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读书250(十本有深度有内涵的书)

作为国内最大的图书视听评分网站,豆瓣的榜单也广受关注。但相比于已经成为国内影迷参考的豆瓣电影榜,书单的“存在感”要低很多。前不久,豆瓣图书Top250悄然更新,

豆瓣读书250(十本有深度有内涵的书)

作为国内最大的图书视听评分网站,豆瓣的榜单也广受关注。但相比于已经成为国内影迷参考的豆瓣电影榜,书单的“存在感”要低很多。

前不久,豆瓣图书Top250悄然更新,根据官方公布。这次更新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图书评分对排名的影响增加,人气(评价人数)对排名的影响减少;2.对于一些成套的书,已经用全集代替了每卷的条目。

规定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榜单上的书换血了,Top 10易主了。《追风筝的人》Top 1的位置被《红楼梦》取代,跌至30。第二名“无忧杂货店”也让位于更有说服力的“活着”,跌至100名。

豆瓣读书250(十本有深度有内涵的书)

新榜单的另一个变化是增加了许多近年出版的“新鲜血液”。《方思齐的初恋天堂》空下降12位,那不勒斯四部曲全部入围。“你应该像鸟一样飞到你的山上”成为最年轻的250强决赛选手。

榜首易主,经典归位,新书加入,让豆瓣图书Top250不再那么槽点满满。

一直以来,豆瓣用户虽然不把这个榜单作为阅读指南,但它是各种营销号阅读推荐的风向标。《追风筝的人》和《无忧杂货铺》销量长久,这份广为流传的榜单功不可没。

然而,与豆瓣电影Top250的“权威性”相比,豆瓣阅读Top250却广受诟病。为什么豆瓣阅读的Top250这么垃圾?“为什么豆瓣阅读250这么不靠谱?”豆瓣Top250排名前九的《东野圭吾》为什么占了三本?“为什么豆瓣的Top250都在看《追风筝的人》?”......知乎历史上的这些问题,可见其有多冷门,简直可以入选“互联网大混乱现场”。

豆瓣读书250(十本有深度有内涵的书)

“相比豆瓣电影250,豆瓣阅读250感觉完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投的。。。大学的时候有很多当季的畅销书,经典的书也是那个时候的版本。现在的年轻人不都很喜欢读书吗?”就像这位读者说的,这个榜单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点古典性都没有。注定很快过时的畅销书和网络文学,占据了半壁江山。

虽然豆瓣阅读Top250历经多次改版,2013年之前,前三名分别是《小王子》、《红楼梦》和《活着》,但无论是旧版还是换血后的新版,即使《红楼梦》重夺榜首,整个榜单还是给人一种“80、90后青春期读物排行榜”的感觉。

很多人很好奇这个榜单是怎么评选出来的。虽然豆瓣不是专门做科普的,但是豆瓣的工程师曾经解密过电影Top250是怎么算出来的,可以作为参考。

经过分析,豆瓣工程师认为IMDb通过调整“预设收视率数”进行加权的算法无法满足当前国产电影排名的实际需要(近年来观影方式的多样化和院线观影的持续火爆,使得新上映的电影很容易获得大量的收视率,相比之下老片的曝光机会要少得多),因此决定另辟蹊径,提取两个关键指标:1 .它应该广泛地适应人们;2.也需要持续关注,不能昙花一现。

具体方法是:获取每部影片在不同时间段的收藏人数和评分,汇集成一条收藏曲线,然后分析不同的曲线及其关系,计算出相应的评分。

豆瓣读书250(十本有深度有内涵的书)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豆瓣电影Top250与粉丝心中的经典高度重合。2000年以后进入Top 10的电影只有两部(千与千寻和盗梦空间空),大部分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电影。类型片导演不可能独占三地,商业大片也不可能注定昙花一现。

豆瓣的工程师们曾试图通过同样的算法得到一个包含250本书的列表,槽点更少。但电影和书籍消费者、消费周期、长尾效应的不同,使得两份榜单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首先,电影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众文化产品,有几百万、几千万人观看。所以它们的普及性和覆盖面远非书籍可比。传世经典聚焦全球观众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一部经典的电影,几乎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但即使是销量上千万的畅销书,依然只是“圈爆”,是一群人的蜜糖,也是其他人的砒霜。更何况大部分学者都不习惯豆瓣评分,60万人的评分就能把追风筝的人推上巅峰。

豆瓣读书250(十本有深度有内涵的书)

经典电影展现的是跨越时间空和地域的普遍情感,而畅销书往往贴合某一时期某一人群的心理状态。几十年前,经典电影会让普通观众着迷,但经典作品只会让大多数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更何况书的消费频率和渠道远不如电影,长销书的读者数量也远不如常青电影。

如果说豆瓣电影250反映的是超越时代的普世人性,那么豆瓣阅读250则反映的是大众阅读品味的随时变化。

书的长尾效应和颗粒细度远非电影可比。2019年,中国出版了50多万种图书,在影院上映的电影不到1000部。在电影院之外,观众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重温经典,读者却连每月出版的新书都看不到。

正如微博博主@Mandelstam所说:豆瓣图书Top250是一个有些陌生的概念,它起源于电影,但图书的类别远比电影丰富。电影本质上仍然是虚构或非虚构的“故事”,这使得它们相互之间的比较至少有一定的依据,但书籍尤其是名著之间的差异使得这种比较缺乏说服力。红楼梦比得上国富论吗?它们能和圣经相比吗?

所以“出版史”(类似于电影史)不可能有书单,也没有书单可以成为所有人的阅读指南。每个群体、每个人、每个时期的阅读趣味可能千差万别。这不就是读书的魅力吗?多样性是幸福的源泉。

虽然我们要为《红楼梦》登顶榜首而欢呼,但不妨以此榜单为窗口,窥视年轻人的阅读口味,观察哪些书上榜,哪些书落榜,哪些书上升哪些书下降,追踪阅读趋势的变化。还愿意转发旧250名单的营销号,我们可以笑一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640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