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兹是什么(60hz伤眼还是120hz伤眼睛)

我们知道,人耳对声波的听觉感知仅限于20Hz-20kHz的范围,20Hz-20kHz也因此被称为“可听声”频段。那么作为声音播放设备,声音播放的响应工作范围理论

我们知道,人耳对声波的听觉感知仅限于20Hz-20kHz的范围,20Hz-20kHz也因此被称为“可听声”频段。

那么作为声音播放设备,声音播放的响应工作范围理论上只有20Hz到20Hz之间。但现实中不难发现,有很多音响设备的标称频率响应范围远远超过20Hz。这是怎么回事?

赫兹是什么(60hz伤眼还是120hz伤眼睛)

有朋友理解,虽然人耳能听到的理论上限频率是20kHz,但实际操作中,人耳仍可能听到一些20kHz以上的“超声波”频率信号。比如人体也能感知声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到”20kHz以上的信号。但考虑到成年人的实际听力上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30岁以上的听者实际听力上限其实远低于20kHz,所以自然“有可能听到高于20kHz的声波”。所以,笔者个人的看法是,这种解释是有所保留的。

当然,网上也有朋友指出,近年来有科学家专门做了ABX测试,证明人耳确实可以分辨出20kHz以上信号的音频和截止20kHz以上信号的音频,音色是有区别的;但这种说辞往往只是“空口无遮拦”,还需要拿出具体的研究论文来源,才有实际参考价值。

从R&D的角度来看,音频设备的工作频率响应范围(标称)超过20kHz。更合理的理由是保证设备的频率响应在20kHz以内,并最大限度地保持良好的线性度。

熟悉音响设备特性的朋友都知道,音响设备的频响特性从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振幅不断启动。但我们一般选择线性性能最好的频段(通常理解为波动间隙最小、平坦度最接近的频段)作为其“工作频响范围”,设备的频响性能在达到某一频段后会出现下降和衰减。为了确保整体愉悦舒适的听觉,我们

但是,如果把一套音箱的工作频响范围直接“一刀切”在20kHz,实际使用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音箱的频响衰减点很可能在20kHz之前,在听的时候,衰减点频率到20kHz的那一段音质会明显变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高品质扬声器的开发者会尝试提高扬声器的响应衰减频率,使衰减频率达到20kHz以上,从而保证扬声器在20kHz以内保持良好的响应线性度,从而保证良好完整的听觉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喇叭的“工作频率响应范围”将相应地达到20kHz以上。

在一个简单的草图中,红线的频响范围可以理解为超过20kHz,从而保证频响性能在20kHz左右开始衰减。相对于频率响应范围上限为20kHz的紫线开始衰减更早,在可听范围内的响应线性度和听觉质量更“在线”

以美国Atomic AP 1.0高音喇叭为例,从其官网截图可以看到,AP 1.0的频响衰减频率正好是20kHz。按照业内通常的数据标注方式,该单元的工作频率响应范围可以达到24kHz左右,从而保证AP1.0在播放20kHz以内的中高频信号时能够保持宽广平滑的响应性能。

当然,对于美国Atomic等严谨的专业发热品牌,即使自家设备的工作频响范围可以超过20kHz,标称频响数据也大多不会标注过高,甚至会作为营销卖点。从Hi-Fi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开发者还是玩家,都在关注如何优化设备在20Hz-20kHz可听范围内的响应能力和听觉质量。过多吹嘘他们在20Hz以上的“表现力”,甚至刻意标注一个非常夸张的UHF响应数据,在发烧方面的意义并不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221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