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是什么(新发展理念是什么)

作者:于洪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

作者:于洪君(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最大积极变量。因此,要正确认识新的发展阶段,努力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发展新格局,努力践行发展新理念。

今天,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来最大的变革。这场大变革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复杂性将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积极变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要全面准确地认识当今世界的伟大变革,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几个重要概念的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正确认识新的发展阶段,努力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正确认识国家的历史方位,准确界定民族的发展阶段,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基本纲领和行动路线,确定奋斗目标和内外任务,规划前进方向和工作路径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我国的世界历史定位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定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论述我国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科学评价中华民族历史地位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南。2017年召开党的十九大时,他告诫全党:“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现实。”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客观评价我国实际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目标,包括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等因素作出的科学判断,得到了全党的一致认同和拥护。当然,我们从来没有对这个重要结论作过简单的、机械的、教条式的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其中不可避免地包括若干相互联系、各具特色的子发展阶段。这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达成的基本共识。目前,我们所说的新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发展阶段。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在会上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从2021年实施“十四五”计划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将是中国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将持续30年。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时进一步指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我们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抱负。

未来30年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基于新的历史起点,有两个明显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一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100万亿,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7%,我们成功实现了全面脱贫的目标;我们已经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开始新的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的目标。第二,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时代和潮流在我们这边。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在2020年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的制度优势举世无双,我们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举世无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积极的、充满希望的过程,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进步、量的积累和向质的飞跃发展变化的过程”。认识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同时,我们要认真把握历史提供的发展机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党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为实现既定目标持之以恒。”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有新的发展目标和新的发展任务。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完成新的发展任务,必须明确和遵循新的发展理念,追求新的发展质量。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形成和确认的理论基础、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而且系统清晰地阐述了与新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新发展理念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可或缺的新发展要求。

早在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当年10月,中央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时,深刻阐述了确定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极端必要性。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重点的集中体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内涵的新发展理念,深刻反映了新的发展阶段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公平、可持续的本质要求,也完全适应世界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因此,在2020年10月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突出了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要求全党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首要的是坚持创新,就是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由于非常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经济运行和管理中的创新还不够强,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是很高,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还相当突出。虽然我们在一些领域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但核心技术和高技术产品依赖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不理想。

贯彻新发展理念,二是坚持协调原则,即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等不同领域也表现为不同居民的收入差距和生活质量的巨大差异。由此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给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了巨大压力。

贯彻新发展理念,三是坚持绿色导向,即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中国资源约束日益紧张,环境治理欠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发展必须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底线是建设生态文明体系,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贯彻新发展理念,第四,必须坚持开放原则,即必须始终恪守对外开放搞建设的基本国策,深度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广泛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动发展、合作发展、互利发展、共赢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供应链、世界经济政治关系重组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升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共同进步的影响力和贡献率。

落实新发展理念,第五,坚持共享为本,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妥善解决财富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缺乏等现实问题。要自觉发现和纠正制度设计不合理、不完善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造成的数字鸿沟等新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和分享现代化成果,不断提高社会各阶层在新的发展阶段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显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对此,党的十九大早就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全局性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党的十九大后,基于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提上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其核心内容是在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同时,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目前,已经全面实施的“十四五”规划可谓是琳琅满目。归根结底,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包括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稳定,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新的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未来30年实现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

积极构建发展新格局,努力践行发展新理念。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中华民族将全面复兴,和平崛起。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将促进中华文明与整个人类文明的交融互鉴。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地缘战略格局的变化,越来越有利于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崛起,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在竭力扭转世界的巨变。未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多样化、信息社会化的进程将充满变数。2017年后,美国大幅提高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与中国展开令人震惊的贸易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后,美国变本加厉,率先在高科技领域“掐死”中国,进一步破坏世界产业链供应链,试图构建排斥中国的世界贸易体系。

在这样的形势下,在科学界定新的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明确和确立新的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重新布局,下决心构建以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触方式和互动质量,同时也将在更大程度和更高层次上进一步优化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鉴关系。

