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寸是多少厘米(1平方英寸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一寸大底”绑上黑卡后,手机形象将何去何从?依靠徕卡代言和一寸大底,小米12S Ultra火了。不仅仅是博主博眼球的营销。从相机配置和后续用户体验来看,小米12

“一寸大底”绑上黑卡后,手机形象将何去何从?

依靠徕卡代言和一寸大底,小米12S Ultra火了。

不仅仅是博主博眼球的营销。从相机配置和后续用户体验来看,小米12S Ultra的成像实力已经得到了证明。小米今年在手机形象上的崛起,对于其他国产品牌来说似乎是惨淡的。“一寸大底传感器”风头正劲,“沉默的螺旋”里的人更相信“一级大底传感器”的美好,而大底传感器的弊端似乎无关紧要。

(

图来源网络)

由此,有消息称“超级杯”旗舰手机的下一次迭代将全部使用1英寸大底传感器,甚至一些“大杯”手机的传感器升级到1英寸或1/1.12英寸。在过去的两年里,手机传感器有增加的趋势。成正比,手机越来越厚,摄像头磕碰越来越严重。

以小米12S Ultra为例,裸机重量达到225g,机身厚度达到9.06mm如果算上镜头凸起,机身厚度为14mm。笨重的机身自然与手机便携的初衷背道而驰,但似乎并不影响手机厂商接下来的升级和后续。以手机尺寸为代价,堆叠大底传感器会是手机影像的未来?

一寸大底传感器,什么来历?

说到图像传感器尺寸,在专业数码相机领域有更细致的划分。目前市面上的消费数码相机主要有中画幅、全画幅、APS-C、微4/3、1寸、1/2寸等。一寸传感器在相机里其实不大,相对较小的尺寸一般用在卡片机上。比如索尼黑卡-RX100系列就是一寸传感器的粉丝。是的,没错。两年前索尼DSC-RX100VII的首发价格是8000多人民币...

(来源网络)

相比黑卡,手机机身空中留给摄像头的部分更为有限。COMS的尺寸通常小于一英寸,但当森林很大时,总会有一些独特的手机。

2014年9月,松下发布了一款类似相机的手机——Lumix DMC-CM1,这是历史上第一款带有一英寸传感器的手机。严格来说,Lumix CM1更像是一款支持通话的相机。它的镜头是由徕卡认证的。同时支持手动控制,可以设置光圈、ISO等数值,支持RAW格式图片和4K UKD视频拍摄。

(Lumix DMC-CM1来源网络)

乍一看,这个8年手机的图像参数和今天的一样。事实上,当我看到Lumix CM1的官网样张时,我仍然感受到了8年前的震撼。

(Lumix DMC-CM1样张来源网络)

(Lumix DMC-CM1样张来源网络)

2021年,还将发布两款搭载一英寸大底传感器的手机。5月份发布的夏普AQUOS R6采用了2020万像素的1英寸超大底部镜头,但这款在国内几乎不为人知的手机只有一个摄像头,不支持光学防抖,对焦饱受诟病。

11月发布的索尼Xperia PRO-I显然名气更大。它的主摄像头配备了与RX100 VII相同的1英寸图像传感器,另外两个镜头的质量也非常好。夸张的镜头组设计看起来很专业。不过索尼Xperia PRO-I的价格足够“专业”,10999元起的价格让人望而生畏。

(索尼Xperia PRO-I来源网络)

大家可以看到,虽然一寸大底传感器的手机不多,但是近两年来,有越来越普及的趋势。加上已经发布的小米12S Ultra,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各厂商都推出一寸大底相机后,徕卡、哈苏、蔡司将同台竞技,这将是又一场“血雨腥风”。但是,轩然大波过后,回到一寸大底传感器本身,手机为了堆砌材料付出巨大代价值得吗?

一寸大底,为了什么?

再回头看开头那句“底层害死人”,毫无疑问,传感器尺寸越大,也就是感光面积越大,感光性能越好,成像效果越好。通常全画幅相机比APS-C相机有更好的感光度。

简单来说,把感光元件比作画布。1英寸传感器的“画布”尺寸比1/2.35英寸传感器的大得多。同样是2000万像素的传感器,自然单位像素面积更大;如果像素面积保持不变,外底传感器可以容纳更多的像素。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手机厂商自吹自擂的影像能力,但是拍出来的照片一旦放到大屏幕上,就远远达不到手机小屏幕上的显示效果。

(

图来源网络)

