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买什么最划算(去香港适合买什么东西)

虽然我一直喜欢赚钱& # 34;独立女性& # 34;不过,在香港置业原本并不在我的长远计划之内。

第一,香港的脚贵,想住的更宽敞,没有几个亿花不了三四千万的平地。第二,来这里之前,我买了一个隔海相望的家,家人长期住在深圳,不需要在香港买婚房。第三,有在深圳创业的打算。感觉投资深圳更符合我的长远规划。

但是,魔术这几年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包括我!

01

我买房子是为了保值。

疫情期间,wfh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我为了保持周末的社交距离,花了一些时间学习理财。但是我尝试了很多理财渠道都没有太大信心,怕资产缩水。相比之下,我还是更看好房子。

在香港,最安全最值钱的投资就是买房!

我窗外的景色

香港的房子抗风险能力很强。这一次,在动荡和疫情的双重打击下,房价并没有出现明显波动。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刚需基数太大。即使短期没有升值趋势,长期也不太可能大幅下跌。

而且疫情期间,我无法与大陆自由交流。感觉在香港有了自己的小窝,虽然不大,也挺稳的。

我家的俱乐部

最重要的是,换了永居还要打折买,不买就亏了。想到不用多交30%的税好像一下子省了不少钱,划算!

虽然我有一个想法,但起初我完全是在橱窗购物的态度。知道总是好的。我第一步是咨询专家(其实我问的是在香港买房的朋友)+桌面研究。

这是我后来选的房子。

在和朋友的讨论中,我不断提炼自己的需求:

面积:暂时独居,宽敞舒适;

位置:更倾向于半小时内返工,楼盘交通便利;

楼层上:女生独居,喜欢十五年内设施较新、安全完整的大型小区或新楼盘;

配套:作为群居动物,希望楼下有超市,商场。当然,这在香港是很容易实现的。

沿着这个方向,我开始搜索大量在售楼盘,熟悉房型和开发商,也开始接触房产中介,看样板房和二手房。

02

我与中介的战斗之路

当时我用来搜房子的App主要来自三家房产中介:中原地产、丽家阁、美联物业App。这些线上数字化做得很好,线下门店也很广泛。

同时我也会从一些提供房源的第三方平台了解市场价格,比如28Hse、宽敞等。当地人阅读更多关于28Hse的信息,而“宽敞”侧重于英语邮政。这些平台上的信息都是有执照的房产中介发的,但是仅仅因为你有执照就可以发帖,其可信度远远低于前三个官方app。

被中介坑了好几次才找到出路!

有些券商专门发行低价盘。联系whatsapp后,他们说这个低价盘已经有卖了,要不要在社区里看看其他价位的盘?

就算不去看,你的whatsapp也已经掌握了。有的中介会每天发房产“晨报”,发好消息,发楼市新盘,甚至打电话“骚扰”。在关注了几个具体的属性,和代理有过接触之后,你就能很快鉴别出哪些是不真实的。

为了省事,不如建议你直接参考大公司的房源信息,避开不标注公司的个人中介。

网上筛选了解楼盘后,最重要的是实地考察。如果你说之前是和中介打架空,那你就是线下打架!

我试过用App在线预约中介,也试过直接去中介门店预约。体验也差不了多少。不过还是建议你避开小作坊的中介,专业度低的更喜欢“跟团作战”。

我第一次参观这座建筑是在28Hse与一位香港房地产经纪人预约的时候。本来想去看看万科在西贝街的新楼盘,结果最后没剩多少了,就约了当时还挺火爆的潘喜英一立方。

伊丽坊

因为是自己看房子,所以特意找了个女生中介。见了面,发现她带了两个男中介,男中介“掐式”的介绍整个过程。那个女生更像是个学徒,一直在听前辈们教她单词,整个过程中说的话不超过十个。

香港的新楼盘大多是拍卖行,还没建好就卖出去了。香港的示范单位一般设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商场。一立方的示范单位在ifc。踏勘现场(看过楼的施工现场)后,跟着中介去了样板间。

刚看完示范单位,另一个男中介当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四个人在我身边开始了疯狂的营销模式,反复催促我当天立即入场(一般交十万以上认筹,然后抽签)。

