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方公里等于多少平方米(960万平方公里等于多少平方千米)

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了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这是他在党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国内访问。这次跨省考察,总书记为什么选择延安和安阳?他看到了什么,传达了什

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了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这是他在党的二十大后的首次国内访问。这次跨省考察,总书记为什么选择延安和安阳?他看到了什么,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时事新闻眼为你解读。

01

一个苹果和一根“金竿”

十月是延安的金秋。山和山被森林覆盖。

△延安南沟村,树皆秋。(总记者刘海涛拍摄)

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今年苹果大丰收。总书记走进果园了解今年苹果收成,摘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挂满树枝的红苹果很有视觉冲击力。(央视记者李拍摄)

一个苹果催生了一个富民产业。

陕北具有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地理优势。非常适合种植苹果。2016年,南沟村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矮化密植果园,量化股权。村民不仅享受利润分红,还获得就近务工的机会。

考察当天,了解到南沟村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在不断发展,苹果不愁卖。总书记称赞苹果种植业蓬勃发展,是最好最适合的产业,大有前景。

陕北的大红苹果,承载着总书记对革命老区和三农问题的责任感。

在南沟村,总书记再一次回忆了陕北的七年知青时光。“看到老乡们生活艰难,我就想着怎么让大家的生活好起来。”

△南沟村,苹果洗作坊。(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因为陕北黄土地上的穷日子和青葱岁月,所以不难理解总书记的话——“我们这一代人有一种帮助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的情结”。

现在,看到硕果累累的景象,目睹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书记说,“从陕北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变化”。

当时陕北的乡亲们在丰衣足食之后,向知青习近平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以后我要带着一根金杆子干活!”

2020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回忆起这段对话。他说,“‘金极’,我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这次考察,总书记说,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懈努力。

△南沟村展示的苹果深加工产品。(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02

一派一脉传承。

离开南沟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中学枣园校区。

在学校教育史馆,总书记了解整体办学情况,希望延安中学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弘扬革命传统,培养时代新人。

△延安中学枣园校区。(前台记者钱拍摄)

热情来自光荣传统。

延安中学,原名边区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

1938年6月,为了培养“有民族观念、民主思想和抗日建国知识的新青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创办边区中学。同年8月,第一任校长蔡在开学典礼上说:“边区中学应该是真正的国防教育的模范。”

△蔡校长雕像。(央视记者钟瑞拍摄)

此后,边区中学14次搬迁,15次更名,1978年正式命名为延安中学。

时代在变,但延安中学从未停止办学,其精神一直在传承。正如校歌所唱:“我们学习,学习,为了解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祖国,为了建设自由幸福的新世界。”

总书记来学校考察时,高一(2)班的学生正在学习《三国至隋唐文化》这门课。总书记走进教室,与师生亲切交流,勉励学生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高一2班。(央视记者郭小龙拍摄)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2020年和去年,总书记在陕西考察了三所学校,分别是杨嘉玲福洲希望小学、延安市、安康市平利县老县城中心小学、绥德实验中学,可见总书记对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重视。

03

一个基地,一代精神

红运河是中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俯瞰红旗渠。(央视记者程程拍摄)

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林州红旗渠。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实地考察了红旗渠支闸运行情况,并前往输水隧洞——青年洞。

△红旗渠纪念馆。(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20世纪60年代,林州10万登山先锋花了10年时间,平整了1250座山丘,挖掘了211条隧道,修建了152条渡槽。水利工程红旗渠建在太行山的腰部,地势险要,引漳河入林州,解决了5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

震撼的施工场面,堪称“十万大军战太行”。这里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旗渠水庆”老照片陈列在纪念馆内。(央视记者范拍摄)

考察中,总书记指出,红旗渠是一座丰碑。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年,不仅在过去,而且在新的时代,社会主义是拼出来的、做出来的、付出的。

△红旗渠引入的漳河水。(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在以青年突击队员凿穿岩壁命名的青年洞,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横跋扈,像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丰碑上。

2014年、2019年两次来豫考察时,总书记谈到红旗渠精神,把它和伟大的焦精神并列在一起。总书记说,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这样的精神来构成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时代发展到哪里,这样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弘扬以伟大的党建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到参观延安革命旧址时的“弘扬伟大的党建精神和延安精神”,再到此次视察中的“弘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总书记始终高举精神旗帜。

只有珍惜宝贵的精神财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

△红旗渠分闸。(央视记者程程拍摄)

04

一个站点,一种信心。

在这次跨省考察的最后一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阳西北郊殷墟遗址。

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考古发掘可以证实这一点。

△殷墟遗址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都遗址。(央视记者范拍摄)

在殷墟博物馆,总书记仔细察看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来到车马航展厅,察看商代牛车实物标本和道路遗迹。

总书记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了三千年的文字,推动了中国一千年左右的文字历史。

△安阳小屯村南发现的这块刻有铭文的甲骨文,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汉字是中国文化遗产的象征。1899年,沉睡千年的甲骨文被发现。

2014年5月,总书记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孩子们时说,殷墟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汉字结构3000多年没变。这种传承才是真正的中国基因。

2019年11月,总书记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表示甲骨文是汉字之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值得倍加珍惜,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这是殷墟博物馆的另一件宝贝——雅昌牛尊,殷墟唯一的牛形铜像。(央视记者范拍摄)

“我向往殷墟很久了。”在殷墟遗址,总书记谈到了特意来这里的目的。“这一次,我想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今天的中国,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更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埋有1车2马1人的殷代车马坑,1999年在刘家庄以南发现。(央视记者王汉南拍摄)

今年5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主持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忘本、妄自菲薄。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信心。

这次参观殷墟,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进京,跨越地理山川,贯通古今文明,立足新征程,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要把老百姓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传承红色基因,把握好接班人这个根本大计;我们应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编辑刘佳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659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