者……这次加入流动服务队,源于他的“老搭档”杨杰的一条邀请短信。

朝阳区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杰告诉记者,11月10日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发布后,她邀请参加过多次志愿服务的张伟进加入流动服务队。志愿者招募过程中,杨杰还会参与物品的采购、流媒体设备的调试等。,保证每一位值班志愿者都拿到笔记本电脑、耳机等设备,并能通过线上平台直接拨打流电话。

她说,志愿者是按照上下午班安排的,根据自己空空闲时间报名上岗,每天下午6点左右基本完成当天发放的流转单。

作为流转服务团队的组长,杨杰会将所有的流转单核对一遍,完成收尾工作后离开。

服务团队成员何佳欣(音)记得,他第一天上班就遇到了一份“麻烦清单”。在沟通过程中,何佳欣发现对方回京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但身份证与姓名不符。对方在电话里产生了疑惑:“你是骗子吗?”

杨杰和张伟进已经为这种情况培训了志愿者新手。杨杰说,志愿者拨通电话后应先告知对方身份,并核实相关个人信息。如发现有不符之处,应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平台,以免给被调人员带来不便。

“我是医学生,以后工作中需要和患者交流。这是对我沟通能力的锻炼。”何嘉欣说。

目前,北京的疫情仍在发展。共青团朝阳区委员会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年志愿者加入疫情防控工作。除了成立“流动志愿服务队”,还动员115名外卖骑手进入管控区域提供物资配送服务。

北京市青少年事务社工石齐告诉记者,朝阳区疫情爆发之初,共青团朝阳区委就成立了“青少年保障突击队”,以“美丽日出骑士”项目为抓手,组织动员了饿了么美团115名成员和骑手进入管控区域,提供物资发放服务,保障市民在家门口的日常生活。

石齐介绍,11月10日晚上9点多,她接到通知,需要征集外卖“小哥哥”后备力量组的志愿者,支援孙河地区的物资配送。“大概10分钟就招了。”石齐说。

“这次招募的主要对象是在附近的骑手(跑单)。他们更了解当地的环境和路线,知道分发物资的最佳路线。”石齐说,这支“保障补给突击队”的10名骑手是第一次参加保障补给配送工作,“一进来就进入工作状态”。

90后送货员李靖飞在同事的邀请下报名参加了“青年保安突击队”。报名后,他简单收拾行李,住进了孙河地区一家中央管理的宾馆。

相对于跑单时分发的水果等物品,李靖飞介绍,突击队员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街道工作人员整理和分发防疫物资,包括防护服、口罩、消毒剂等。

在石齐看来,让骑手参与保障团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事情”。她解释说,一些封闭管制小区或高危区域的人购买的物资无法送到小区,由闭环内有通行证的骑手运送。同时,如果小区居民需要购买药品,骑手会统一宰杀、分拣、配送,确保物资及时安全送达。

这些天,新感染人数仍在上升。第一次在抗疫战场第一线的高宇,已经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休息。她发现每个长辈都有自己坚持战斗的招数,她也在继续学习和成长。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尹西宁刘诗璇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立宏、惠颖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963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