在实施“十四五”计划和未来30年的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无疑将是国内经济的平稳运行。这是重塑我国对外国际合作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优良品格和实事求是的一贯作风。根据这一战略部署和历史性决策,中国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思路将发生重大调整,其作为“世界工厂”的发展方式将发生显著改变。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改善民生福祉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

也就是说,构建发展新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在不断提高供给体系对内需适应性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整体性、联动性和互补性,努力实现需求拉动供给和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这种将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以创新驱动引领供需的新发展思路,将前所未有地拉动全方位消费,最大限度地释放内需潜力,最终形成无比强大的国内市场。

总之,构建发展新格局,就是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注重发展实体经济;要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交通强国,加快能源革命,加快数字化发展;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形成工农相互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优化用地空布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用地空布局和支撑体系;等一下。

按照这种新的发展格局,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国民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将达到更高水平。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将有重大突破,中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在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基本建成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文化、教育、人才、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绝不是简单的封闭自循环,而是在国内循环为主导的前提下,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互联互通和相互促进。这是由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国际关系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世界经济的特点和世界经贸秩序的变化所决定的。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所规定的。打开国门搞建设,早已被公认为当代中国的基本国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中国,不会因为国内大流通为主体、国内国际双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而改变或放慢对外开放的步伐。

新的发展格局提出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上升,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对其他国家的市场机遇将更加广阔,将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因此,即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推动形成新的发展局面,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也不会关闭,而是会越开越大。中国先后举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连续三届上海进口商品博览会,先后建立了20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宣布在海南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岛。这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举措,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开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近年来,西方国家一些人一直在散布所谓“中国倒退论”和“中国封闭论”。中国宣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宣布构建国内大周期为主、国内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后,这些论调更是甚嚣尘上。持这些论调的人,要么是故意歪曲,混淆是非,要么是误读误解,危言耸听。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化,自始至终与国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密切相关。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以最高国家领导人身份访华,阐述对当今世界各种重大问题的基本立场时,明确宣布:“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性和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走向和平与发展的目标,合作共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他郑重宣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此后,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和肯定,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国自身发展处于何种状态,中华民族都将始终在与世界各国合作、联动、互利、共赢中发展。这是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扩大开放的崇高意志和坚定决心从未动摇。而是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2013年9月至10月,习近平主席利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的机会,发表了更新与欧亚国家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与东盟国家海上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作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最有价值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从政策理念推向实践层面,也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开放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和地区间合作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范例和经验,因此得到了包括许多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广泛响应。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杭举行时,习近平主席作为东道国呼吁与会各方领导人:“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另一方面,它向世界庄严宣告,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开创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多样化的对外开放格局。我们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加大外商投资准入放宽力度,提高便利化程度,促进公平开放竞争,全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加快与有关国家谈判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国内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有序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继续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提高金融业国际化水平。一年后,在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他进一步指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这是中国道路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经验。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这些重要判断现在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识,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尽管中国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世界舞台始终充满动荡,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依然猖獗,但中国从未考虑停止对外开放,也从未想过放弃“历史上正确的”选择,这已被实践证明。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倡导“坚持协同增效,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主张“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共享机遇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纲领性文件中坚持“与世界同行、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任何重大问题都无法解决。同样,没有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合作,中国自身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也无法顺利推进。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局面,不会导致中国开放程度的降低和开放速度的放缓。而是在国内大流通健康发展、高效运行的前提下,实现国内大流通与国际大流通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使两大流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提高整个国家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我们党召开的又一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紧密相关。要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构建发展新格局的目标任务,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把改革推向深入,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发展新格局中的关键作用。要围绕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显然,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的一系列新认识新思想,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创新。确定新的发展阶段,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明确新的发展目标,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的新变化,以决心和勇气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在大变革中开创新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牢牢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牢牢把握新的发展阶段提供的发展机遇,努力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心一意建设和打造发展新格局,在内外联动、融合发展的新常态中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必将不断加大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历史步伐。不断加快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不断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注入新动力,为不同文明融合发展开辟新路径,为人类社会共同命运开辟新境界。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求是》2021年第2期。

来源:人民论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147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