虽然手机不比相机好,但是使用大传感器的优势自然很明显。

首先,大底传感器可以带来更浅的景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化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手机计算摄影模拟的虚化效果,大底主摄像头带来的景深更加自然。以小米12S Ultra为例,其一寸大底的f1.9光圈目前来看并不算大。从办公室拍摄的样张来看,它的虚化效果足够真实自然,边缘过渡极其平滑。

其次,传感器放大,光敏性变好。夜晚黑暗环境下,大底的主成像效果比小底好。在暗光环境下,使用更大的光圈、更长的曝光时间或者增加感光度,也能提高成像效果,但必然会伴随着其他的牺牲。大底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手机上一寸大底主摄像头的意义不在于把黑暗的场景拍摄到白天,而是在保证画面可用性的同时,尽可能缩短拍照的等待时间。这对于日常使用手机进行记录非常重要。毕竟普通人晚上出门很少带三脚架。

如此看来,手机用上大底主摄真的“无懈可击”吗?那Levi就要给大伙浇浇冷水了。那么,手机用大底摄像头真的“无懈可击”吗?然后利瓦伊就要给大家泼冷水了。

传感器的尺寸不会突然变大,最明显的代价自然是手机的尺寸也变大了。小米12S Ultra厚重的机身和严重的镜头凸起就是例子。更遗憾的是现在的手机无法实现大底主摄像头和轻薄机身的有机平衡。

很容易理解,更大的传感器意味着手机要为摄像头预留更多的内部空空间。甚至为了覆盖整个传感器,手机不得不采用更大的镜头模组;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法兰距离来实现,但是会让手机镜头更加突出。

除了结构之外,大底相机本身或多或少都有缺点,比如对焦功能,这是手机拍照必不可少的。同样,使用小米12S Ultra的主摄像头,其最近的对焦距离和对焦速度都没有小底镜头的优势。

就产品而言,投入和产出之间永远有博弈,手机上的大底摄像头也是如此。一般来说,传感器尺寸越大,价格越高。价格高不仅是大底传感器本身的价值,围绕一寸大底重构的手机内部堆栈设计也包含在成本中。回头看看这些用过一寸鞋底的手机,就连曾经很有“性价比”的小米也把价格定在了5999元。试着问问自己,你真的需要一寸大底吗?

一寸大底,有必要吗?

关于“一寸大底”的讨论Levi认为,不必纠结是否有必要,它的存在是合理的。至少目前小米在硬件上给了手机映像发展一个方向。就网上流出的各种新机的图像配置来看,“一寸大底主摄像头”在国内已经有了普及的迹象,甚至很有可能和小米12S Ultra上的传感器有“很深的关系”。

(来源网络)

当“一寸大底”涌入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手机成像领域的两个另类角色——谷歌Pixel和苹果iPhone。如果只看图像纸参数,两者与国产手机相差甚远。即使苹果最新的iPhone 14 Pro刚刚使用了早些年Android阵营已经“普及”的4800万像素,但说到图像实力,在手机图像的横向评测中,总是涉及到两位“异类”选手。这是没有理由的。相对于物理硬件,两者都更注重图像算法。

相比专业相机,手机的娱乐属性远比工具属性重要。很少有人会把手机的样张放到后期的软件里来来回回,手动分享社交平台是常态。追求更方便简单的摄影过程,这使得手机图像在突破物理光学定律之前,必然会在图像算法中再次被卷起。其实国产手机厂商这两年也在这条路上深耕,甚至杜撰了一个新词——“计算摄影”。

(来源网络)

造词容易造芯难。为了解放手机的图像计算能力,目前只有OPPO、vivo和小米三家厂商成功实现了自研图像芯片的商业化。其实图像芯片对图像处理的“buff加成”似乎并没有宣传的那么明显,任重道远一点都不为过。

破局不止于此。在AI算法引领的计算摄影时代,国内手机厂商上下求索。OPPO和小米分别在哈苏和徕卡身上努力寻找色彩的真谛。vivo在与蔡司的深度合作中也在创新。华为也在离开徕卡后宣布创立XMAGE形象品牌...

(

图来源网络)

正如我们常说的文化软实力,算法和手机摄影的软实力一样,有无限的可能性。一寸大底摄像头很棒,但是手机摄像头不是只有一个。不可能每个摄像头都配备大底传感器。正因如此,一旦使用其他摄像头,大底主摄像头与普通镜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图像算法可能就是填补差距的缝合剂。

回到图像本身,无论是更大的传感器,更好的镜头,还是更好的图像算法,都只是手机前面的“头”。真正能决定手机图像的永远是摄影师的心思。人类永远是最有创造力的生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396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