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美德(文明在心美德在行图片)

none

我是李光国,学习过去,记录自己的人生。请点击“关注”,让我们成为长期的学习伙伴。

五月。

30

文/李光国

摘要

中国的人是华夏子孙,黄帝和炎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所以道德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的,最早的道德出现在人类的原始时期。中华传统美德形成于先秦时期,在孔孟时期达到顶峰,并一直传承发展至今。到21世纪初,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外在表现突出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根据目前的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分为五类,即个人修养、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美德。

个人修身美德

“修身”,在中国传统道德理论中,是指通过学习、修养、锻炼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在人的态度的三个方面。首先,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自省”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其次,对待学习和奉献的态度应该是“忠于职守,宽而不倦”。第三个方面是对国家的态度,即爱国主义精神。你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国家,也就是“精忠报国”,这样才能更好的思考如何爱国,也就是“精忠报国”。

自强是一种刚毅的品质,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美好的品德。正是自强不息的力量,创造了世界上唯一一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国最早提出奉献这个概念的时候,不是指职业,而是指学习。对待学生是当时老师,也就是现在老师的要求。要求学生勤奋学习,态度认真,尊重学业。后来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丰富,“业”的内涵逐渐扩展到生活中的一些岗位。但是,由于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仍然很简单。随着历史的进步,“知识分子、农民、工商业”四大职业逐渐发展起来。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华民族在国家形成之前就有了后来爱国主义的种子。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即部落联盟的形式。西周,那个时期的国家不过是人们按照血缘关系聚集了不同姓氏的大家族。我们后来的祖先崇拜和当时的祖先崇拜有关,也是维护社群团结的重要手段。那时候家庭和社区是一体的,所以“保家庭”是他爱国的一种表现。国家意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确立的。但由于诸侯国之间的霸权,人们的爱国主义也只是对所属诸侯国的忠诚。这时候就出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家庭生活美德

中国自古以来的家国观念,让我们非常重视家庭生活。家庭美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用来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家庭;评价人在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中行为的标准,是非善恶。传统美德中,“勤俭持家”的家风,父母子女之间“孝敬老人”的亲子关系,“贤妻良夫,互敬互爱”的夫妻关系是最突出的传统美德。

勤俭持家是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是众所周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勤俭分为勤俭和节俭。分别指对劳动的态度和对消费的看法。勤俭是分不开的。你有我,我有你。勤俭不俭,相当于缺了杯底,不能知足。你节俭勤快只是时间问题,再大的金山银山也会被吃掉空。孝顺是中国传统的孝道。“父爱”一方面是指父母要爱孩子,教导孩子要贤惠;另一方面,“孝”意味着子女应该赡养和孝敬父母。夫妻关系不同于有血缘关系的亲子关系。男女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形成的自然本能的亲子之爱。男人和女人结婚需要的是两情相悦,彼此相爱和欣赏。所以,亲情和爱情是夫妻之间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社会交往美德

在传统的社会交往中,我们被要求以礼待人,谦虚有礼;与人为善,以信为本。另外,面对不上升到是非层面的不可原谅的原则性的事情,提倡直抒胸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礼”的内涵如此丰富,以至于类似于法律的作用,对人产生规范作用。小到礼让礼让,都是待人接物谦虚善良的外在表现。“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结合,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是做人的底线,是德性的基础。儒家思想中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就是“报恩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以待人,是一种“宽以待道”。掌握这个规律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国家治理美德

中国的民本思想是古代治国最重要的美德。从这个思路出发,可以分为三个小类。第一,古人的观点是“民才是立国之本,执政为民”;其次,从治国的角度看,“以德治国,以法治国”;最后,从官员的道德来看,是“清正廉明,大公无私”。

商朝向西周过渡时,民本思想诞生了。商朝因朝代更替而灭亡,这是事实。人们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商政权的臣服于他人。在考察了各种事件和现象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民在王朝兴衰中的作用,而人民的后盾恰恰是一个王朝政权得以长期存在的关键因素。因此,人们的认知从过去的“顺从天命”的传统转变为人民是王朝的主人。在中国传统的治国思想中,“以德治国”占据主要地位。从开始的人治、德治到法治乃至法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的民族。古代思想家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清正廉明”是指清白、正直、公正、诚实。从字面上看,一个诚实的人也必须是一个清白正直的人。两者密不可分。

全球治理美德

全球治理的美德包括三个方面:生态治理、国际关系的处理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态度。为了建立中国的人类生态观、合作观和文化观,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民同胞与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智慧。

对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儒道两家都有自己的看法。儒家和道家对“天人合一”中“天”的理解是不同的。在儒家思想中,“天”是道德意义上的。把“天”人格化,强调的是追求仁的思想,要像爱人一样去爱“天”。人家有一国同胞的关系。同时,人与“天”关系密切,强调人与“天”都存在于一个共同体中。从本能的角度来说,道家认为“天”是自然的,也就是一种状态,没有任何控制的最本真的状态。从宏观层面上表达了人与万物的关系。只有和谐统一,才能保证整体的生机和活力。“团结”就是和谐,“统一”就是团结。和谐是“天人合一”的最佳状态。只有承认“人民团结”,追求“亲仁善邻”,才能最终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谐”。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倡导的外交逻辑思维。“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一种关于认识和处理事物异同的思想智慧。《管子》曾说“五音可调异音,五味可和异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和”不是绝对的同一性,而是不同事物的和谐。

—结尾—

点击头像回答任何问题。

转发评论收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006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