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红旗渠网(中国红旗渠网简介)

none

红渠精神永存。

曹彭艳

(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临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仅凭一把锤子、一把铁锹、两只手,艰苦奋斗10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红旗渠。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永存!”

“红旗渠是一座纪念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是一座丰碑,记载着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打天地的英雄气概”。林县在历史上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县。据《林县志》记载,从明朝元年到新中国成立的514年间,林县发生了30多次大旱,百姓卖儿卖女,到处挨饿,甚至多次出现“人吃人”的惨状。一部森林县志,百年旱荒史。“水贵如油,十年不收,权贵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老林县的真实写照。因为缺水,很多山区男孩都娶不到媳妇。长期以来,临县人民养成了视水如命的传统习惯。他们很少洗脸和洗衣服。很多人都是赶上过年过节走亲戚才洗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县县委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在临县展开了一场水利人民战争。先后修建了淇河运河、熊英运河、天桥断渠、抗日运河和黄花水库。短短几年,林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灌溉土地面积扩大了16万亩,是前11年的2.6倍!灌溉土地面积达到23.7万亩。500多个行政村,一半以上通了汽车,100多个村通了马车!1958年,在淇河、西河、露水河上先后修建了窑街水库、宫上水库、南古洞水库等大型水利设施。1959年,林县遭遇旱灾,县委大胆提出海外引水修建红旗渠的建议。1960年,红旗渠开工建设,开启了林县战太行、留太行、富太行的壮丽画卷。

历史无止境,精神代代相传。从红旗渠修建到现在,红旗渠浇灌了林州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版图。美丽的乡村,绿色的城镇,山水的城市,展现了林州宜居宜家之美。太行山风骨,红旗渠云浪,凝固的线条,流动的韵脚,营造出一幅自然画卷,旅游彰显美;山色秀丽,城墙繁华。阴山青山相伴,自然之美与生活之美相映成趣,红旗渠处处是和谐的歌声。林州广大干部群众走出太行,富在太行,美在太行,走出了一条“城乡协调发展,二三产业强力带动”的路子,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的螺旋式上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过去十年,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共同锻炼、共同奋斗出来的!”红运河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是临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做出的。

俯瞰红旗渠(来源:央视记者程程/摄)

“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不仅是过去的,而且是新时代的。没有老一辈的辛勤付出,没有他们的热血甚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今天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移山倒海、埋头苦干的精神是改不了的。红运河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

运河建成十年后,红旗渠遗址上涌现出许多不怕流血牺牲的史诗英雄。81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临县人民的优秀儿女,永远为后人所敬仰。青年技师吴祖太为太行山献血祭,危险犯任阳成在阎庙报名,还有“神枪手”常根虎、舍身救人的李改云。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冲锋在前,享受在后,铁骨铮铮,一心为公,让红旗渠工程战无不胜的英雄先行者。红河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修建的。在经济上,省委地委只是表示支持,在经费上却无能为力,把修渠的决策权交给了林县。那么,林县经济实力的荷叶能盖得住红旗渠建设的特大“粽子”吗?据林县委分析,林县财政收入很弱,国家很难给国家钱。如果更高层次的投资缺钱,如果在建设之前情况有所好转,很难预测会发生什么。山西同意调水。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机会,林县的人们可能会永远缺水。靠国家还是靠自力更生?县委认为,只要群众迫切要求办的事,就要抓住机会办,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克服红旗渠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县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把发展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坚持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红渠劳模让羊变成灵空脱险。

20世纪60年代,林县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成千上万的农民工每天的口粮相对较低,他们不得不从事艰巨而繁重的建设任务,有时甚至在饥饿中挣扎。“早上糠,中午汤,晚上天池月”这几个字,指的是当时修渠的民工食物不足的情况。从技术上讲,当时水利技术人员只有28人,没有一个是工程师,学历最高的只有中专。其次,施工机械很少,更何况在多山的太行山区,很难使用任何机械。面对困难,临县人民没有退缩,也没有被吓倒。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决定自力更生。当时提出的口号是:“一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拥有一切。”没有等待,我挥汗如雨,修建了自己的运河。我没有工具自己做,没有石灰烧,没有篮子做,没有炸药自己做。食物不够吃的时候,我就挖野菜,从漳河里捞水草充饥。最终以“临县江山重排”的英雄气概成就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

新时期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

新时期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渠成功建成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党的领导。为了改变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临县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带领人民重整河山,搏击天地,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红旗渠建设的各个方面。红渠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给林县人民带来了救命的水,改变了过去几千年的落后面貌,为林县的民生、生态、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要取得这一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红旗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幸福生活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承诺。全社会要积极参与,形成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强大合力,奏响交响乐,画出同心圆。

新时期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要与年轻干部的成长结合起来。在谈到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横跋扈,像父辈一样把青春的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的目标,是一两代人的事情。我们正赶上不辜负它,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从方案的提出到红旗渠的勘探、设计、建设,时任林县委书记的杨贵是最重要的领导,群众称他为红旗渠旗手。1954年,他被任命为临县县委书记时才26岁,组织修建红旗渠时才31岁。他在当年是名副其实的年轻一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年轻干部要勇于担当,善于做事。在红渠建设过程中,杨贵同志勇于担当、善举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提供了借鉴。

新时期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应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只有从青少年开始教育,红旗渠精神才能成为民族的不朽记忆,红旗渠精神传承的延续性才能得到保证,红色教育才能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要把红旗渠精神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红旗渠精神,感受其中蕴含的奋斗情怀、为人民服务情怀,积极引导祖国未来勇于创业创新,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创业动力,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丰碑上。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新的考试路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性,发扬奋斗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努力。

资料来源:Dangjian.com

监制:张

审核:顾群星

编辑:孟

制作: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366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