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例子)

图片:Unsplash文|新京报智库特约撰稿人刘巨源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房和共有

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例子)图片:Unsplash

文|新京报智库特约撰稿人刘巨源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

其中,“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的提法备受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这是对当前一段时间内学区房炒作的明确回应。

学区房现象存在诸多弊端。

近几年,学区房几乎成了一个都市传奇。

据报道,深圳福田区百花小区很多房屋破旧不堪。但由于“深圳四大名校”和众多优质小学学位,该小区成为学区房炒作的典型。比如2020年,百花区某学区房单价超过20万元/平方米。

可以说,炒作学区房的现象有很多弊端。

首先,这种标价不一定是真实的成交价,而是典型的学区房炒作。校舍的虚标价格和炒作形成“城市传奇”,进而产生连锁效应,导致非校舍涨价。最近国内一些城市房价上涨的现象,很多都是学区房炒作造成的。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学区房并不是“价高者得”的教育服务市场机制。

与家长想要更好的教育资源却要为教育服务付出巨额资金的房东无关。教师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真正提供者和创造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励。显然,这不是市场机制。

同时,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来看,政府的地价收入转移到了很多环节,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高昂的校舍价格无法支撑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

第三,在学区划分上,往往是一墙之隔、一街之隔的两个不同的学区,对应的是教学质量差异巨大的示范名校和“菜市场小学”。一街之隔的两个孩子要去不同的学校,这是教育资源分配中严重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第四,学区房的分配机制形成了门槛:有钱的家长可以花上百万买名校的学区房;几年后,如果你再把房产卖掉,很可能会再赚一笔钱。这意味着,只要家长能达到缴纳数百万元的门槛,子女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教育资源,并从中获得经济收益。而达不到这个资助门槛的人,很可能没有机会上名校。

第五,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在义务教育择校和学区房的制度下,教育系统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机制,很可能选拔出买得起学区房和课外班的学生,而不是学历更高的学生。

所以,学区房制度和背后的重点学校制度并没有实现公平和效率。

学区房的炒作,不仅可能导致新一轮的房价上涨,还可能恶化刚需人群的处境。同时也违背了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原则,增加了家长的负担,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经济风险。

解决学区房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公平。

打击学区房投机是“房不炒”的深入实施,对遏制当前房地产结构性投机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例子)家长买学区房。图片来源:新京报记者周冯刚

解决学区房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公平。各地要通过各种方式约束和弱化实际的重点学校制度。目前各地也在解决这个问题。

近日,上海公布了《上海市高中招生改革实施办法》,按照科学均衡的分配方式,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上海市每一所不择校生的初中。也就是说,在一个传统意义上不那么好的初中,即使是应试能力和综合能力较低的学生,也可以因为学校的名额分配而上一个好的高中。

这意味着,在强的初中和弱的初中之间,考上好的高中的机会会趋于均等。家长可能会选择普通初中而不是顶尖学校,然后是普通小学。学区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除了学校的名额,按区分配名额也是一种方式,即一套房子不再对应一所学校,而是同时对应几所学校。以北京为例,通过集团化办学、片区制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主城六区采取“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等措施为学区降温。

201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四年来,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均衡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学校不设重点班,解决择校问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这既是减负、标本兼治之道,也是学区的治本之策。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其实另一方面,一个学区房的溢价是教育资源均等化的一个观察指标。溢价越小,教育资源越均衡。

遏制学区房炒作,真正直接受益的是那些经济收入不高的城市平民。他们是城市的大多数,但这些家庭可能不会如此关注他们孩子的教育。所以抑制学区房炒作,受益者声音不大,而收入相对较高的人热衷于炒学区房。

一些家长重视教育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感受或许可以理解,但炒作学区房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只有全社会拥有共同的道德、价值观,认同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才能形成共同体,从而解决公共问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编辑:柯睿、张小元校对:陈玉燕

贡献、合作和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来源:新京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365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