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卫星网络电视(最新卫星电视app)

新华社南宁3月22日电(记者向志强、、林)从50万米空的高度俯瞰桂西北山区,卫星影像上会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犹如神秘的“天空之眼”。它们究竟是什么?广西大化

新华社南宁3月22日电(记者向志强、、林)从50万米空的高度俯瞰桂西北山区,卫星影像上会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犹如神秘的“天空之眼”。它们究竟是什么?

天天卫星网络电视(最新卫星电视app)插图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上河村卫星地图。(来源:广西自然资源遥感研究所/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天天卫星网络电视(最新卫星电视app)插图(1)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龙凤村卫星地图。(来源:广西自然资源遥感研究所/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回头看看地面。走进这里的村子,村子旁边的田地和房屋后面,随处可见圆柱形的水泥设施,里面装着水。这就是狮山地区人离不开的“生命之源”——水阁。

广西大石山区覆盖6市30个县(市、区)。这些地方山峰重叠,岩石裸露,缺乏地表径流。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使一些地区滴水困难,即使下雨,水也会通过喀斯特裂缝流走。

“三日晴,五谷枯,一日雨成汪洋。”大石山区的人们饱受干旱和洪水的摧残。看天喝水,出门打水,大量用水,是很多人无法抹去的记忆。

现在,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芭比乡龙河村龙南屯,岑家田家门前有两个用石块砌成的水缸。“祖先靠这个储水。”岑家田说,从记事起,他就每天天不亮就挑水,至今已有30多年。

水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广西积极组织山区群众修建家用水箱和田间水箱,收集雨水,供旱季使用。通过努力,广西山区已建成数十万个家用水箱和野外水箱。不仅大大补充了生活用水,而且改善了水产养殖和灌溉用水条件。

天天卫星网络电视(最新卫星电视app)插图(2)2002年9月8日,广西隆安县龙年村村民从水箱中取水。新华社记者刘光明摄

但由于资金不足、交通不便等因素,一些地区的水箱数量比较少,容量也不大,而且很多水箱都是露天水箱,消毒设施不完善,水质难以得到保证。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升平村村民魏至今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政府免费给他们提供建造水柜的材料。他和村里的其他11户人家一起建造了一个可以储存200立方米水的水柜。“当时建的水缸是敞口的,没有盖子。水经常掉进枯叶里,水面上爬着许多昆虫和蚂蚁。”魏说,十几户人家几十个人共用一个水缸,在旱季比较紧张。水箱里的水必须沉淀杂质才能煮沸饮用。

2010年,广西启动了“大石山饮水工程建设大会”,其中就包括建设数万户水柜。实施精准扶贫后,广西开展了饮水安全攻坚战,确保大石山区群众能喝上放心水。“十三五”期间,位于广西大石山区的河池市、百色市建设了5万多户水柜。

天天卫星网络电视(最新卫星电视app)插图(3)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涌村,群众正在搭建家用水柜(2017年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黄摄

天天卫星网络电视(最新卫星电视app)插图(4)这是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上河村百姓的家用水柜(2021年2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天天卫星网络电视(最新卫星电视app)插图(5)这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鸡东村的水阁(2020年7月2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在升平村,政府资助村里的旧水箱,新建了一个。从其他地方抽取干净的地下水,引入水箱。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水了。

除了给家用水柜加盖、安装净水设备,当地党委政府还在有条件的地方投资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让村民喝上真正的自来水。

2018年,岑家田的家乡建起了水厂。当地党委政府以附近水库为水源,经过六级增压和一体化净水设备净化消毒,解决了近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现在,在水厂工作的岑家田经常沿着山路检查管网、维护设备,从以前的吃水“贫困户”变成了用水户。

天天卫星网络电视(最新卫星电视app)插图(6)这是位于广西隆安县渡劫乡龙旋村附近山顶的自来水加压站(2019年10月1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曹玉明摄

第一代用石头砌成的水缸,第二代用水泥和碎石砌成的水缸,第三代盖着抽水设备的水缸,见证了大石山区村民饮水的变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420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