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唐诗春夜喜雨杜甫)

二月草莺飞,畔柳醉春烟。孩子们早早放学回来,他们在东风中忙着放风筝。这首名为《村居》的小诗,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这首诗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小学语文课本,至今已有

二月草莺飞,畔柳醉春烟。孩子们早早放学回来,他们在东风中忙着放风筝。

这首名为《村居》的小诗,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这首诗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小学语文课本,至今已有30多年。但说到这首诗的作者高定,人们恐怕会一脸茫然:高定?谁是高定?很多选本选这首诗的时候,只说他是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性格差不多,只是笨拙了一点。他生活在清末,生卒年和生平事迹“不详”。他是一个神秘的人物。

幸运的是,高定的诗集和散文集,我的诗歌手稿,仍然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卷首有其友李贵(1842-1903,名小池,中国近代邮政倡导者之一)所著《邢星》一书,从中可以了解到高定的生平。

高定相貌平平,不善言谈,高度近视(李鬼的《邢星》称他“眼睛受光,读书时眼睛在搓纸”)。他一生只是一个教师和办事员,最大的爱好是写诗。这与他的祖父孙林(1778-1856年)的言行密切相关。孙林字苏门,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因为高定家境贫寒,他只能在学完商科后向孙林学习。因此,孙林既是高定的亲人,也是他的导师。去世前,孙林把他的诗集手稿送给了高定,他非常珍惜它,并把它保存在自己的行李中。杭州城有难时他也随身携带。光绪五年(1879),体弱多病的高定在李贵等友人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件大事——出版了诗集《秋为稿》。第二年春天,高定在宁波死于湿热。

高定死后,留下的诗歌多达2715首。李鬼邀请高定的另一位朋友金逸,从他们那里挑选了1080首诗,编成四卷,附31篇文章。它们于光绪八年(1882年)出版发行。卷首有黄复明序、金易序、李贵序《邢星》。卷末有李鬼的捐赠名和后记。

本文开头提到的《村居》这首诗,收录在我的《诗稿》第二册。同题有四首诗,这是第三首。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高定创作了许多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这一部尤为特别。第一句重在写景:二月,春草萌动,莺飞狂啸,春风下柳枝轻刷岸,仿佛陶醉在春的迷雾中。第二句话重点说人:一群天真可爱的小朋友放学回来,发现时间还早,赶紧拿出风筝,在温暖的东风中放了起来。如果说前两句平淡无奇,后两句就很精彩了。尤其是最后一句中的“忙而”二字,不仅描述了孩子们行动敏捷敏捷、天性活泼、唯恐美好时光从手中溜走的急切心情,也从侧面反映了春天的盎然情趣和勃勃生机,甚至还蕴含着美好的事物都应珍惜的哲理意味。对比前人关于孩子的名言,如“路人皆问且远远挥手,恐鱼也”(唐《小儿钓》),“小儿奔后,无处寻菜花”(宋《苏新诗徐公殿》),“欲捕蝉忽闭”(清代袁枚《看见》)等。,真是了不起。

关于这首诗,近年来一些选本和鉴赏文章称之为“高定晚年退居上饶,居乡时即兴作”(周啸天《小》,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甚至说是“遭到义和团的排斥和打击,因而灰心丧气。他晚年退隐上饶,诗中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放风筝生活,大概是诗人难以得到回报的志向吧。这些说法实际上是错误地复制了另一部同名作品《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写作背景,并“强加”在高定的村居上。原因是这两首诗都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题目,都是写农村生活和儿童活动的。(辛词中有“大儿子锄斗西东,中儿子织鸡笼。“最喜欢那句‘孩子死了,溪头躺在床上剥莲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把这两部作品联系起来,一部接一部,就成了张观戴笠的一个错误。我的诗歌手稿中的诗歌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从村居地点来看,这组诗作于同治二年(1863)春,时年36岁的高避乱,在宁波农村教书为生。他写了从未受战争影响的宁波农村的春天和童趣。他既不是“老年”,也不是“隐居上饶”,更没有什么”。读诗可以把世界告诉人,但前提是一个人必须对“人”和“世界”有准确的把握,否则对理解诗歌毫无帮助。(陈恒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066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