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排名(房地产行业数据统计)

1.百强房企销售增速更是罕见的负增长3.5%;2.千亿房企数量为43家,与去年持平;3.近两成百强房企业绩下滑超过10%。4.八成以上房企未能完成年度业绩目标。

1.百强房企销售增速更是罕见的负增长3.5%;

2.千亿房企数量为43家,与去年持平;

3.近两成百强房企业绩下滑超过10%。

4.八成以上房企未能完成年度业绩目标。

☉文/凯瑞研究中心

中国房地产排名(房地产行业数据统计)中国房地产排名(房地产行业数据统计)

榜单解读列表的解释

2021年房地产市场强弱变化,上半年成交量显著。百城成交面积创同期历史新高,热点三四线城市房价普遍上涨。下半年市场持续转冷,百城成交面积持续下滑,同比跌幅超过30%,为历史罕见。

城市市场越来越分化。具体来看,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半年急转直下,下半年掉头向下,部分板块、部分项目价格连连下跌。即使在广州、深圳、厦门等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预期也是同一个拐点,购房者观望情绪越来越严重。城市压力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天津、昆明、长春等19个城市落地“限价令”。受此影响,房企打折降价常态化,特价房、抵房等打折活动频繁。

在企业层面,2021年,大型房企的销售增速很少出现负增长。规模房企整体目标完成远少于历史同期,平均目标完成率不到90%,明显低于近三年105%以上的平均水平。在行业去杠杆、市场降温的背景下,大型房企风险暴露不断显现,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行业从“控制风险”向“暴露风险”转变。

展望2022年,预计企业整体业绩将更加保守,仍会有一定规模房企面临负增长。短期稳健的投资预期难以明显逆转,投资力度修复需要3-6个月。融资方面,行业融资管控趋于常态化,企业偿债压力依然较大。同时,新常态下,大型房企整体经营逻辑将加速向“以销定投”转型,更好地平衡财务杠杆,提升运营管控效率,防范风险,降本增效。

01规模:百强房企全年累计业绩同比下降3.5%。

2021年12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交易额9940.1亿元,单月业绩同比下降35.2%,环比11月增长32.4%。从累计业绩来看,年内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增速继续放缓。截至12月底,累计销售成交金额较2020年下降3.5%,大型房企销售增速罕见出现负增长。

纵观全年,2021年中国房地产行业企业整体销售呈现先扬后抑的趋势。一季度,市场购房情绪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火爆,企业销售规模较去年同期和2019年大幅增长。二季度后,企业销售增速继续放缓,尤其是下半年市场明显降温。7月份以来,行业百强房企月度增速由正转负,降幅继续扩大。

中国房地产排名(房地产行业数据统计)02

门槛:30强房企保持规模优势

百强门槛200.3亿元

2021年,各梯队房企百强销售门槛持续上升的同时,规模增速也出现一定分化,行业竞争加剧。其中,行业龙头房企继续稳步增长,保持规模优势。10强房企销售和交易金额门槛达到2879.5亿元,同比增长19.8%,比2019年增长42%。TOP20和TOP30房企销售成交金额门槛也分别同比增长9.2%和2.5%,实现规模稳步提升。

另一方面,50强房企销售成交金额门槛较去年同期下降14.9%至570.6亿元,与其他梯队房企有一定差异。截至12月底,TOP100和TOP200房企销售成交金额门槛同比已降至200.3亿元和55.1亿元,规模房企分化加剧。此外,从千亿房企数量来看,2021年全口径千亿房企数量与去年持平,仍为43家。

中国房地产排名(房地产行业数据统计)03企业业绩:年内累计业绩为负的企业数量增加。

2021年房地产百强企业整体业绩不如去年同期,累计业绩同比下降的企业数量增加。具体来看,截至12月底,近四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降,销售规模为负的企业数量较2020年大幅增加。从月度业绩来看,12月份,超过八成的百强房企月度业绩同比下降,其中超过六成同比下降,20家房企月度业绩逐月下降。

但2021年,部分大型房企表现相对较好,如绿城、华润、招商、金地、建发、龙光、滨江等。,均实现较高的同比累计增长。此外,碧桂园今年继续保持三大口径榜单的行业第一。

中国房地产排名(房地产行业数据统计)04目标:大型房企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远不如历史时期。

2021年大型房企整体目标完成量远少于历史同期。大型房企平均目标完成率不到90%,明显低于近几年105%以上的平均水平。截至12月底,部分披露年度业绩目标的大型房企,80%以上未完成年度业绩目标。但绿城、华润、金地、滨江等房企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由此可见,即使大型房企对业绩增长保持谨慎预期,并适度下调年内销售目标,但在下半年市场大幅降温、企业业绩持续萎缩的影响下,多数企业的业绩压力仍然较大。

中国房地产排名(房地产行业数据统计)企业展望:继续谨慎的投资预期

降本增效防风险。

展望2022年,在“不炒”的政策主基调和确保房地产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预期下,政策、融资、信贷都将边际改善。在企业层面,预计2022年大型房企的整体业绩会更加谨慎,但预计全年仍会有一定规模房企面临负增长。投资方面,短期内难以扭转稳健的投资预期,投资修复仍需3-6个月。融资方面,行业融资管控趋于常态化,短期内企业偿债压力仍然较大。同时,新常态下,大型房企整体经营逻辑将加速向“以销定投”转型,更好地平衡财务杠杆,提升运营管控效率,防范风险,降本增效。此外,在当前行业整合期,回归产品,强化产品力,提高产品适销性也应该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规模:业绩预期较为谨慎,部分企业面临负增长困境。