一立方样板间

最后以信用卡额度不够,当天取不出现金为借口摆脱了他们。

03

我在香港有了我的第一栋小房子。

简单说一下房地产吧。一立方主要是小户型。就在潘喜英地铁口,开发商恒基兆业提前布局了同名潮流街区和网络名人涂鸦墙。整体氛围不错。就算不住在那里,毗邻中环的港岛西的租售比一直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记得艺术巷的主要房型有画室,一室两厅,价格在3万尺左右。工作室不到200尺,一室只有250尺左右,两室300尺以上,均价1000多万。但是建筑高度3.5m,空感还可以。因为是第一次看房,体验很不好,所以只是拿了一些宣传单和价目表做参考。但不得不感叹,20多平米可以做一室一厅。估计只有香港…

伊丽坊

之后在油管上看了很多香港上车的频道,比如商楼德的PropertyGo,CKBRO置业兄弟等。,不仅让我快速掌握了很多专业术语,让我在中介面前从小白火箭进阶到中级玩家,还对一些期房和较新楼盘的户型、验房、风水进行了考古研究,个人觉得很有帮助。

疫情恢复后,我约了一个有同样买房想法的朋友。房地产项目主要集中在西营盘、上环、湾仔、九龙、奥运、南昌等交通便利的区域。

环顾四周,很多图片阶段喜欢的楼盘都被pass了,有的是因为从地铁站走过去比想象的远,有的是因为绕着马路通勤不方便,照片和现场差别很大。在看了十几个楼盘的大约二三十个户型后,我最终把选择范围缩小到了几个重点新建楼盘和当天尾盘在售的小区。

我家楼下

在潘喜英和九龙站附近选了几个重点楼盘后,反复去看了三四次,锁定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感觉价格超出预算,就干脆等着。

俱乐部健身房

过了半个月,中介打电话给我,说有一套我喜欢的公寓急售,楼层也是我喜欢的中高层。我的视野很开阔,就立刻赶到了现场。其实之前看过两次同样的公寓,小区环境也很符合我的喜好:3年楼龄以内,交通便利,会所大而舒适,安保极其严格,楼下有商场超市……于是当晚就签约了!

俱乐部

前期验房过程中已经了解了首付和贷款政策,中介也会帮忙解释。如果你想在验房前期接触银行之前先学习一下,中原和美联app的计算功能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只是一般参考。

我确定了几个目标楼盘后,找了中介推荐各家银行的房贷客户经理,跟他们了解贷款要求、利率等细节。

这个小区绿化真好!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香港的贷款,尤其是二手房产,需要在签订临时买卖合同后独立申请,需要在签订临时买卖合同时支付& # 34;好& # 34;(即临时存款),一般为房产价格的3-5%。其他手续基本在两个月内完成。

这种先交定金再放贷的方式,加上银行贷款和压力测试的流程,导致& # 34;尖酸& # 34;风险的出现,对自由职业者和工资不固定的人尤其不友好。建议你在签临时合同之前,先和银行核实一下压力测试能否通过。

俱乐部

我属于固定工资一类,是银行很容易批贷的群体。但因为是第一次申请贷款,还是有点紧张。我反复跟中介和银行沟通了很多次,确定没有问题。

香港也允许在工资固定但工资达不到银行压力测试标准的情况下联合贷款。联合贷款人需要固定工资,需要提供工资流水等有效证明。当然这种方式会占用朋友或者亲戚的贷款额度,也就是说下次朋友或者亲戚要贷款的时候,会从和你共同贷款的金额中扣除。

04

在大湾区买房子很划算!

事实上,对比香港和大湾区的政策和利率,我发现在香港买房真的很划算!

首先,香港放宽了贷款政策,800万及以下最高贷款九成,800万至900万八成至九成,900万至1000万八成。当然这个方案只适合首次置业,银行有压力测试。

窗外的风景

开发商也会给购房者提供贷款,大多是开发商旗下的金融公司提供。由于房贷由财务公司管理,买家不需要银行审批,甚至不需要收入测试或压力测试,但利率比银行高。

即便如此,香港的房贷利率也比内地低很多。香港的房贷利率有两种,基本都在2.5%左右。

相比深圳首套房30%的首付和5.1%的贷款利率,算是完胜吗?

俱乐部

虽然这不是我自己名下的第一套房子,也不是我第一次经历看房和买房的过程。比起在内地买房,我觉得在香港买这个山寨的经历更让我难忘。从调研、验房、签约、见律师、收楼到装修、入住,整个过程都是自己默默完成。首付自己出,贷款也自己出。我花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开始看楼,决定交押金申请贷款。

很多学长可能觉得太快太草率了。我觉得有些事情要看运气和缘分。也希望不管你是打算买房还是随波逐流,都能住上自己喜欢的房子,有自己舒适的小窝。

当然,房子不是目的地,家庭才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463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