总体来看,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监管不断收紧,2016年以来企业规模增速一直在放缓。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市场明显降温,项目去化率表现不佳,房企去化销售回款压力加大。目前来看,预期中的市场底部并没有真正到来,房地产市场短期内仍难言乐观。中国商品房销售规模将进入无增长时代。

根据今年大型房企的实际销售目标,2022年企业整体业绩预期势必更加谨慎,部分企业业绩目标同比持平或下调。2022年,企业在保证货源的同时,要继续积极营销,促进销售,回笼现金。但预计全年仍会有一定规模的房企面临负增长。

投资:谨慎拿地是主旋律,需要3-6个月修复投资。

2021年22个重点城市采取“双集中”供地,给企业投资扩张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年三拍的固定节奏下,房企投资博弈增加,短期资金池深度成为企业增加储备的重要砝码。集中供地叠加房企资金压力加大,导致企业投资扩张动力降低,投资态度保持审慎。全年100强拿地销售比例仅为0.29,创近5年新低。

展望2022年,预计大型房企整体审慎的投资预期难以明显逆转。虽然年底的政治局会议指出,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但体现在投资的回收上,还是需要一定的传导时间。预计投入3-6个月修复。短期来看,企业间的分化仍将持续,在行业调整期,市场资源也将向优势企业聚集。投资主力仍将是财务稳健、现金充裕的国企和央企。

融资:行业融资管控常态化,短期内企业偿债压力仍然较大。

2021年行业融资政策持续收紧,房企三线监管、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常态化。典型规模房企融资总额同比下降26%,近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达到5年来最低水平。第四季度企业融资一度降至冰点,融资总额同比下降55%。房企资金压力加剧,违约事件频发。同时,不同企业间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分化明显,财务状况稳健的国企、央企和优质房企更具优势。

在此背景下,年末中央、部委、金融机构密集发声,向市场释放房企融资政策利好消息,部分企业融资压力略有缓解。但并不意味着房地产信贷政策转向,而是以维稳和纠偏为目的。预计2022年,整体融资环境仍将以维持企业正常融资需求,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为主。短期内房企融资仍将低位运行,企业整体偿债压力仍将较大。未来房企将更多依靠销售回款和自筹资金。

管控:提升运营管控效率,降本增效,强化产品力。

新常态下,高杠杆、高负债的运营模式无法持续。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逻辑将加速向“以销定投”转型,更好地平衡财务杠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实现稳健高质量发展。总体战略以审慎经营和风险防范为核心,积极适应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同时,在当前行业整合期,部分规模房企集中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如区域公司合并、事业部整合等。通过战略精简,坚持主业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降本增效”给管理层带来收益,缓解流动性压力,抵御行业寒冬。此外,在当前市场背景下,企业应回归产品,持续关注产品升级迭代,加强产品力建设,提高产品适销性,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发展优势。

06

市场前景:上半年和下半年市场力量的拐点。

12月,成交止跌回升

2021年12月,房地产市场止跌反弹。29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16%,同比降幅收窄至35%,较2019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成交稳步增长,环比增长6%,同比下降30%。其中,上海和广州的成交量环比增长超过30%,同比跌幅仍在20%左右。北京和深圳成交不增反降,同为环比和环比跌幅均超过30%。上海市场两极分化,豪宅再次抢购。部分房源即使总价过亿,开盘当天也会售罄。核心在于二手价格倒挂,买了就能赚。刚需菜去污表现平平,部分项目去污率低于30%。岁末年初,广州市场出现了套牢现象,尤其是那些一二手价格明显倒挂的楼盘,开盘当天就能实现“日光”。

25个二三线城市成交企稳回升,环比增长19%,同比下降36%。其中,二三线城市近七成成交止跌回升,长沙、厦门等。全部上涨70%以上,还有宁波、天津等。都下跌了20%左右。二三线城市超过90%的成交仍在同比下降,超过30%的二三线城市同比减半,只有成都和济南同比转正。

从全年的市场走势来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强一弱的拐点。上半年成交量显著,百城成交面积创同期历史新高,热点三四线城市房价普遍上涨。下半年市场持续转冷,百城成交面积持续下滑,同比跌幅超过30%,为历史罕见。

城市市场越来越分化。具体来看,部分热点城市房价上半年急转直下,下半年掉头向下,部分板块、部分项目价格连连下跌。即使在广州、深圳、厦门等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预期也是同一个拐点,购房者观望情绪越来越严重。城市压力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天津、昆明、长春等19个城市落地“限价令”。受此影响,房企打折降价常态化,特价房、抵房等打折活动频繁。

展望2022年,房地产市场难言乐观。预计全年交易量同比下降5%-10%。受基数极高的影响,上半年难以摆脱下降通道,同比降幅可能进一步扩大。预计下半年成交将企稳回升,同比降幅将明显收窄,甚至转正。

城市市场可能会继续分化。一二线城市市场依然韧性十足,改善型需求依然坚挺,豪宅市场将持续火爆。二三线城市市场可能继续低迷,市场需求和购买力必然被透支,成交将继续低位运行。

中国房地产排名(房地产行业数据统计)本文版权归嘉里研究中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自:cricyjzx。谢谢您的合作!

中国房地产排名(房地产行业数据统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599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